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天下皆惊(1 / 1)浩月当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经过赵佶的劝导,罗真人和智真禅师终于答应赵佶的要求。其实他们知道,这不答应的话也是不行的,有的事情可也不是他们能左右,特别是对于有赵佶这样一个强势的帝王来说,他们没有把握和他对抗,再说这皇帝也没有行灭佛和灭道之举,反而如果不配合他的话,很可能间接地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如果答应他的要求对自己也有可能是好事,所以他们也是身不有己。

次日,赵佶突然以圣旨的方式发出全国通告:大宋境内所有需要传播教义或者思想的教派和组织,明年七月一号必须安排各自最主要的负责人来京城论道,比如各寺院的主持和道观的观主;凡是没有过来论道的教派和组织,则视为邪恶教派或者组织,则一律不得出现在大宋境内,不管有什么理由,否则大宋之民人人有责任抵抗和大宋朝廷必定灭之;与此同时,朕欢迎各种学说安排继承人前来与朕联络,阐述各种学说的宗旨,只要是对大宋有用,对百姓有利的学说,则朕必定让其发扬光大。

圣旨一发出,天下皆惊。原因便是这通告是当今皇帝第一次用圣旨的方式发出的,以往全部都是内阁或者军部发出的官方通告,而不是皇帝以自己的署名发出来,更何况署名还有两个当今大宋鼎鼎有名的业内名士——罗真人和智真禅师。

这则圣旨一出,那些各道观和各佛寺的人,见这圣旨后可都忐忑不安。

如果不去,大宋皇帝就会铲除他们。他们怕啊!这当今圣上可是说的出做得到的主啊!不说这圣上本人的战绩,只说现在的地方军就和以前大大的不一样了。就在这圣上刚登基之时,他就改变了文官压制武将的局面,然而现在又让身经百战的西军淘汰地方军。那西军可不是以前的那官老爷啊!他们可是常年和西夏玩命的人,他们会怕我们吗?那当然不可能了,再说他们可是在这圣上的带领下将那么大的整个西部都拿下来的西军啊!而且当今圣上现在可是对他们好到没边了,只要这圣上一声令下去,他们可是连命都可以不要也都会毫不犹豫地为这圣上往前冲的主。所以我们是根本不可能斗得过这当今大宋皇帝的。另外这圣旨的后面还附有罗真人和智真禅师的支持,这要是我们不去,那我们可还要不要再混下去呢?

可是如果去了,我们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因为这圣旨上可是什么也没明说啊!这可如何是好?

不止是他们,大宋境内还有一些其他的教派,他们同样也摸不清楚这大宋皇帝的意图。不过他们大多数不是大宋本土的教派,然而却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教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这皇帝帮他们传教,只是不知道这大宋皇帝的意图而已,不管他的意图如何?这对于我们应该是没有坏处的,因为这大宋可是很欢迎我们这些外国人。

外来教派的人大多数人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有一个教派的人不这么认为,那就是明教的人。这个明教的现任教主姓方名腊,此人一看到这圣旨就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因为现在的明教教义是崇尚光明反对黑暗,可是现在大宋皇帝英明神武,大宋百姓安家乐业,这本就是一个太平盛世,如果百姓信了明教,那不就是说现在的世间是黑暗的吗?这大宋皇帝会让明教传教吗?如此以来,明教还不被灭了。可是不去京城论道,那不就是直接被定为邪教?这可如何是好?要不直接造反?可这不行啊!大宋可不是以前的大宋,这现在的大宋军队可是连整个西部都能打下来,还有北部的辽国都不敢对大宋劫掠,我如何斗的过大宋这庞然大物?这方腊左思右想都找不出出路来,良久之后突然想到了梁山。这梁山不是草寇吗?也不见这大宋皇帝怎么对待梁山不是?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如梁山一样?嗯,就这样,先去京城看看结果如何,如果行不通就如梁山一样,然后再图以后发展,相信到时肯定有很多人会走上这条路,这就是个机会。

其实如这方腊有这样想法的人不知道,这大宋皇帝要的就是他们这种思想和行为,如此以来这赵佶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以整乾坤。

赵佶这圣旨发出后,有人忧愁那当然就有人欢喜。那些百家学说的当代继承人就激动不已,他们感觉得到自己的机会来临了。这种情况必定又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场面,以前有过一次,那可是很遥远的时代啊!那是他们这些学说出现的时候,是他们自发的行为,可是现在不一样啊!这一次既然是现在的大宋皇帝组织的,并明着指出——只要对大宋对百姓有用的学说,他就让我们发扬光大啊!这可是千年难求,万年不遇的时机啊!这圣上那可是说的出,做得到的主,我定不可错过这机缘。

这忧愁和激动的有了,可是也有人很是不理解。其中便是当代儒学的人很是不解,这圣上到底要做什么呢?难不成要让那些种田种地的泥腿子也发扬光大不成?这要是人人都去种田种地的话,那谁还读书?谁来治理国家?这圣上不是说要人人都读书吗?难道要我们这些读书人也去种田种地不成?

这些思考问题的人,其实也漏了一点,只是他们以为读了书的人就是儒生,反而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儒。

很多儒生有如此意识,同样农家学说的人也认为我们这些学农的人也能发扬光大吗?不可能吧?难道这圣上还让人人都来学如何种田种地不成?

赵佶虽然在行政方面分了多个部门,但是却基本都是被儒家学说的人把持着,军部同样也是。为什么如此,那是因为这些人都认为读书人都是儒生,也都认为自己是儒生,尽管自己读了其他学说的书籍。赵佶为什么要再次百家争鸣,那是因为他感觉出自己的手下非常不专业。这些人什么都知道一点,也同样什么懂得一些和会做一些,但是就是很不精通,换句话说就是除了勾心斗角外其他的什么都不懂,所以他们做不出特殊的贡献。

赵佶想要加快国家发展,需要人才,更需要专业人才,所以想到来一次百家争鸣,以希望寻找到一些大才,并希望借此机会,改变世人那传统不良的观念,倡导自己的科学思想理念——以科技为动力,人定胜天,自强不息;消除迷信,崇信科学,认清世界认清自我;以人为本,尊重劳动;以德修心,以信养性。

赵佶觉得自己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还有这个时代,那么不管它是否真实,自己都应该尽自己努力去做些什么,以改变这个国家的畸形状态。如此才能让大宋的百姓更加幸福美好地生活;让大宋这个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起来,并走的更加久远;让自己来得更加地有意义,活得更加心安理得更加惬意。国家的发展不是光科技的进步,同时百姓的心态和认知也同样非常重要。虽然这些不是短时间或者光自己下道旨意就能办到的事情,还有这些都需要百姓慢慢地适应或者切身的体会,但是赵佶认为如果有了自己强行介入进去,给大宋百姓一个强劲的动力,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那么他相信大宋很有可能会最快地达到自己想要的地步的。

这个时候大宋国家稳定,军事力量比之前不知增加几何,而且感觉自己在大宋百姓的声望比之前大宋皇帝也是无与伦比的高。所以赵佶不怕大宋乱起来,也不怕大宋百姓离弃自己。反而有点期待大宋那些毒瘤能够自己跳出来,如此自己和自己的后代才能够一劳永逸,以后大宋才能安心发展,自己以后才能安心地去征战四方,马踏天下。

赵佶的思想如此地深远,这个时代的人如何能猜的透?所以他们也只能在自己的视角上考虑问题,正所谓站得高才看得远。就算赵佶身边的秘书李助也是一样,他现在根本看不透赵佶的思想,现在赵佶给他的感觉就是深不可测,不可言表,好像赵佶突然变了个人似的。李助这时才真正的感到什么是天威不可测,这当皇帝的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物,尤其是这在众多兄弟当中脱颖而出的皇帝或者是当久了有作为的皇帝更是如此。

赵佶发出圣旨之后,其实并没有想太多的事情,而是整天悠闲并欢快地地陪着他的夫人们和儿子们,天下的事情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但是他能够想象得到那些与此相关的人震惊和担忧与不解,这些都在他的意料之内,让他有种一切掌控自如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很是惬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