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七一章 论功行赏庆凯旋(1 / 1)姬为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王师班师后的第三天,便是约定的朝议日子。

今日的朝议,周王静心情大好。

自从周王静第一次朝议便遭逢五路犯周,召公虎率军出征后,接下来整个春季的朝议,从天子到朝臣始终提心吊胆,气氛万分压抑。

周定公薨后,太师之位就始终空缺。三公中的其他两位,太保召公虎领兵在外,太傅虢公长父则一直忙着镐京王畿的防务。

而九卿之中,有将近一半出征在外,剩余在朝的卿大夫们不是忙着后勤粮饷,就是处理国人暴动以来、堆积如山的政务。

而今,因为所有的三公九卿、各士大夫全部齐聚一堂,参加朝议,这可是周王静继位以来整整齐齐的头一遭。

周王静满面春风,对众卿家道:“自余一人登基以来,内忧忡忡、外患连连,幸而上天垂恩、先王庇佑,如今犯我大周的五路叛军中,北路之狄,东路之夷,南方楚蛮,伊洛之戎,业已平定。大周终克时艰,皆众卿家之功劳也!”

众臣皆道:“大周天命所眷,自然逢凶化吉,此天子之洪福耳。”

“太保此次出征,居功至伟。今日当着众爱卿之前,余一人要好好听听太保之功业!”周王静降阶,走到召公虎跟前,请他出班述职。

召公虎深施一礼,便前番把出桃林塞、收函谷关、平焦国乱、驻防洛邑一一道来,其后,又把徐国翎如何反戈淮夷、又如何在汉水之滨同楚国盟誓之事简要说了一遍。

召公虎说得很平实质朴,却还是听得那些留守镐京的卿大夫们目瞪口呆。周王静大喜,对召公虎赞许有加。随后,又邀卫伯和陈述一番其在太行山麓击退赤狄的经过。

“太保、太宰之功绩,不可谓不振奋也!尔等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必当重赏!”周王静心情激动,吩咐左右献上封赏之物。

接着,召公虎表奏此次作战的有功之臣:

“大司马程伯休父老当益壮,每有战阵皆求作先锋,兵锋所向、敌众披靡。其二子程仲辛、程仲庚亦不辱没程氏遗风,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当记大功!”

“准奏!”

“中大夫南仲,其虽出身行伍,但继承先祖南宫适之勇略,履献奇谋、克敌制胜。南将军于函谷关一役,献诈败之策,大败贼众,当居首功。且平定焦国内乱,南仲亦居功至伟!”

“准奏!”

“中大夫师寰,其勇力为周王师之翘楚。每逢陷阵,皆披坚执锐;每逢攻城,皆奋勇先登。更兼师将军爱兵如子、训练士卒颇得古法,深受王师将士爱戴,亦记大功!”

“准奏!”

“少师显父、少保皇父,虽向不习军旅之务,但此次出征,先后镇守潼关、函谷、洛邑,未尝有失,亦是有功之臣也。”

“准奏!余一人年幼之时,得太保教诲,曰‘板荡之时,方识忠臣’。昔日余一人年幼,未知此言分量,今日见程氏父子、南仲师寰二将、皇父显父二卿之事迹,方知此言非虚也!”周王静意气风发,感慨良多。

召公虎不苟言笑,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周王静疑惑,便问召公虎道:“太保,你闷闷不乐,莫非还有何事要奏?”

召公虎作揖道:“知臣莫若君,臣有一事斟酌良久,愿天子赐教。”

“爱卿但说无妨!”

“如有一人,不在行伍却主动请缨、随军出征,函谷关一役履献奇谋,汉水便又同楚国使团唇枪舌剑、捍卫大周国威,只是……只是……”召公虎欲言又止。

“此人立下如此大功,太保何不早奏,又为何支吾?”周王静问道。

“只是,此人年未弱冠,既非世卿大夫、又非王室贵胄,故此臣踌躇再三。”

“太保所言之人,莫非名曰方兴?”周王静微微一笑道。

“天子识得此人?”召公虎心下一惊。

周王静哈哈大笑,朗声对众臣道:“方叔在汉水边,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楚国使团哑口无言,此番功绩,太保岂能瞒得住。你看,此乃随侯、息侯、唐侯之奏报,里面都提到此事,可谓不吝累牍!”

召公虎欠身称是:“是召公失职,奏报迟了。”

周王静正色道:“更何况,余一人在登基之前,于太保府和这方兴有过一面之缘,彼时其未知余一人乃先王世子,听其所言彘林护驾之事,余心甚慰,其能以父事先王,也足让余一人汗颜。”

见众臣低头不语,周王静接着道:“既然方兴屡立奇功,念其英雄不在年少,立功不问出身,余一人便准太保所奏,先赐其上士之爵,准其如泮宫就学,待其两年后行加冠之礼,再图为王室效力!”

召公虎大喜过望,连连称谢。众臣中如南仲、师寰、程氏父子与方兴多有私交的卿大夫,也为方兴由衷高兴。

“臣有异议!”

这时,朝中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众臣见有人胆敢反对,寻声望去,原来是太傅虢公长父。

虢公长父出班,奏道:“虢长窃以为,如此不妥。”

周王静皱了皱眉,略带不耐烦道:“太傅有何高见?”

虢公长父道:“大周立国二百余年,无野人可平步青云、而晋为士大夫者,请天子三思。”

召公虎心下大怒,驳道:“太傅有所不知,这方兴乃召虎家宰之子,亦为我召氏士人之后,怎可谓他是一介野人?”

虢公长父哼了一声,阴阳怪气道:“太保此言差矣,方兴从小于边陲长大,何以见得他便是你家宰方武之子?更何况,据虢长所知,那方武并无妻室,安能有后?”

“你!无稽之谈!”召公虎气不打一出来。

“可矣!两位爱卿各执一词,何时才能辩出是非?成例也好,破格也罢,当今大周传到余一人手上,主少国疑,若要实现先王的中兴伟业,正是不拘一格登庸人才之时,岂可因为区区小事,凉了天下寒士之心?”

周王静说罢,便不再理会虢公长父,命左右近恃记下封赏方兴之事。

封赏完毕,召公虎长舒一口气。

然而政事还没议毕,召公虎关切地奏周王静道:“天子,五路叛贼之中,唯有西戎之犯境未退,未知战事如何?”

周王静努了下嘴,道:“这就有劳太傅汇报西线之战况了。”

虢公长父刚碰了一鼻子灰,正生闷气,隐约听到周王静点了自己的名字。再一抬头,发现全场卿大夫的灼热目光正向自己投来,心里打了个寒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