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五九章 水患在前,旱魃在后(1 / 1)姬为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代变了!”召公虎过了好久,才感慨道,“想当初,先王分封各汉阳诸侯国,无不以随、息、唐这三个姬姓诸侯国为尊,尤以随国为首,接受辖制。如今,一个小小楚子,就能让他们背叛大周,荒谬!”

随侯喟然,道:“随国地小兵微,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何况楚子熊霜又纠集许多路叛军,我汉阳诸姬自保尚且不足,又哪能抵挡?”

召公虎道:“这些小国,身处五服,却始终不愿融入华夏文明,真有辱天恩。”

随侯道:“太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楚国为首的这些小国,一直在扩大地盘,楚国区区子爵的小国,却吞并了周边不少小国,如今,楚国土地已超千里了,这可是连公爵国都不曾有的封土!”

召公虎道:“楚子目无天子,不守周礼,乃我心腹大患。诸侯之地,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不严惩楚国,怕是寒了天下诸侯的心。”

卫伯和道:“荆楚之不臣之心,早在昭王时便有之。当初楚人目无王法,兼并土地,引来昭王亲征讨伐。厉天子之时,楚人甚至还敢僭位称王,幸而厉王威名远播,楚人这才重新称臣。”

召公虎道:“反复无常之辈,只为逐己之利,毫无廉耻之心,我辈须努力,锉挫荆楚锐气!”

“诺!”众将士气正高,皆摩拳擦掌,准备和楚国叛军一较高下。

召公虎见军心可用,深感欣慰,便让随侯引路,带领众诸侯、将帅前往汉水北岸,考察战场局势。

刚到岸边,看着汉水水位暴涨,气势汹汹,奔流往东,虽观景心旷神怡,但这却让召公虎的心中蒙上一层阴影。

召公虎问随侯道:“如此大水,不知可否强渡?”

随侯摇头道:“太保切勿勉强,汉水汹涌,实乃凶险至极。”

召公虎疑道:“这是为何?自古以来,孤未尝闻有水泛滥如大河者,这汉水为何如此大涝?”

随侯道:“太保有所不知,这汉水自古温顺,可就是在一百多年前开始,每逢春季,便泛滥成灾,因此汉水流域人民皆道,这是昭王天子的冤魂……”

“昭王天子?当初周昭王南征楚国,全军淹死在汉水之中,可否此事?”召公虎听闻,联想起宫闱之中的传言,有些惊诧。

“正是民间盛传之事,只因有辱王室名誉,故寡人不敢多言。”随侯对此很是仅剩。

召公虎点点头,道:“这么说,这汉水之涝,短期内是不会缓解了?”

随侯道:“正是如此,至少得等到夏初。”

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讨伐楚国只有渡过汉水这条必经之路。因为汉水泛滥,楚国也并没有选择袭击汉阳诸姬,而是在汉水以南的铜绿山为非作歹,让召公虎如鲠在喉。

不知不觉,在随国盘桓了二十余日,终于看到了云开雨霁的迹象,渐渐的,汉水也总算稍有宁静。

然而此时,一个不利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中军大帐,召公虎接见了从镐京城远道而来的天子特使,召公虎览信心惊——镐京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灾。

召公虎算了一下,周王静即位之初,自己便率领宗周王师出征,只因战事紧迫,所以自然以牺牲春耕作为代价。

雪上加霜的是,镐京城在播种季节遭遇大旱,竟寸草不生,眼看今年收成堪忧、镐京城一场大饥荒在所难免,就连现在周王师的粮饷供应,也很快就会出现问题。

于是,周天子希望召公虎早做定夺。

召公虎左思右想,夜不能寐,长叹一声——王畿内干旱求雨不得,而汉水上却久雨不停。

“看来,大周久不修德,老天不佑也!天子新立,即招兵燹涂炭,田地未耕,山川未祭,社稷未祀,民劳未恤,召虎擅自发兵,触怒上天,真乃死罪也。”

一夜无眠。

次日,召公虎召集周王师众将,对他们说了镐京大旱的噩耗,众将闻言皆低头不语。

周王师从出师开始,未逢一败,接连挫败伊洛之戎、淮夷,又和卫伯和汇合率兵南下攻楚,正是三军用命、士气高涨之际。

如今,出师已过一旬,夏之将至,如今粮草补给即将告罄,将士久在外,也已劳累不堪。

是留还是走?是战还是退?

大帐之内,无人敢发言论,召公虎知道众人心里都背上了沉重包袱,如果强行渡过汉水和楚国主力决战,恐怕没有必胜把握。

既然人力不能决,那就只能交给卜筮来决定了。

召公虎叫来随军的卜筮之官,沐浴更衣,亲自焚香占卜。

用龟甲卜进军,不吉。

再卜退兵,亦不吉。

那卜筮之官吓得浑身筛糠一样,流下了豆大的汗珠。

“无妨,龟甲不吉,继续用筮草一试。”召公虎此时心里压力巨大,却还不得不强作镇定,抚慰人心。

那卜筮官拿起筮草,再卜进军和退兵——大凶。

“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为之也。”召公虎无奈,重重坐在帅位上。

召公虎,这位年方不惑的大周栋梁,此时身心俱疲,白发满头,饱经沧桑。

去年他奔赴彘林,救援周厉王之时,方才是他第一次投身军旅,如今刚过一年,召公虎已经成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合格统帅。

这一年,经历了太多事,造化弄人,但也塑人。

就在帐内死一般沉寂之时,门外有人通报,有楚国使团前来求见。

“楚国使团?”召公虎突然来了兴致,他预感到了变数,赶忙问道,“他们所在何处?”

回报道:“刚渡过汉水,正在朝随国国都郊外而来。”

召公虎沉吟片刻,立即打起精神,道:“进军不吉,退兵亦不吉,然而否极定然泰来,或许大周王师的运数,就靠这个使团来逆转了!”

召公虎下令,全军振奋,刀枪出鞘,擦亮铠甲,把兵车整列于随国国都郊外,准备对楚国使团展示兵威。众将帅领命,各自分头安排。

同时又吩咐卫伯和和随国、息国、唐国各军,从城门到随国明堂,一路也让兵士整齐排列,给楚国使团下马威。

吩咐妥当,正要出城迎接楚国使团,南仲皱了皱眉,找到了召公虎,道:“太保,如此怕是不妥。”

召公虎知道南仲必有计较,赶紧屏退左右,问道:“南将军有何计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