返回第41章 国之三老(1 / 1)令狐石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因如此,杨忠此次率军伐齐,虽然兵败而还,却令困居长安宫中的宇文邕看到了一丝在他手中实现灭齐大计的希望。

于是,他未向仍在歧州的宇文护知会一声,就派了宇文孝伯携带牛羊绢帛等物赶往杨忠驻军的夏州(今宁夏银川)前去劳军,同时,亲赴歧州去见宇文护,当面同他商量,欲升任杨忠为当朝太傅,以旌其功。

皇帝在杨忠兵败之际表现得如此反常,不由得引起了宇文护的疑心。他毫不客气地否决了升任杨忠为太傅,但却无法承认这场由他首倡,并一手促成的伐齐战役以失利告终,只得默认了宇文邕派人前去夏州劳军的做法,同时,借助杨忠伐齐给齐朝君臣造成的心理恐慌再次致书和士开,敦促其及早释放生母阎氏。

和士开原打算以地换人,向宇文护索还汾州、郧州两座晋南重镇,却不料引得周朝与突厥联军进攻晋阳,险些使高湛迁责于已,遂转而打起了主动向宇文护示好来防止周朝再次发兵来犯的主意,一接到宇文护的来信,就向高湛建言,欲放阎氏回长安。

高湛虽然对和士开宠信有加,却还没忘了不久前在晋阳统军退敌的段韶,特地命人手持宇文护的书信赶到并州征求段韶对这件事的意见。

段韶在看罢宇文护的书信后,立马提笔给高湛写了一道奏章,力劝高湛不要释放阎氏。

高湛览奏,不禁犯起了犹豫,拖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明确表态。

宇文护见北齐仍不肯放还其母,便欲以与突厥联姻为名,催促突厥再次联军伐齐,继续向北齐施加压力,遂派出以大司徒、许国公宇文贵、陈国公宇文纯(宇文邕的同父异母弟)、神武公窦毅、南安公杨荐等人领衔的使团,赍带厚礼前往都斤山求亲。

消息很快传到邺都,高湛立马传来和士开商议对策。和士开趁机劝说高湛放还阎氏向北周示好,同时,建议高湛也遣使向突厥求亲,阻止突厥与北周结盟。

高湛回想起段韶所上那道反对释放阎氏的奏章,对和士开的建言只采纳了一半,仍没有放还阎氏,却也向突厥派出了求亲使团。

周齐两国的求亲使团先后抵达都斤山,向木杆可汗提出了几乎相同的请求,令本已倾向于嫁女给北周皇帝的木杆可汗变得迟疑了起来。

这时,被齐使重金收买的突厥地头可汗来劝木杆可汗说:“齐人所出贡奉数倍于周朝,且邺都距此不到千里,倘若公主嫁至齐宫,一旦有个不测,大可汗即可亲率铁骑南下接回公主,不如弃周与齐结亲,方为上策。”

木杆可汗膝下唯有一女,年方十八,木杆视她若掌上明珠,自幼从不曾放她离开自己身边,今听地头可汗如此一说,心思变得更加活络了起来。

但毕竟与周朝先立有婚约,且前些时才与北周联军攻至晋阳城下,大掠而还,木杆可汗虽有心悔婚,却不便向周使明言,遂在地头的窜掇下,将宇文贵、宇文纯等人扣留在都斤山,只放杨荐一人返回长安带话给宇文护,要宇文护答应将每年进贡给突厥的绢帛增加至三十万匹,方肯嫁女。

面对突厥的存心刁难,宇文护忍无可忍,正欲严辞给予拒绝,却被刚刚返回长安的亲信谋士尹公正给拦住了。

尹公正向宇文护献策道:“既然齐人闻知我朝遣使向突厥求亲后,立即也派出使节欲结亲突厥,就说明齐人对我朝与突厥结盟一事极为担忧,明公何不顺势而为,广造声势,借助欲与突厥再次联军伐齐一事来逼迫齐人释放太夫人呢?”

宇文护派出阵容堪称豪华的使团向突厥求亲,论其本意就是为了利用此事向北齐施压,逼使其及早放还生母,今听尹公正这么一说,可谓是正中下怀。当即改变了对待突厥使臣的态度,请吐质返回都斤山去向木杆禀报,只要突厥答应再次出兵伐齐,三十万匹绢帛一定如数奉上。

同时,宇文护派人潜入齐境大造声势,将突厥欲与周朝再次联军伐齐一事编造得有模有样,十分逼真。

这么一来,高湛再也坐不住了,立即命和士开主动与北周交涉,以释放阎氏为交换条件,劝说宇文护放弃与突厥联军伐齐的计划。

到了保定四年的五月,羁留关东长达三十五年的阎氏终于被放回长安,得以与宇文护母子团圆了。

宇文邕亲率满朝文武,出城十里,亲自迎接阎氏,与阎氏一见面,便尊称其为皇世母,并为阎氏得以返回长安专门下诏,大赦天下。

宇文护因见宇文邕对待其母如此恭敬,也就忘记了前些时君臣之间的不快,在母子团圆后不久,就以自己须在母亲面前尽孝为名,主动提出,将除军务之外的朝政交由皇帝掌理。

宇文邕却以自己治学未成为由,婉拒了宇文护归政的好意,仅请宇文护准许自己择期外出巡游,亲历民情世风,倡行教化,宇文护爽快地答应了这一请求。

恰在此时,两年前调任襄州总管的卫公宇文直陪同宇文邕仰慕已久的江南大儒沈重来到了长安。

早在两年前宇文直外放襄州,离京赴任之时,宇文邕就曾再三叮嘱他,务必敦请沈重来长安传授儒学,却不料迟至两年之后,才终于请来了这位当世大儒。

宇文邕执弟子之礼,亲自出城将沈重迎进了馆舍下榻,并接连七天带领朝臣、勋贵数百人到太学聆听沈重讲授儒家五经要义。

沈重来长安前,曾有意了解了一番北周太祖宇文泰执政期间倡复周礼,布行教化的施政纲要,因此,来到长安不久,就向宇文邕进言,欲行治心之策(西魏名臣苏绰向宇文泰提出的施政要领),当设布行教化之官,建议仿效两汉设三老之官以掌教化的做法,设立国之三老,专掌教化。

宇文邕经向沈重详细求教了三老的来历、执掌,遍观朝中元老勋臣,认为国之三老一职非燕公于谨莫属,遂亲自登门拜于谨为国之三老,并择选吉日在太学举行了隆重的问道典仪,向天下百姓传递出皇帝欲以儒术治国的明确信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