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赵秋韵提供的数据,李然也是知道了中国黄牛的严峻情况。散养这种没有标准,需要极大的经验。圈养更难,没有技术,风险更大。
散户养殖:
缺点:养殖、生产速度慢,繁殖周期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工及物力。
优点:绿色、环保、自然、口味好。
大型养殖不是值得那种集约圈养,而是指的更科学的养殖。目前几乎没有。这点可以参考倭国的养殖技术。在圈养和散养找到平衡。
优点:养殖、生产速度快,可在人力少的情况下大规模养殖、场地小。
缺点:投资大、需技术、易出现大规模病情。
“这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中国在这边的养殖技术还不行。都是在摸索。不可能拿来就用,但是更科学的养殖绝对是趋势。在不影响口感的情况下。这是目前世界上的难题。李然也是没有思路。”
李然也是这几天头疼不已,对于养殖也是一窍不通。
李然也是打电话和陈特沟通希望得到他的建议和帮助。陈特之前是三元的技术员。在理念上应该更加的先进。
“中国的黄牛现状就是大部分黄牛都是耕种用的,从古至今大部分普通人很少吃牛肉。所以在技术发展上就比较薄弱。这就是中国现状。三元的方法就是进近国外的。”
“我不想引进国外的。国外的不见的比中国的好。”
“这点我也认同,但是那边有一整套技术支持。这就是区别。为什么大规模养殖都是引进国外的。”
“这确实是中国的弱项。但是引进治标不治本。只有自己研究透的才可以。”
“这点我也认同。但是自己研究需要时间和金钱。还不知道具体行不行。”
“如果不引进国外的,你那边有什么办法。”
“我这边的思路是看看能不能引进国外的研究技术。这就需要请一些国外的有经验的技术员。还有他们的记录系统。”
“记录系统?”
“什么意思?”
“就是监控系统。记录一些牛的行为在进行对比,更好的了解牛的习性,从而更好的养殖。”
“这个好像是大数据?大数据?大数据时代?大数据2.0。”李然喃喃自语道。脑袋里浮现了后世一些流行名词。
“对就是数据记录养殖。这个也是帮助我们科学养殖。”
“我有思路了。谢谢!我去找一个人。”说完李然立马冲去赵徳的办公室。
“赵徳现在我要求你办一件事情。你看看可不可行。顺便把季魏也叫过来。我和你们一起讨论一下如何把开办一个大数据农场。”
“大数据农场?”季魏和赵徳同时一脸疑问的表情。
“下面我跟你们讲一下大数据的意思。就是把农场的数据尽可能的收集,越详细越好。再通过一些算法把这些数据好好应用。大数据牧场就是把这个过程流程运用在牧场里面。”
“你这个所图不小。”
“主要是中国有些东西太薄弱了。不做不行。”
“那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具体的项目。然后再叫上陈宇就是之前在讨论一下算法问题。”
“我们这是为华牛牧场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