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最后的殿试(1 / 1)浩月当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来,接着赵佶再说道:“燕青你也做朕的贴身侍卫吧。”

赵佶刚回到书房,王进说道:“大哥,刚招贤馆来报又有几个人来登记。”

赵佶说道:“哦!都有谁啊?”

王进说道:“你自己看吧,全在这里。”

赵佶接过打开一看,立马两眼放光,然后大笑起来。之后说道:“今天真是多喜临门啊!我们去招贤馆!孙安、万春、燕青你们去找杨震,让他安排好你们的住处。”

“是。”

赵佶等人进到招贤馆内,管事立马上前拜见:“圣上!”

赵佶说道:“免礼,他们人在吗?”

那管事回答道:“在的,我这就去叫他们出来。”

“嗯,去吧。”

不一会功夫,那管事带着几个人出来。后面的那几个人见到赵佶后立马行礼道:“参见陛下!”

赵佶说道:“各位免礼。我现在还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名字,你们就找报下名字,就从朕的右边开始吧。”

“我叫李助。”

“我叫杜壆。”

“我叫酆泰。”

“我叫袁朗。”

“我叫卞祥。”

“我叫石宝。”

“朱武。”

赵佶笑着说道:“好!欢迎各位!各位都是将帅之才,既然你们相信朕,只要你们不负朕,朕定不负你们!”

“圣上但有吩咐,定万死不辞!”

赵佶说道:“好!石宝、酆泰、袁朗、卞祥去军统报道,朱武去参谋部报道,杜壆和王禀对调,然后让王禀去军统,李助为朕贴身侍卫统领。”

“是!圣上!”

赵佶又对王进说道:“二弟从今以后你去军统报道吧。”

王进一听立马说道:“啊!我不去!这万一…”

赵佶立马打断他说道:“不去也得去,三弟、四弟、五弟都在那里,怎么能缺你?放心!他们都是忠义之人,难道你不相信大哥吗?这么大的事我能开玩笑吗?”

赵佶再对李助他们说道:“我二弟担心你们的忠义,你们告诉朕:你们是忠义之人吗?”

“是!”他们齐声说道。

“二弟这下你放心了吧?”

王进哭着脸说道:“哦。”

第三天,苏轼将整理好的考试拿给赵佶。赵佶认真地看了两天,发现不少人才,特出的有李刚、萧嘉惠、吴用,还有一个叫王黼的让赵佶特别意外,结果赵佶二话没有,直接踢出王黼。

次日,赵佶召集被选中的科举学子进殿。可是这次殿试,其实就是赵佶拿着学子们写的文章依次核实:对他们提有关问题,看看他们是否纸上谈兵。这简直就像是企业的招聘员在面试一样,让众大臣掉落一地眼球。

对于武举学子的武艺就没在大殿考核了,这赵佶对周侗还是很信任的。于是就对他们擅长其他的一些本领,依次进行提问考核。

赵佶一问完,苏轼说道:“圣上!该殿试了。”

赵佶说道:“殿试已完,怎么还要殿试?”

苏轼说道:“没有啊!圣上只是问了他们问题,还没考试呢?”

赵佶说道:“不用再考了,朕问的问题,就是考试。朕要的是人才,不是只会考试的人。”

“啊!”整个大殿齐声一片。

赵佶说道:“你们不要啊来啊去的啦,每次都是这样。特别是你们这些大臣,难道还没习惯朕吗?朕的思想你们还是跟不来啊,你们的思想太老旧,这要不得的。你们要与时俱进,要不能你们会落伍的。像你们现在这样,国家怎么发展?怎么进步?

我们汉人为什么改朝换代如此之多,其中一点就是像你们一样的国家大臣思想禁锢而且老旧,跟不上国家的发展,拖了国家和民族的后退,所以那些朝代就那样:先兴荣后又衰退。

其实国家的发展每进一步,都会伴随着新的问题出现。这些新问题很多是和一些人的利益相关,如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将损失有关人的利益。这就导致与这些问题有关的人不想让问题解决,于是他们处处为难阻止和反对。而解决问题的人思想不得变通,所以问题也解决不了。

我堂堂大宋才一百四十年,就有沉官、沉军、沉费、积弱、积贫等等诸多问题,这是为什么?

王相公想通过变法让国家强大起来,可是最后还是失败,结果大宋问题没有解决。这又为什么会失败?不就是当时很多大臣思想老旧又怕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反对,然后再处处设阻吗?虽然众位大臣最后还是挺了过来,可问题依然还在并没有解决,不也是如此吗?

可朕登基才多久?现在有沉官吗?有沉军吗?现在的费用是多,但不是沉费!这些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还是问题吗?

那么朕这改革损害了谁的利益呢?朕不但没损失谁的利益,反而让有关人都得利。朕设内阁,放手行政,官员和百姓得利;朕改革军事,所有将士得利;其实朕也得了利,朕的权力没减少,可朕的担子变轻不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不就是朕的思想和你们不一样吗?思想不一样,就行为方法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既然解决这些问题,会损失一些人的利益,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补偿他们呢?

其实朕的这种殿试比你们认为那种要考试的殿试要好的多。之前的殿试选人才,有可能选到纸上谈兵的人。现在朕对他们进行依次核实,他们有没有真正才能,这一问不就出来了吗?当然,这种方法对提问题的人是要求比较高的,如果自己都不懂又如何对别人提问呢?又如何去辩才呢?

所以你们也不要这么惊讶朕的这种殿试方式。你们的思想要放开,不要拘泥于过往;要展向未来并切合实际,不可空中楼阁。”

众大臣被赵佶说得哑口无言,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赵佶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好了,不说这些啦。各位对不住,是朕太急,明知你们大多数人思想老旧,还没好好和你们上上课,就大说一通。

不过,你们回去后,要好好想想朕说的这些话,尽量全部学到脑子里去。不要让朕白费这么多口水,要不能损失的可是你们,这以后,朕可不会对你们再讲这些东西。”

章惇兴奋地说道:“是!谢圣上教导!圣上一席话,让臣茅塞顿开,胜读百年书啊!以前臣也想过改朝换代的事,想从其中找出办法来解决我大宋的难题,可是总是找不到根本。也经常想:圣上是如何这般轻而易举地解决大宋的难题的,总是想不通其中缘故

经圣上如此说来,才知道圣上是何等的远见卓识、文韬武略!怪不得圣上能得情比海深,义比天高的情义双圣的称号,原来圣上眼睛里看的是天下,脑子里装的是未来,胸中想的是百姓,肩膀上抗的是情义!臣服了!”

其他人听到章惇说道那么眉飞色舞,不由得暗暗赞叹。

赵佶说道:“章惇老儿,你就不要乱拍马屁啦,还敢套用朕的话。朕那是为鼓励军士训练说的,现在竟然被你用来拍朕马屁。信不信朕让你回去安享晚年。”

章惇急忙说道:“那不行!我怎么能这样回去安享晚年呢?我还没看到圣上一统四海呢!圣上就是打死我也不回去!”

赵佶笑着说道:“来人!送老章回去休息,看来他累糊涂了,敢这样对朕说话。”

“啊!圣上赎罪!我错了!”

赵佶说道:“好了,这次就原谅你,下不为例。”

“是!”章惇说道。

赵佶接着说道:“这次为最后一次科举,以后朕将不再举行。行政要取士到大学去选人才,军部要取士就在军校。所以内阁你们得赶紧把其他学校建起来,否则行政缺人不要怪朕没提醒你们。

至于行政怎么取士,朕不管,全部由内阁自己负责。朕还是那句话:朕要政绩。

不过朕要给你们行政提两个要求:第一,所选人才必须是各大学的毕业生。第二,可以用科举考试方式来筛选合格的人才,如朕这方法。

你们得注意几个问题:大学是培养国家精英的地方,所以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和爱百姓的思想;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素质,不能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进入大学,能进入者必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还有每个大学都可以开设多个专业——除军事专业外,现在的行政部门其实就是朕所设置的专业部门。

现在我们大宋的人才很多都是文武全才,其中又有很多人才事实上是文不成武不就,包括你们在内。真正能做出成就的人一般都是年纪很大的时候,当然个别人除外。

所以要想做出更多、更大的成就得让人才专业化才行,这也是朕做的所有改革的目的之一。”

“是!”

然后赵佶又宣布道:“李刚、萧嘉惠为内阁大学士辅助章惇掌管内阁,吴用去参谋部去报道,其他的朕都已经写好,就这样放榜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