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样的功能,其实人类本身也能对魔核中蕴含的纯净魔力进行吸收,只不过吸收的效果过去低效,因此这种运用方式并没有成为主流就是了。
魔核的第三种使用方式,那就是用以作为消耗品来进行战斗了;而在此战斗的日子里,流火结识的一名来自扶桑岛的名门千金,她就拥有这样的能力。
扶桑群岛,在历史上这里原本应当是秦共和国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这片群岛远离中央,因此历朝历代对其的管控实际上相当有限。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秦共和国在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共有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古皇权不下乡”。由于这样的问题,因此历朝历代在治理乡一级的时候,基本都是以乡贤宗族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在进行自治。
由于采取的是这样的政治手段,因此乡贤宗族在自治的过程中也闹出了许多问题,给世人留下了众多糟糕的印象,因而在一段时期里,这样的身份几乎是人人喊打。
但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却是几乎不可能抛弃掉这样的政治手段的,无论它被描述得多么糟糕,被描述得多么不好,但是要让中央政府的权利下放到乡村一级,那样必然要耗费掉巨大的资源才能够实现,而即便实现了这样的布置,中央对乡村的控制力也不见得就能提升得了多少。
人们应当明白,任何事情都存在其成本代价,而维持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那付出的代价可是非常昂贵的,因此不说还处于农耕社会的历朝历代,即便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现在,这样的代价也是不可能承受得了的。
因而当共和国的上层发出“结合乡贤治理地方,发挥其正面作用”时,人们应当明白,这并非是在复辟什么东西;而事实上也无需复辟什么,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本就会出现,只不过可能换成了别种代称,但其本质上的含义却是没有变化的。
人们应当正视那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即便那不是什么好的东西,也必须明白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不好的却又不得不存在的”东西对社会的危害降到最低,一味的否认就是在掩盖问题,而掩盖问题的结果往往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这种做法只不过是将问题堆叠,令爆发时付出的代价变得更大罢了。
自古历朝历代对村一级的管辖就非常困难,更不用提在海外的扶桑岛了。在历史上扶桑岛就出现过几次脱离中央闹独立的事情,而结果也是一次次独出去成立伪政权,又一次次因为各种原因回到中央的怀抱。
最近的一次就要属旧历的那场世界大战了,当时秦共和国还并未建立起现在的共和制,而是其前身的一个帝制帝国,这个帝国因内部和外部的原因而衰落,在其衰落的过程中包括扶桑在内的多个边陲地带的藩王,趁机拥兵自重闹起了独立。
最终这些藩王成功的从中央的管束中解放了出去,而后又获得了一段野蛮生长的发展期,在这发展期中,扶桑岛上的统治者看到了来自欧洲大陆的科技力量,于是乎在这种当时还被人们认为是“奇淫巧技”的东西上下了重注。
那之后刚立国没多久的扶桑国,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去追求的工业化,为了维持这种无底洞的庞然大物,以当时的领导者为首,他们带头削减自身的日常开销;领导者的行为打动了人民,于是乎人民也跟着砸锅卖铁,向朝廷献上自己手中的一点点物资。
靠着对自我的压榨,扶桑国的工业化终于是成功的发展了起来,这一结果是相当值得扶桑人自豪的;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扶桑就是一个资源和土地都非常匮乏的地区,再加上位于地壳的断裂带上,火山多、地震多、台风也多,硬要说的话这里其实并不是那么宜居的地方。
也是因为多灾多难的原因,在此繁衍下来的这一群人,他们的意志力是极为强大的,并且因为个人的力量在此不顶用,因此培养出了扶桑人的组织性;与秦共和国的其他地方都不同,这里的人对于他们的上级是绝对的服从,只要是领导的决策,那么指向东绝不往西。
实现了工业化后的扶桑国,迅速的从农耕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不过在进入工业文明的同时,扶桑人也并没有完全抛弃掉农耕文明的思想,毕竟同根同源,因此扶桑人许多的行事作风,还是与秦人一样的。
在完成了工业化,生产力飞速发展后,一种可怕的思想开始在统治阶层弥漫,***主义在这个国家抬头,他们开始对于那个羸弱得将要消失的帝国产生了觊觎之心。
自古以来扶桑岛上的住民,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不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除此之外第二的愿望就是餐餐都能有饱饭吃,但是这样两个愿望,一直到这个时候却还是没能实现。
在群策群力下,国家的工业化是搞起来了,但是扶桑人很快就发现,他们发展出的这些东西,并不能解决粮食的问题,只是解决了穿与用这两个方面而已,土地的稀缺令本土出产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独立之前,这个群岛可是常常会闹饥荒的,而每当出现饥荒,也是朝廷中央为其运来灾粮解决饥荒问题。
或许在某些人的眼里,工业化就代表了拥有一切,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工业化之后的确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对于像扶桑国这样的地方而言,这国家首先是土地资源稀缺,其次那些能够种植粮食的田地,也不适用于机械运作,因此工厂中生产出的拖拉机,在实际生活中根本就用不上,大多数人还都是以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问了,既然拖拉机在现实生产中用不上,那为什么还要发展这个技术,上这个生产线呢?这其实并不算什么难以解答的问题,因为拖拉机的生产技术,实际上与坦克的生产技术是差不多的,或者可以说他们本质上就是一样的东西。
除了上述所指的这些问题,还有个最为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扶桑国的领导人,在发展工业化时,由于是看到了欧洲人的坚船利炮后产生的想法,因此在发展结构上,他们的路线就是偏重工业的,而重工业生产出的东西是什么?是枪炮、是舰船、是飞机与坦克这些东西在当时是高科技的产物,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但是却无法创造任何价值……
像这些武器装备,不要说创造价值了,将其造出来,就算只是堆放在仓库里,也有一个维护的成本需要支付,因此人们应当明白,重工业生产出的武器装备,若是不打仗,那么不但要支付生产的成本代价,也要支付维护的成本代价,而对于当时的扶桑国而言,这些代价,是难以承受得起的。
于是乎在种种问题的堆积下,再不向外发动战争就要自我崩溃的扶桑国,向他那行将就木的母亲动手了。
关于这场战争,具体的就不进行描述了,总之经历了旷日持久的大战,扶桑国最终是死于阿瑞肯尼亚帝国之手。
终结了扶桑国后,阿瑞肯尼亚帝国曾想以这片群岛为根基,打造一个远东地区辐射东罗马教国以及秦共和国的军事殖民地,如果让这一布局达成,那么被殖民的扶桑人,必然要面对一个凄惨的未来,然而在这个时候,秦共和国的领导人抛开了战争遗留的仇恨,以国家大义为重出兵扶桑群岛,与阿瑞肯尼亚帝国组成的联合国军进行战斗。
这不是一场对等的战争,刚刚才建国的秦共和国,还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去面对在此前的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的阿瑞肯尼亚帝国,没有人会认为共和国的军队能够获胜,况且共和国面对的还不是阿瑞肯尼亚帝国一国,而是以其为首一共十六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队,尽管其中有许多都是来打酱油的,不过至少是挺有气势的。
所幸的是同样感受到危机的东罗马教国,他们紧急的开启了对共和国的重工业援助,同时出动了他们的飞行员为共和国的飞行员提供技术支持和亲身演示指导。
最终,经过顽强的战斗,共和国的军队奇迹般的击败了联合国军,将其从扶桑岛上驱逐了出去,解放了岛上的人民。
从那之后,扶桑岛上的住民,也真正的看明白了,在大势之下,只有成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拥有地位,那种小国割据的模式,已经一去不返,就连向来松散,内部也是矛盾重重的欧洲各国都组成了共同体联盟,以此来面对东罗马教国以及阿瑞肯尼亚帝国的围追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