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天清晨。
睡梦中的何杰闻到了桂花香。“真是美啊!难道今天是中秋节?”他闭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但感觉这香味又有些奇特。
这刚一张开眼,张凯那颗硕大的脑袋映入眼帘,把他吓了一大跳。
“赶紧起来,今天又有福利了,桂花糕!”张凯正说着,一口唾液射到了何杰眼里,直接把对方给惊吓到了。
张凯也非常不好意思,这流口水的事情,绝对是无法控制的。
等吃早饭时,何杰坐得离张凯远远的,这张凯正要开口说话,何杰便拿手遮挡在面前。
不管怎么说,桂花糕那是真香。这桂花,都是大清早,璞和琢去山脚采摘来的。
大家正坐着表扬王大毛时,陈芳从公主殿中走出,“大毛啊,这米糕确实好吃,但你也不能经常做啊。磨这些米粉是很花时间的。老侍女磨一个月的米粉,不够你做两顿糕点。”
听到这话,王大毛多少有些尴尬,大家也不好意思大快朵颐了。
眼看着气氛有些沉闷,陈芳呵呵一笑,“你们知道这桂花树的故事吗?”
“桂花树还有故事?是月亮上吴刚砍桂树的故事?”何杰问道。
“不是,良渚人可没听说过这个故事。这样吧,趁着早上没事,我给你们讲讲这良渚王城和桂花树的故事吧!”一听玉公主要讲故事,大伙兴趣立刻满满。
具体也不知道是几百年前,当时的良渚人分散在今天良渚王国的各个角落,除了东面的玉城,北面的震洲外,还有南面丘陵地带的阴山城。当然,那个时候,这些城市还没有今天这般规模。
百年前,今天良渚王城所在之地还是一片荒地。如果时间再往前拨上百年,这里还是一片沼泽地。再往前拨上百年,这里还是一片淡水湖区。如果再往前拨上千年,这里就是一片海。
随着海平面的逐渐后退,良渚人幸运地在大竹山和阴山之间,发现了一大片出生的土地。一开始,这片盐碱土地并不能用于种植水道,只能在潮水退后,挖挖小海鲜。
良渚人又在此注视了几百年,直到西山来的大小江河将此片土地冲刷干净。但随后,雨季带来了洪水,新出现的大湖覆盖了一切。在湖水中,这片土地又汲取了大湖几百年的营养沉淀以及江河带来上游泥土沉积。
然后,又是百余年的干旱,大湖渐渐缩小,土地露出形成早期的沼泽地。渐渐地,更多土地出现。直到有一天,良渚人幸运地在此发现了野生水稻。
这些野生水稻种子也不知道是被风吹来的,或者最初是幸运地保存在某些鸟类的粪便中,抑或是路过的良渚人失手散落了稻谷。
良渚人感激上天赐予的这片土地,很快,便有良渚人定居于此处,散落四周,种植水稻。这些最早的拓荒者接受了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也直面着大自然最为严酷的威胁。
他们适应这这片土地,也改变着这片土地。他们挖出沟渠,引导水流,平整出更多可用于居住和耕种的土地。他们带来的树种渐渐覆盖了黄色的土地,他们带来的牲畜改变着土地上生物组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
但同时,水下鳄鱼的侵袭、东面潮水的反扑、西面洪水的侵袭,一次次地打击着良渚人。
良渚人一面感激着上天,一面又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们渐渐地站稳脚跟,从此,繁衍生息。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过来,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丰收稻田开始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粮食。于是乎,一座新的城市需求便自然出现了。
当时的祭司们敏锐地发现,在此处建城,刚好可以将散落在王国四角的震洲、玉城、阴山城连接起来,成为真正的城中之城——良渚王城。
城市的选址,被定位在西面山区十余里外的平原之上。除了几座山丘高地,此处大部分为平地。
城的西面,以大湖为界,可以走水道进入西山。遇到东海大涛或是海水侵袭时,可以及时逃进大山。
城的北面,有成熟的稻作区和蚕桑地,可以提供足够一座城人口的粮食供应。农作区水网密布,轻舟一叶,可直接前往大竹山,再入震洲。
城的东面,有水道直接通往大海,走水路去玉城不过十数日。海边的村落则可以为城市提供各种海产品。更为关键的是,这里还有贝币场和盐场。良渚人专门修整一条水道,用以运输海盐和贝币半成品。
城的南面,则是一片正在缩小的沼泽之地。先往南再往东,几日可到阴山。先王南再往西,几日可以到古钱塘江中上游,再穿过大地缝,进入大江。当然,进入大江,也可以走北面通道。
从地理上看,这座新城扼守交通要道,九省通衢。从经济上看,这座城市物资极为丰富,商业繁荣。从发展上看,这座城市潜力巨大,具备了成为王城的诸多条件。令祭司们更为满意的是,这城中的几座高台矮邱,作为祭祀之地是最好不过了。
建成所需的巨石和大木,可以从西山、大竹山、阴山处获得,顺河而来,事半功倍。
那一年,大祭司选了一块高地,也就是今天宫城所在的矮邱,种植上了几颗桂花树。从那一刻起,良渚王城诞生了,王城的百年建设历程开始了。
应该说,良渚人过去经营震洲也好、玉城也好、阴山城也好,都是依托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山体资源。而良渚王城的建造,则是第一次真正的平地起高楼,个中难度可想而知。
在建设之初,良渚人也遭遇了城墙倒塌、内河堵塞、技师被野兽叼食等困难。渐渐地,他们掌握了草泥包建城技术,夯实的城墙比巨石还坚固。为了抵御东海大涛和山谷洪水,他们把城墙建得又厚又高。
他们掌握了更为先进的平原地带灌溉技术,更大面积的稻田被开发出来,还建立了由桑田、水网、鱼塘形成的自平衡生态系统。他们还和重瞳蚕国的朋友分享着桑蚕养殖技术。
他们掌握了更为实用的家畜驯养技术,家狗、黑猪的大规模养殖,逐渐改变当地人肉食以狩猎为主的传统。水牛的驯化又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当然,良渚人也曾经试图驯化大象来犁地,但鲜有成功。
“原来这座王城竟然已经建设了百年了!”张凯不由感慨道。
“但按现在的建设速度,什么时候才能说大功告成啊?”何杰问道。
“天知道。也许我们百年之后,这座城还没有建完。”末了,陈芳叹了一口气,望着远方,若有所思。
“为什么不养鸡?”王大毛琢磨着,要是每天早上能熬碗鲜鸡汤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