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存在即合理,虽说合理的时间不一定是当下,但极有可能发生在未来。
一曲十多年前某电视台跨年演唱会歌曲不仅让人们为之癫狂,也让这些外星人陷入躁动,如今更是成了白宇等人的救命稻草,信息中心的操作员将音频文件导入到了系统之中开始进行分析。
最终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这首歌不仅可以让人忐忑,而且前奏当中包含了一组独特的旋律,拆分开都是一个普通的音节,但是合并在一起以后居然会让盖亚粒子产生共振。
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外星人也会因为这首歌而狂躁不已,最终在土豆艰难的配合下筛选出来了几个特定频率,并且通过计算机的帮助将频率降低变成超低频噪音。
白宇拿着装有特定音频文件的U盘不由得咧嘴一笑对薛明义说:“舰长!齐活了!”
“这东西确定能行?”
“放心吧,按照贝塔对米波雷达的反应程度来看,我将这个文件的频率降到了300兆赫兹以内,这个频率跟雷达波的频率基本一样,以它的感受器的灵敏度如果换做是人相当于用数百个喇叭贴在你耳朵上播放白噪音一样。”
为了能够实现效果的最大化,计划使用数台无人潜艇,并将电磁波发生器安装在上面,由无人机模拟雷达波信号吸引对方进入陷阱,在贝塔进入埋伏点以后全功率开启电磁波干扰配合白宇进行击杀。
虽说计划很简单,但是执行起来难度可一点都不低,面对如此危险的境地,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曙光号的覆灭,尤其在干扰成功前一直要保持绝对的无线电静默和声音静默。
计划如期展开,五个无人潜水器已经安装到位,而无人机也顺利升空,战舰到底指定位置以后进入静默状态,无人机在程度的设定下悬浮在空中等待倒计时归0。
薛明义盯着手表上的秒针一步一步的向数字12跳去,当最后一秒结束以后薛明义通过超级通信装置下达命令:“作战开始!”
无人机机载雷达向着贝塔的方向不断的释放雷达波,而数十海里外的贝塔的头部迅速扭转到陷阱的方向,静静地等待了几秒以后庞大的身体迅速潜入海底。声纳员通过被动声纳捕捉到了入水的声音并进行了通报,目标上当了!
白宇咬碎一枚能量水晶转头对着土豆说:“保护好大家!如果我失败了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你不是不希望那样吗?别婆婆妈妈的,消灭对方以后赶紧回来!”
白宇转身进入了虚空之中,转眼间就传送到了战场之上,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干扰,白宇提前在身上覆盖了一层防护来抵御这种频率的扰动,毕竟自己的体内也有盖亚粒子,如果这些粒子跟着一起共振起来那还怎么击杀对方。
巨大的贝塔犹如海洋中的猛兽一样,所经过的海面剧烈翻腾起来,四肢犹如巨大的剪刀一样在水下摆动,很快就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它在水下航行时对水面的扰动了。
在到达无人机释放信号地点以后周围突然变得异常的安静,连扰动水面的波纹都没有了,白宇正纳闷对方怎么没影了的时候,突然贝塔从海底纵身跃出海面,长着大嘴的它一口将无人机给咬个粉碎后并摔回海面上。
巨大的波浪向四周扩散,得亏用的是无人潜水器,不然如果换成是快艇之类的早就倾覆了。
白宇被突如其来的一跃吓了一跳急忙向后飞去。原本以为站在无人机旁可以一览整个攻击过程,没想到要不是自己跑的快,此时早已是贝塔腹中的食物了。而舰上的一行人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无不替白宇捏一把汗。
白宇掏出一个手持遥控器并按下了开关,一阵人耳无法听到的超低频噪声以声音和电磁波两种形式在这片海域上响起。
白宇感觉到了全身汗毛都立了起来,于是他急忙向一旁飞去,贝塔充满褶皱的头不断疯狂摇动起来,四肢也开始不停的挥舞。
在看到干扰成功以后曙光号全部系统上线,火控雷达迅速的锁定了目标,130毫米口径主炮连射,数枚炮弹拖着白色的轨迹在贝塔的表面上不断炸裂。位于甲板的鱼雷发射器从甲板下升起,数枚鱼雷向着目标快速挺进。
而位于舰岛前部和中间甲板的两个垂直武器系统也开始交替的喷射出一枚又一枚的巡航导弹。
此时的贝塔已经被烟尘和爆炸的火光笼罩,如果进行合理的对比,此时的曙光号输出的火可以轻松的铲平一座中型城市。
白宇将割裂者举过头顶,阴云下金龙腾空、银蛇狂舞,所有的闪电都以割裂者为媒介汇聚在一起,从远处看去如同天空出现无数道裂纹一样。
白宇手一挥,天雷浩劫带着万钧之势,从天而降,不同于前一次纯能量的攻击,这一次能量直接作用在割裂者上使其爆发出了20马赫的速度,几乎一眨眼,割裂者裹挟着巨大的能量贯穿贝塔的身体。
如此快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地球上以知的在大气层中移动最快的速度,刀尖在高速移动时产生了近乎垂直面的激波屏障,而这个屏障的直径足足有二十米,远处可以清晰的看到大气被扰动的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快速的向四周散开。紧接着一阵巨大的轰鸣而至振的人的心脏都快从胸腔里跳了出来。
割裂者的刀尖只有不到0.01毫米,但是产生的碰撞面有足足20米之巨,在撞击到贝塔身体的表面时,坚硬的外壳仅仅坚持了不到零点一秒就被贯穿,强大的动能和惯性拉扯着整个躯体向下运动,最终射在海面上并持续向下钻入。
强烈的动能使得海水向四周扩散,并形成了一个空旷的区域,贝塔的躯体沿着惯性的轨迹被拉扯、撕碎并沿着那道线一并进入海中。
割裂者表面因为剧烈摩擦已经看不清楚原来的面貌,经过海水的不断减速最终插入位于海平面500多米的海床内失去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