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业二十一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
二月,又被称为“臧月”。
初二这天,是汉族民间传统的“春耕节”、“春龙节”、“农事节”。民间传说这是龙抬头的日子,百姓们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敬龙祈雨,求老天爷保佑丰收。
相传这个节庆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领民众社稷之事。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这一天还会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务农。
大唐时期,人们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节庆,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
-
然而,对于守卫西域的大唐将士们而言,承业二十一年龙抬头这天,迎来的不是富贵吉祥,而是前所未有的大决战。
号称拥有二十万之众的藩国叛军,准备在新月湾的冲积平原上,正面迎战西域疆界内最强悍的力量——由安西都护府的九万大军,和来自北庭都护府的六万铁骑所组成的大唐雄师。
这个局面的出现,完全出乎了安西副都护沈靖在战前的预料。
北庭都护府的大都护李相如,听闻楼兰疏勒发生叛乱,率部从天山匆匆赶来增援。当他得知敌方意图决战的消息后,也不禁讶然道:“这伙叛军怕不是疯了吧?!”
-
唐军统帅部之所以会这样想,是有充分理由的。
纯以战力而言,这支主要由楼兰和疏勒两国军队所构成的叛军,根本无法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都护府相提并论。
莫说敌人所宣称的二十万兵力,很有可能只是个虚数,就算是真有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在平原野战中,十五万大唐精锐也完全有把握碾压他们,一战定乾坤。
这种完全靠实力说话的正面会战,从来没什么侥幸可言。如果叛军打算用仅仅是数量稍占优势的兵力,直接挑战唐军,那简直就是用鸡蛋碰石头。
沈靖和李相如原先最担心的,是叛军会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竭尽所能避开唐军主力锋芒,四面出击扰乱。如果那样的话,都护府军就势必要分兵多路讨伐,而平叛之战也会变得旷日持久。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会选择正面决战!
天晓得这是哪里来的自信?
所以,当侦察斥候探明,楼兰和疏勒两路叛军汇合之后,确实正在向新月湾挺进,唐军统帅部便毫不犹豫的率兵赶来此地,撸胳膊挽袖子的拉开架势,准备尽早打完收工。
-
西域有史以来罕见的大会战,于清晨时分拉开帷幕。
沐浴着冬日的晨光,敌对双方将阵型完全铺陈开来,绵延数里之长。闪亮的盔甲、如林的旗帜将整个新月湾覆盖。
两边都是不留后手,全力以赴。近四十万人马对峙在平原旷野之上,巨大方阵所蒸腾出的浓浓杀气,令天地为之色变。
楼兰和疏勒的战士们面目狰狞,在己方阵中挥舞着马刀长枪,朝着对面唐军不停的怒吼叫骂,声势一浪高过一浪;而这边的唐军则默不作声,静静的凝视着对方。
-
军号吹响,战鼓齐鸣。
随着双方指挥官一声令下,各自的前锋大阵几乎同时发动。他们由缓慢前进,逐渐变为快速奔跑,飞速的朝对方接近。然后,两支先锋大军便像两股滔天巨浪般,猛然对撞在一处,掀开浴血厮杀的序幕。
紧接着,参战双方的左右护翼、中军主力也陆续投入战场,你来我往的纠缠绞杀。
-
只不过短短两个时辰,大唐军队就已经完全占据了场上的优势和主动权。
都护府将士爆发出强烈战意,拼杀的异常凶猛。
楼兰军、疏勒军则再没有了之前横扫西域诸国时的那种心高气傲。在大唐铁甲骑兵的狂暴冲锋下,他们被打得溃不成军,狼奔鼠窜。
一个又一个叛军大阵被压制、摧毁、碾碎。
看着眼前的战况,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胜利已经唾手可得了。
-
然而,胜利的天平却在毫无征兆之间,陡然倾斜。
激烈的战况,从太阳初升一直持续到日头偏西的时候,就在唐军大阵后方远处的地平线上,忽然出现了明晃晃的马刀反光。万马奔腾的
蹄声如闷雷一般,由远而近,轰鸣作响——在这个关键时刻,突厥左贤王隆尼亚所率领的十万铁骑杀来了!
此时此刻,早已经筋疲力竭的唐军,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体力上,都无法再抵御身后这支突然出现的生力大军。
而原本已经濒临溃散的叛军,此时也在号角指挥下,重新快速聚拢,掉头杀回。
沈靖和李相如都不假思索的冲到军阵最前方,希望能够用身先士卒的方式,再次激励士气,奋起应战。
但是很可惜,腹背受敌的局势已定,一切都于事无补。
-
由于突厥大军将时机把握的非常准确,猝然加入战局,从背后猛插唐军一刀,所以,战役的进程被瞬间改写。
突厥人和叛军是有备而来、前后夹击;而都护府却毫无防范、腹背受敌。谁都没能在事先料想到,大唐精锐竟然会在开阔的平原上,被几路敌人合谋,打了一个成功的伏击战。
在战役的前半段,叛军曾拼尽全力拖住都护府,用堆积如山的尸体,榨干了唐军的每一丝力气。而隆尼亚的突厥铁骑,则充分利用自身高机动性的优势,竟然从三十里外,唐军斥候警戒范围不及的地方发起奔袭,在最关键时刻,给了唐军致命一击。
新月湾会战,最终以大唐的惨败收场。
-
经过几番血雨腥风的厮杀,唐军总共阵亡一位大都护、三位副都护、十七名封号将军、一百八十多名都尉校尉,十五万大军几乎全部战死沙场。
安西、北庭两个威名赫赫的都护府,在二月初二这天,差点从建制上被硬生生抹掉。
这是都护府建军以来,甚至是大唐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惨烈败局。
-
看着惊魂未定、满脸血污的残兵,听着他们悲戚颓丧的讲述,李世卿的心里面一直在滴血。
此时,他感到一种无以复加的愤恨。
恨叛军、恨突厥、也恨沈靖。他恨沈靖居然如此草率,轻敌大意,累死三军。如此至关重要的战略决战,为什么不等关星辰大都护来亲自主持?
一想到自己的老师,李世卿的心脏又莫名其妙的霍霍狂跳起来。无疑,这同样是一种不祥的预感。
李世卿强压下烦躁的情绪,赶走脑海中各种纷乱的猜疑,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
目前,西域境内的大唐主力已经被摧毁殆尽。接下来,突厥人和叛军势必要清剿扫荡各地残存的唐军,以巩固他们的战果。
小小的库风城,现在恐怕已经是硕果仅存的唐军堡垒。它就像怒海中的一叶扁舟,飘摇动荡,随时倾覆。
即便再快,关内的援兵恐怕也要数月时间,才能准备妥当,出关反击。
而在这之前,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住现有的局面。
李世卿打起精神,温言安抚这群幸存下来的同袍兄弟,仔细询问后来的事情。当他听说可能还有不少人及时抽身,拼死突出重围的情况后,立即抽调出三百人手,分成几十个小队,让他们四处搜索营救从新月湾逃出来的唐军残部。
其余兵力则随他火速赶回库风城,整军备战。
-
由于情势紧迫,李世卿再顾不上隐藏行踪,就沿着大路快马加鞭。
在回程途中,他们多次遇到被突厥追击的唐军,打了几场硬仗。虽然李世卿手上只剩两百人马,但都是骁勇善战的精锐,与突厥追兵交手时占尽上峰。
等他们走到月牙子城时,身边带着的残兵已经多达两千余人。
缺医、少药、没粮草,疲惫不堪的残兵不断掉队,死亡人数也在持续上升。无可奈何之下,李世卿决定暂时先在月牙子城中稍事休整,想办法寻些补给再上路。
月牙子城在鄯善国境内。这次西域大乱中,曾经先后两回,分别遭到鹞子军和楼兰军的洗劫。尤其是第二次,残忍的楼兰人竟然实施了屠城,将城中居民全部杀害。
此时的月牙子城,到处都是烈火焚烧过的残垣断壁,街上的野狗啃噬着焦黑的尸体,眼睛血红血红的。
李世卿等人在恍如鬼域般的城镇中缓缓行进,心情沉重。
又有谁能想象的到,就在短短几个月前,这个地方还是一座繁华安宁、人烟稠密的西域名城。
-
众人找到一处宽敞空地停下,纷纷落鞍歇脚。
当大伙正在准备埋锅造饭之时,忽听得城北口响起密集的马蹄声。
跟随着李世卿来的战士们,体现出过硬的军事素质。他们反应迅捷的亮出兵器,各自抢占有利地形,弯弓搭箭准备战斗。
一支马队快速奔近,待其快要进入都护府弓箭手射程时,都急急停步,戒备的打量着都护府军。
李世卿定睛观瞧,发现对方并非突厥或叛军,而是四五百名身穿着泥黄色皮甲的鄯善军人。他命令大伙儿暂时戒备,自己则走到近前询问对方身份来意。
为首的一名鄯善国老军官,在马上向李世卿恭敬施礼:“这位大人,您好。我们是鄯善王廷的卫队,恰巧途经此地。大人,你们是从新月湾来的吗?请赶紧走吧,后面有大批突厥兵,正朝这边追过来。”
李世卿皱眉道:“他们有多少人?”
“大概两三千人。”老军官身旁的一位女将回答道:“他们都是突厥的正规军,不能硬拼,你们也赶快逃命吧。”
李世卿本来就憋足一肚子怨气,正愁无处发泄,听鄯善女将如此说,不禁更加恼火。他语气略显平静的道:“你们走吧,我想要去寻寻突厥人的晦气。”
那名女将年龄不过二十上下,头发乌黑油亮,皮肤呈现出健康的小麦色,剑眉星目间自有一股勃勃英气。她听了李世卿的话,不禁一愣,难以置信的问道:“寻突厥人的晦气?就凭你们这千八百号的伤兵?”
“不是千八百,而是两百。”李世卿认真纠正她的问题,然后转身道:“弟兄们,咱们先去为死难的战友们讨回点公道,怎么样?”
两百名铁甲骑兵齐声怒喝:“誓死追随大人!”
李世卿不再多言,飞身跃上马背,带着手下将士,一阵风般从那名女将和鄯善骑兵身旁掠过,朝着反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