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的意义很特殊,尤其是对于此时的汉朝而言。
逐渐繁荣的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南迁人口,使得此时的汉王朝已经不能再像秦与前汉一般,凭借着崤函之固坐观下风云。
而将兴未心关东,将衰未衰的关中,都是不可轻易舍弃的重地。
在唐朝时,李世民曾经烧毁了洛阳的隋宫,并斥责关东之地奢靡之风大盛,认为坐稳关中才是避免如隋朝一般二世而亡的秘诀。
然而没过多久,李世民便清晰的认识到了洛阳不可弃,乖乖的回到洛阳重新修建宫殿,设置陪都。
此时汉朝的关东地区以及江南自然没有唐时那般繁花似锦,但李澈却需要为将来考虑,江南的开发势在必行,那么陪都的设置也必须早做打算,不能将这种根本之事留待后世。
毕竟这是封建王朝,万一将来的既得利益者不希望两都制加强中央集权,搬出“祖制不可违”,岂不是给后世凭添麻烦?
刘备显然对此很感兴趣,邺城并非王霸之地,回雒阳的事已经提上议程,但有人却提出刘备应该回长安。如后汉迁都雒阳一般,刘备也该迁回长安,既可以在此时避免与子同处的尴尬,亦可以新都彰显新气象。
本就有些拿不定主意,李澈又提出邻三种方案,刘备拉着二人进殿便迫不及待的咨询起来:“关中虽然沃野千里,但毕竟山水阻隔,地域偏,真的有必要再设都城?”
“关中虽,西域不。若要与西域往来,长安便是不得不重视的枢纽。再者,光武中兴后对西凉控制力下降,依澈之见,或许也与迁都雒阳有关。”
“与西域往来当真这般重要?”刘备有些疑惑,虽然两汉对西域影响力不,但于汉朝而言,并没有感觉到西域有什么不可或缺之物,往日里扬威异域,更多的是为了打压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大汉朝地处中原神州,又何须与西域事事往来?
“大王可知西域以西又有什么?”
刘备很光棍的回答道:“虽知班定远故事,但不知详细,极西之地更是无甚了解。”
陈群倒是若有所思:“史载西方有大月氏,曾屡被匈奴所败,助班定远击败车师,后求取我大汉公主不成又恼羞成怒起兵作乱,最终被班定远击败。”
“那大月氏确为月氏部族所建,但正式称呼或许应该称之为贵霜帝国。”
“帝国?”陈群与刘备面面相觑,忍不住道:“那大月氏确实国力颇强,能起兵七万攻伐,但先败于匈奴,后折于班定远,如何敢僭越称帝?”
“贵霜所在之地地广人稀,其疆土超过了大汉极盛时的一半,但人口却与冀州相仿,受附近诸国朝奉,以他们语言而言,确实呼为帝国更为妥当。”
李澈摊摊手:“另外,贵霜并不算极西之地,长文可知大秦国?”
陈群颔首道:“班定远之子班宣僚曾记载有大秦国之事,而因安息之阻隔,直到桓帝延熹九年,大汉境内才真正见到大秦国人。只是大秦似乎并不如班宣僚所言的那般物产丰饶,地域广大,其所敬献之物如犀角、象牙等实在算不得珍稀。朝中诸公认为班宣僚夸大其词,大秦不过蛮夷邦耳。”
李澈愣了下,没想到罗马还真有人来过汉朝?只是这些罗马人也太拉胯了吧?竟然让汉朝人对他们失望透顶。
“是否蛮夷邦并不重要,澈想要的是,西域以西很大,那里有很多大汉需要的东西。而由于河西走廊的存在,若想与其互通有无,则西域必须掌握在大汉手里。往昔控制西域是为了击败匈奴,为了自保而如今控制西域,是为了发展。”李澈想了想,又道:
“澈听闻西域有一物种,名为棉花,与中原木绵不同,这种植物种植容易,产量大,易纺织,制作出的衣物保暖性极好,远胜麻衣……”
李澈话还没完,刘备和陈群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对于平民而言这简直是绝佳的衣物原料。如今汉朝的衣物除了达官贵饶丝织品,便是平民的麻布衣物。
对于达官贵人而言,冬季防寒自有裘皮等衣物而平民则只能自力更生,使用土法将麻布衣物缝起来,在里面填充木绵等填充物御寒。
这还是有些家底的人才能这么做,毕竟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只有一件衣服。贫苦之人要么等着官府发善心赏赐一些衣物,要么就只能单衣熬过冬季。北方的冬季冻死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刘备忍不住问道:“此话当真?”
“自然不假,或许如今西凉之地已经有人开始种植也未可知啊。”
李澈记得亚洲棉花似乎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虽不如美洲棉花品种好,但在这个时代,也没什么可计较的,大明朝照样用的不亦乐乎。
陈群诧异道:“为何班定远常出西域,带回奇珍异宝无数,却无此物?”
李澈嘴角抽了抽,他还想知道呢。魏晋南北朝传进来的好东西,一直到了明朝,朱元璋看不过去了,强制推广才开遍神州大地。一千年啊,这些让是迟钝到什么程度?
想了想,李澈还是出了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推论:“奇珍异宝,满朝诸公易识。至于作物种子……不定还会被治一个欺君之罪。”
陈群哑然,虽然听起来魔幻,但这确实不无可能。汉臣出使西域一则为扬威,二则联络对抗匈奴。当地诸王献宝自然是以奢靡之物为主,若有哪个国王进献作物种子,那才是活的不耐烦了。
“可笑……亦可悲啊。”刘备有些怅然,李澈却笑着道:“无非是着眼点不同。朝廷不知西域物产广博,自然不甚在意。至少该做到的事他们都做了,匈奴分崩离析,不复当年,只要能再次拿下西域,想要什么都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