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云带领国军,将襄阳城的鬼子消灭,徐寿云在国军内部,声名大振。湖北的大城市襄阳、宜昌,都在国军控制之中。尽管如此,中央也没有因此战功,对徐寿云进行物质奖励。徐寿云对此也明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什么都得靠自己去创造。
襄阳城洪水退去,街道一片狼藉,哀鸿遍野。到处流浪者乞丐。徐寿云看见这些流浪的人,衣衫褴褛,他不堪看到眼前的一幕。
于是,他召开了灾民拯救会议,号召大家:“襄阳城遭遇前所有唯有的洪水,我们作为驻扎在城内的国军,要想办法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师部全体干部一听,纷纷表示支持徐寿云的行动。徐寿云看大家对帮助老百姓激情满怀,他就开始部署具体措施了。
他说:“我们先通知宜昌的不对,将储粮运送到襄阳。”他喃喃地说道:“方知先以最快速度将我的命令传达到宜昌师部。”
方知接到命令,牵了一匹壮马,带着两个国军,便出发了。经过半天的艰苦行程,终于到达宜昌。
方知找到师部驻扎在宜昌的军队负责人朱奎,传达了徐寿云的命令。朱奎回答道:“徐师长率军有方,这么快就把襄阳城的鬼子消灭了。”
朱奎做事果断厉行,立即传达命令:“叫人准备一百两马车,运送粮食。”师部的一个连分散在宜昌城的街道,到各个马帮和老百姓家,借马车、募捐钱粮。才一天时间,国军募捐到一千吨粮食,加上宜昌的存粮,达到一千五百吨。
朱奎和方知,又找来牛车、马车,叫国军装载上车,发动民众,出发到襄阳城,支援民众。老百姓赶着牛车、马车,一路吆喝着。经过二天艰辛行走,终于到达了魔丘山。
需寿云看见堆积如山的粮食和宜昌前来支援的国军和老百姓,心里喜出望外。立即带起人出门迎接。
徐寿云为了尽早拯救襄阳城的老百姓,立即组织人出发,引领着宜昌的支援队,朝着襄阳城极速奔驰去。经过半天行程,到达襄阳城各救助点,分组分批分发粮食。
老百姓看见国军爱民,纷纷感动得流泪,一个老人蹒跚着走过来,老泪众横,对徐寿云激动低说道:“长官,谢谢你们救了我们灾民。我的儿子和儿媳妇,在洪水中死去。救剩下我和一个七岁大的孙子。我们饿得遭不住了。已经绝望了。是你们救了我们。感谢你们啊!”
徐寿云看着皱纹满面的老人,同情地说道:“老人家,不要那么伤心了,我们都是中国人。作为军人,我们应该帮助又苦难的人。”眼泪情不自禁低流下来,湿润了他的两浃。“老人家,请您放心,等我们把鬼子赶出去了,人民生活一定会得到改善的。”
方知作为情报组组长,一直对襄阳城周围进行侦查,了解敌情,掌握鬼子活动情况。方知根据徐寿云的指示,在襄阳城城里和郊区,城里了情报点,随时防止樊城的鬼子卷土重来。
徐寿云从各方面了解襄阳城暂时稳定后,及时将这个情况想中国共产党组织联络,希望通过共产党组织,发动民众进行自救,主动解决困难。
他对方知说道:“你去联络襄阳共产党的负责人,我们一起帮助当地老百姓,度过难关。”
方知应声回答:“徐师长,一定完成任务。”
方知来到秘密据点,和中国共产党襄阳书记涂锦联络上了。涂锦看到风尘仆仆的方知,喜笑颜开:“你们这个师太厉害了,把鬼子的精锐消灭了。徐寿云有勇有谋,善于带兵打仗,取得许多胜利。”“***也发来贺电,称赞徐寿云不愧是民族英雄。”
方知激动低回答:“***也知道我们徐师长了啊!我们徐师长成为名人了。”
涂锦知道方知来找他,肯定事出有因,就开门见山地低问:
“方队长,说吧,徐师长拍你来做什么?”
“徐师长给了我一个重要任务。”方知干脆低说道。
“什么任务?”
“襄阳城的老百姓有难,遭遇大洪水袭击。老百姓受灾严重,许多灾民饿死。徐师长看不下去,发动国共两党力量,要解救灾民于水深火热中。”方知深情地说道。
“我就是猜着徐师长肯定有事。”涂锦笑眯眯挂着笑脸回答,“我们已经组织了许多人,筹粮集款。即将送达到襄阳城。”
涂锦还赞扬着说:“这个徐师长就是办法多。完全靠捐赠粮食,也不能从根本行解决问题。还是像徐师长说的那样,发动生产,进行自救。”
涂锦说道:“方队长,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和徐师长商量。”
方知和涂锦,快步朝着襄阳城走去。
到了城里后,涂锦和徐寿云见面,两人一见如故。看到街上到处都是灾民,他们内心伤心不已。徐寿云对涂锦说道:
“涂书记,灾民这么多?我有一个打算,现在是夏天,我们组织人到魔丘山开荒拓土,栽种蔬菜和红薯,进行自我扶助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