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6章 从名动天下开始(1 / 1)连山易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颜山接受德门的文气灌注时。

有学子无意间见到天空上,生出一尊淡淡的青色虚鼎,不由惊呼起来:“君子鼎!”

众学子闻言赶紧抬头,果然见到天空上生出一尊淡青色的虚鼎。

“天生君子鼎!”

不少学子激动大呼,如同自己走过德门,得到天地认可般。

虽然学子都知道君子鼎的存在,但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君子鼎生成……

“传言,君子鼎不仅可增文运,还万鬼不侵,不知是否这样?”

有学子羡慕说,恨不得君子鼎加在己身。

“的确有此传言。”

大教谕听到一些学子激动的言论后,就解释说:“虽然可增一定的文运,但还需要自身的勤学苦读,方能体会到文运的神妙,要不然如天上的云彩般,可见却不可触摸。所谓文运,其实是指君子较于常人易于文思如涌,出口成章,笔下生花……”

“原来如此!”

有学子恍然大悟,之前把文运理解为飘渺的气运了。

“先生,学生听闻君子鼎加身,可万鬼不侵,不知是否这样?”有学子好奇追问,毕竟身边没有君子,对君子之事所知不多。

“君子鼎加身,自然是万邪不侵,百鬼退避。”

大教谕百里堃抚摸着胡子点点头说,“魑魅魍魉这些小鬼,更是对君子鼎畏之如虎,不敢靠近半分。”

天空上的青铜虚鼎,约有一丈见方,四足两耳。

鼎身隐隐可见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散发着一股圣洁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有种叩头膜拜的冲动。

接着,青铜虚鼎就在众人的眼中,没入颜山的身上。

君子鼎加身!

至此,颜山即为一鼎君子,可称为颜一鼎或君子山等尊称。

在君子鼎没入颜山身上时,一声声德门礼钟的钟声,在天下八十一书院内响起。

“哪位学子通过德门了?”

一座占地九里的书院里,不少教习、教谕都诧异和好奇站起来,想不到书院事隔六年后,又有学子走过德门,不禁大为喜悦。接着,发现并不是自己的书院,而是其他书院有学子走过德门,引起德门礼钟的共鸣而已,不由大失所望。

“是哪座书院?难道是三上书院?”

“也唯有三上书院,才有如此出采的学子。”

数位教谕在讨论,语气不免有些失望。

“亦有可能是十大书院,十大书院出采的学子,不见到比三上书院的弟子差……”

“不错。”

有教习点头附和。

“不管是哪座书院的学子走过德门,皆是可喜可贺之事。”有年老的教谕笑道,“从此,天下又多了一位君子,此乃值得吾等学习的楷模。”

一阵后,有教谕打听到,是葬山书院有学子走过德门。

这个消息,让不少教习和教谕都愣了一下,他们之前猜测乃是三上书院和十大书院,却想不到是排名最后的葬山书院。

这实在让很多人意想不到。

葬山书院第一次开山门,就收到走过德门的弟子,可以说是开门红。而有些书院,自第一次开山门以来,从来没有学子成功走过一座德门……

虽然圣道天才到处可见,但是君子却可遇不可求。

此时,在各大书院里,无数学子纷纷打听,是哪座书院哪位学子走过德门……

而颜山,得君子鼎加身,又有德门的文气灌注,已经由原来的八品文生,晋升为七品文才,让见到的学子羡慕不已。

由八品文生境到七品文才境,于普通读书人来说,不知道要多少年的读书养气才可。

这时颜山对教谕、学子一礼后就退出德门,似乎都有些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走过德门。虽然有学子大喊,让颜山继续尝试走第二座德门,但颜山自知不可能,便没有去尝试。

“咦,怎么不是度门?”

有眼尖的学子发现,颜山走过的德门,并不是排在第一的度门,而是变成排在第二的莫门。

“度门怎么变成莫门了?”

学子好奇不已,纷纷询问。

“虽然书院建造九德之门时,是以度门、莫门、明门、类门、长门、君门、顺门、比门、文门的顺序所建,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倘若学子以‘照临四方’之德走过德门,原本的第一德门,就会变成明门……”

大教谕心情不错,见到学子有疑惑,就纷纷解答,“子重,乃是以‘德正应和’走过德门,所以度门变为莫门。”

“还有,子重的君子鼎上,必有一个‘莫’字,是为‘莫’德之鼎。”大教谕百里堃笑了笑,又对诸学子说,“莫,德正应和也。”

此时,不少学子对颜山充满敬意之时,内心又有些复杂起来,特别是名声在外的天才学子。

颜山走过德门成为君子山,众人的距离就一下子拉开了。

不管君子为几品文境,皆会得到世人的尊重。

在同境中,君子的地位会自动升一品,且文士境以下的君子,地位等同于文士……

“子重不失众望走过德门,可还有学子欲试一试?”

这时,大教谕又鼓动学子上前,道:“走过其中一座德门,必定名动天下,为天下人所知,为世人奉为楷模榜样……”

其实,这次不用他鼓动,学子都会蜂拥而上。

“且让吾来一试,诸位,献丑了。”有学子抢先一步,对着众人一礼,就朝德门走去。

可惜只走到两丈处就失败了。

没有学子嘲笑,在失败的学子退回后,又有学子一礼而上……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大教谕的目光又看向名声在外的学子,如牧雨、戎韬、梅兰等学子。

但他们并没有上前。

大教谕见他们没有尝试的意思,也没有捉人。

如果捉人就能走过,他早已经把前来求学的学子,都捉了……

“此次书院开考,有一学子走过德门,足矣。”有教谕如此说,虽然后面的学子都失败了,但教谕们并没有失望。

“不错,吾书院已得一君子,足矣。”有教习点头说。

在众人以为,此次书院开考,可能就只有颜山一人走过德门时,封青岩沉吟一下就走上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