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唐高宗自景福宫大怒而去,以为王皇后因为嫉妒,而丧失妇德,杀了小公主。武昭仪又乘机添油加醋,说了王皇后一大堆坏话。由于王皇后对此事难以自明,矢口否认也无济于事。
从这以后,唐高宗便产生了废立皇后的念头。数日后便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俩人废为庶人,关入后宫地牢。决定立武昭仪为皇后,此时朝中大臣皆无法反对,也不敢向着二人说话,怕有株连,七天之后,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又选个吉日,令司空李绩奉诏临轩册封,朝中文武百官皆前往肃义门朝贺,三呼皇后千岁。
高宗自命“天皇”,武皇后则自命“天后”。武后自此以后青云直上,一步步登天,然那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以后,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这后宫密室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在那小门上开了小孔,以通食器。门外有武后派去的人看守。二人困在里面,昼夜不见日月,终日只能以泪洗面,互诉悲苦。
这日,高宗离朝时间尚早,突然想起被废的王皇后和那忘情恩爱的萧淑妃,便想去看看。但怕武后知道,遂找老臣长孙无忌与褚遂良道明心思,这俩位老臣心中也有如此想法,便找一心腹内监引导着高宗来到密室。只见门禁严锢,只有一个小孔进入饮食,高宗不禁恻然心动,为之伤心。
他走上前去,大声说到:“皇后、良娣,近日可曾安好?”王皇后、萧淑妃听见是皇上声音,而且就在门外,两人喜出望外,泣不成声地言道:“承蒙陛下惦记,臣妾等皆已知错,望陛下看在旧日情分,让臣妾能够回宫。”高宗伤感之下,泪眼朦胧,满口答应:“朕自有办法。”
岂知这后宫之中,武后早已布满眼线,高宗走进密室,武后立即得到了心腹奏报,心中暗思,这两位贱人,事到如此,也忘不了嚼个舌头。待那高宗离去,武后马上派人将那王皇后、萧淑妃各杖一百,直打得两人血肉模糊。然后,吩咐将两人的手脚剁去,将她们装在酒瓮中。
几日后,武后得知二人装在酒瓮中仍未死去,武后便逼着高宗下诏赐死。行刑官奉旨来到囚室,宣读诏书。王皇后哽咽受诏道:“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轮到萧淑妃,她受诏后便破口大骂:“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武后得报萧淑妃这些咒语,下令后宫再也不许养猫。
有好一阵,武后常常梦见二人,披头散发,血淋淋地前来索命。武后大为憎恶,便夜间分出元神镇邪。不久武后令徙居蓬莱宫,但还是时常梦见二人,这使武后再次恼火,便念个咒语,招来阴司秦广王,让其抓的二人魂魄而去。自此再也无人骚扰。为表示对二人憎恶,武则天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
这一闹腾,高宗心里上火,眼疾发作无法临朝,朝中之事,皆有武后暂时处理,不久高宗又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只好请武后裁决。其实这武后生性明利,通晓文史,处理大小事件都称高宗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高宗相等。
既然武后临朝,各臣子自怀心事。长孙无忌、褚遂良乃托孤老臣,岂能这样长期容忍,遂私下商议,找的高宗让其禅位太子掌朝。这太子李弘,字宣慈。做事优柔寡断,却也是个短命之鬼、他乃高宗第五子,也是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一子。太子李弘的名字颇有来历,据说隋末唐初道教中有“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的谶语,预言上仙将转世为人主,化名李弘来拯救众生。
高宗听的袁天罡之言,为其取名李弘,因太子为武后所生,高宗爱屋及乌,对李弘非常宠爱。四岁之时,李弘被封为代王。五岁之时,高宗听从武后之言,废掉原太子李忠,改立李弘为太子。为培养太子李弘才学,高宗除了为其选聘名臣作为辅弼老师,还经常让他实习参政。龙朔二年唐高宗幸骊山温汤,令太子监国。李弘此时跟从郭瑜学习《春秋》、《左传》两书,讲到商纣之事,太子掩卷叹道:“这种杀父诛臣之事孰不可忍,本来经籍是圣人的垂训,怎么会记下这些事来?”
郭瑜言道:“孔子修这《春秋》之书,义存褒贬,所以善恶必书。褒扬善来向后代示范,贬斥恶来向后代警戒。所以这商纣王之恶,记录千年万载。”太子听到此话,摇头言道:“这种事不仅是口不可道,就是听也不忍,学习礼数,本为清醒自我,礼仪天下,怎能学他人恶毒?请先生教我改读其他书籍。”
郭瑜听的此言,心中感慨,上前跪拜言道:“殿下实在是天生的孝心,性情出自天然,凶悖之迹,不视不听,循奉德音,实在值得庆贺。臣早年听那安于上理之人,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非礼无以辨君臣之位,所以先代的帝王都重视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臣听太子所言,不在学《春秋》而读《礼记》。”
太子听从郭瑜所言。次年高宗又诏太子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太子令太子宾客许敬宗、侍中兼太子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太子中舍人杨思俭等到文思殿博采古今文集,摘出其中的佳词美句,分类编辑,汇集成五百卷,书为《瑶山玉彩》,呈报高宗。高宗观之心中大喜颇为赞赏,赐五色绸三万段,许敬宗以下加级。
当时唐有律令,凡应征到边境的将士中有临阵逃亡者,在限期不自首以及其后逃亡者,一律处斩,家中皆贬为庶人。太子上表高宗言道:“听说有律规定对逃亡之将士,长时不来自首者,家中皆贬为庶人。然而他们中许多皆为事出有因,有的是限期内出来自首,未经断罪,竟被各州已逃亡囚禁,这样的人数极多;也有是临时生病,未能及时归队,听到这一命令,因惧怕而去逃亡者;有的是因战前,被敌人抄掠俘虏者;有的是因渡海来去,漂没于沧海之中;有的是派去深入敌境,被捉后又识机逃回者。由于军法极严,士卒不因战亡的,同队之人,兼受牵连有罪。于是有无故死亡或失散的,多注明为逃亡。军旅之中,又无法逐个核查。地州衙门皆依据下面上报,均记为逃亡者,家中牵连皆贬为庶人。论的情理实在哀悯。那《尚书》中道‘:与其杀无辜,宁可失不经。’伏愿逃亡者之家,免其此律。”高宗准其所奏,天下皆对太子,一片赞叹!
后有人这样评价: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朕之不慈,遽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谥为孝敬皇帝
也有诗曰:戒奢虚蜃辂,锡号纪鸿名。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一随仙骥远,霜雪愁阴生。
然而这太子柔情寡断,也非好事。原来,武后将萧淑妃杀害后仍不解恨,又把萧淑妃所生义阳、宣城二位公主幽禁掖庭宫中。事过多年,武后自己也忘了此事。咸亨二年,高宗带着天后武氏,一班君臣去到洛阳,令李弘以太子的身份进行监国,代理朝政。
这日,李弘来到掖庭。这掖庭乃是营建皇室宫城之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延伸其余宫区,同时在中央的子午线上,除建有君王上朝议政的朝堂,还有帝后的寝宫,而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所营建的宫区和帝后寝宫相辅相成,又像两腋般护卫著帝后的寝宫,因此这两片宫区被统称为掖庭,且通常作为嫔妃所居。
初入宫为妃嫔的女子,一开始皆先一同居住在一片名为掖庭的宫区,之后待升了级,成为较高阶的嫔妃之后再行迁岀。其中也包括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
这掖庭,汉初以前叫“永巷”,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掖庭,隶属于少府,设掖庭令管理,下属有掖庭丞,员八人。掖庭掌管皇宫宫女及供御用的杂务,兼管宫中的诏狱,由宦官出任掖庭丞管理。掖庭丞侍从在皇帝左右,权势颇重。西汉时,掖庭的属官有掖庭护卫、掖庭狱丞、少内啬夫、暴室丞、暴室啬夫等。东汉沿置,秩六百石,名义上隶少府,有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掌皇宫贵人、采女事务。魏、晋时改隶属于光禄勋,废除由宦官出任的成制,改任用士人。
北齐恢复任用宦官,隶长秋寺。隋初置掖庭令二员,正八品,为掖庭局的长官,隶内侍省。炀帝大业三年改局为署,隶长秋监。唐时又改名为内侍省掖庭局长官,仍任用宦官员二人,从七品下,掌宫人名籍、宫中女工之事。金朝掖庭之事改隶卫尉司,掖庭令仅主正九品,掌皇后宫中事务。
太子进的宫来,见一房屋甚是奇怪,门锁已经锈迹斑斑,遂问那主事官吏:“这屋内所装何物?”主事官吏不敢言语,太子见此令打开屋门,主事官吏吓的忙跪地言道:“太子殿下莫怪,这屋里关的乃是义阳公主、宣城公主两位公主,臣等接有武后谕旨,不敢私自打开。”
听到此言太子也不好怪罪。走上前来令主事官吏推开窗户一缝隙观之,可怜这两位公主被幽闭在宫中十几年之久,不让见人,见到来人竟连话都不会言语。太子李弘看到她们,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回忆小时曾与她们玩耍情景,不由的落下泪来。遂令主事官吏以后小心伺候两位公主。回身返回太子宫去。待高宗返回一日早朝,太子李弘等的主事论定,跪拜地上言道:“天帝、天后,儿臣今日有一事相求,恳请恩准。”
见太子出言,高宗轻声回到:“有何要事?尽管说来,朕为你做主。”
“天帝天后,儿臣前时到那掖庭宫中,见到了义阳、宣城义阳公主、宣城公主两位公主,希望能够可怜这两位姐姐,把她们放出来许配给人家。”
武后听到此言,心中怒气顿生。本来这事,十几年过去,可能大家都已忘掉此事,可这本身看好的太子弘,竟这样不知趣味,又把这事情给提了出来,只是冷冷一笑。这时高宗对萧淑妃之死本就心存愧疚,再者义阳、宣城这两位公主,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只是迫于武后此时淫威不敢造次。此时太子李弘的上奏,道出唐高宗的无奈心声,于是当朝下令,放了两位公主,待寻到合适人家许之。
武后听完高宗旨意,因在朝中,不好发作,只好做出让步。“天帝既然应许,那就依照天帝所言行事,不过天帝此时龙体欠安,本宫自会寻得人家,妥善处理此事,”武后言道。
遂令退朝。回的宫来心中暗思:这萧淑妃昔日那样待我,为求自保,本宫恳请你当了太子,今日你长大,不为本宫着想,不站在自己这边,反倒帮助昔日宿敌,武后自此对李弘产生隔阂甚至怨恨,太子李弘由此失去武后宠爱。但此事朝中已定,武后为了防止这两位公主日后兴风作浪,便随便将她们许配给了两个普通侍卫。
这正是:帝王之家无人情,起伏成败一言中。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