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圣清界·慈心院·功德净土·七宝池中,圣昙主与惑苍明的交谈已接近尾声。
这次谈话有两大关键点,一是仙洞三十六天,二是入世!
仙洞三十六天是一个较为松散,甚至流于形式的道门组织,在道门中知晓的人很少,在道门传说中有三十六洞天福地,据说是老君的三十六个清修之地,实际这个传说是指仙洞三十六天,因为刚好这三十六人都是老君弟子!
传说老君西行离开道门途中,遇到了三十六个有缘人,这三十六人身份各异,经历不同,老君便提点他们一二,让他们修道。
这三十六人后来会面了,都感念恩师老君,组成仙洞三十六天,成为道门最缥缈神秘的组织。
但因为他们是老君西行途中所点化的三十六人,所以道门知道这三十六人的人很少,知道的人中有些不认可他们,最后随着时间流逝,知道这段事的人越来越少,最终成为传说。
传说一旦道门出现灭顶危机,三十六洞天福地就会走出三十六人,为道门力挽狂澜,但是道门作为苦境三教之一,可谓正道巨搫,所以没有发生灭顶危机,仙洞三十六天就不需要出现在世人面前,渐渐隐藏江湖,各自潜修。
如今仙洞三十六天已有人开始入世,他们中有些隐没深山老林,不复出焉,有的仍怀天下,只待入世之机,而有人却已陨落,如古灯子。
所谓曾经仙洞三十六天现在还有多少人健在就不得而知了,古灯子的位置由其弟子接替,受古灯子好友指示,不出江湖,专心修行,承接师业。
而惑苍明便是仙洞三十六天之苍海洞天之主,洞天只是代指,是否真的存在这个洞天还未可知。
息影山林·朝暮君是仙隐洞天之主、浴雨云临·轶青灵是侠義洞天之主、古灯子是登飞洞天之主!
至于其他人,尚未可知。
“看来,吾等入世不远矣!”惑苍明淡然一笑。
刚刚他们聊了有关仙洞三十六天之事,当年老君有言,他们各有机缘,有的人已经了却,有的人还在等,有的人终于等到了。
“但吾还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惑苍明轻吟一声。
圣昙主笑道:“入世之所以为入世,即入世啊。”
“你的意思吾明白,你呢?入世为了什么?”惑苍明问道。
圣昙主笑而不语,“尊佛的理念,吾必承接。”
“尊佛的理念啊,这吾并不关心,相信你已经有打算了。”惑苍明笑道。
“是,无论未来之路如何,吾不会退却!”圣昙主转而道:“有客人来了,吾要去相迎……”
“你又要弄那招?”惑苍明心知肚明一笑,神秘兮兮。
“呵呵。”
……
进入往圣清界内,刚刚远灵夕有一种穿过空间隔膜的感觉,这里应该是外界无非查探的,存在某种阵法。
落脚处好像是山顶,他在定五心路上迂回而上走了近一个时辰,快绕晕了,此刻终于踩在真正的陆地,又因为阵法缘故,都有怀疑自己已经上天了。
眼前有一座金黄石碑,不出意外,刻着“往——圣——清——界”四个大字,落笔有力,巍峨壮观,再往前有一片树林,林中有五条小路,让远灵夕犹豫了一下。
这是,其中一条路走来一个拿着扫帚的僧者,远灵夕上前询问。
“不知道大师法号?”
“唤我招提僧即可,施主无需敬语。”招提僧如实道,“我身后便是施主要去的慈心院,但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施主,不知当问可不?”
“什么问题?”远灵夕心中一动,不会是考验吧。
“施主可知守株待兔的典故?”
“当然,一个人看见一头撞死在树桩下的兔子,明日就在这里等,期盼有其他兔子撞死在树桩下。”
“确实如此,那么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便是,典故中,兔子与农人是存在缘分吗?”
“这……有缘被吃?”
招提僧笑了笑,摇摇头,“缘分即因果,有始有终,万物皆有定律,一事发生比有促使其发生的因素。”
“守株待兔的本质是一种懒惰,等着天掉馅饼,殊不知坐等之时便是挨饿之时,若无缘,为何可以遇到?所以兔与人是否有缘?”
不就是运气好,这个问题居然还能放大上升至哲理!远灵夕感觉有点头大。
“无缘!但有因果!”远灵夕想了半天,脑中忽然灵光一闪,知道该怎么回复一下。
招提僧问:“何意?”
“无缘,是因为人与兔子连沟通都不能,怎么谈得上缘分?而有因果,是因为农人遇见撞死树桩的兔子有因果。”
“此典故源于战国时期宋国一地,一个胆小懒惰的农民整日盼望好运降临,因为农业受制于天,这个农人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所以期盼天降福运不是空穴来风,这是因之一。”
“还有呢?”招提僧然有兴趣地听着。
“还有当时正好是深秋之时,有人在农人田地周围打猎,吆喝声惊到兔子,兔子惊慌之余才撞上树桩,这是因之二。”
“所以农人盼望好运才会四处游走,最终遇到树桩下的死兔子,如果农人勤奋耕种,他便没有时间游走并发现好运,这是懒惰的表现,所以成就了守株待兔的果!”
招提僧拍拍手,感叹道:“然也,农人懒惰等待是因,猎人追逐是因,兔子惊走是因,而被农人遇到是果,因为懒惰,因为期盼,因为游走,故有遇兔之国,此之谓前后因果。”
“所以兔与人有因果而无缘分便是如此,施主既然明白个中关键。”
“守株待兔也未必全然无效,只要善加运用其中的因果定律即可。”远灵夕笑道。
招提僧不断点头,招手一挥,示意远灵夕可以从走他后面的路了。
招提僧驼下背默默扫地,嘴里碎念着。
“因法有缘,法自行通,阿尼陀佛!”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