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太子提起屯卫军的事,何光华等人不禁暗暗发愁。
-
帝都的态度非常明确,用意也非常明确。
朝廷之所以将此事呈报给李铎来决定,既是因为有必要遵照抚政监国的规矩办事,又是在试探目前太子与何光华之间的关系。
如果太子批准刘一传晋升太尉,交出屯卫军的兵权,不仅可以顺利剪除何光华的党羽势力,也能够确定李铎并未成为权臣的傀儡。
倘若东宫驳回任命,那也没什么关系。只需要陛下再专门发一道敕令,同样可以换掉刘一传。
-
大唐的官职管理非常严格。通常从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皆是经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吏部层层审核批复,方可生效执行。而最终的核准权力,则掌握在皇帝手中。
东宫太子监国期间,代行天子令。所以刘一传的任命,需要由李铎来拍板。
但是,朝廷官员的选任还有另一个比较罕见的渠道,那就是皇帝的敕令。在某些特殊的时候,皇帝也可以通过门下省,绕开整个朝廷行政体系,直接进行官员委任,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墨敕斜封”。
由此看来,吏部所奏请的公文,不管李铎如何决议,仿佛刘一传的去留命运都已经决定了。
-
而何光华与吴凌经过反复商议,能想到的应对办法只有一个:东宫留中不发。
何为“留中不发”呢?简单的说,就是皇帝把大臣的奏章留在宫禁之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如果李铎能将刘一传的事情暂时稳住,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那么皇帝为顾忌朝廷体面,便不能轻易动用敕令。这样的话,屯卫军也就可以保住了。
可关键问题是,太子殿下会采取“留中不发”的手段吗?
-
据吴凌的观察判断,很难。
年轻的太子李铎,表面看似温和柔弱,但实际上,他骨子里有种倔劲儿。有时候钻起牛角尖,那股子倔劲儿还会表现的非常激进、非常强硬。
通过上次“帝都兵变”就不难看出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不是随便哪个皇子都有胆量跟着何光华一起干的,也不是随便哪个皇子都有勇气指着张波大喊“让路”的。
再加上后来在东都洛阳,因为有段时间与何光华的关系搞得比较僵,所以李铎对太傅府也是非常不客气,这同样充分体现出:太子是个很有自己主见的人。
像这样的一个人,你要让他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对某件重大决策保持沉默,恐怕并不容易。
况且,殿下身边还有一位帝都的代表——张波,怎么会让何光华轻易钻了空子?
所以,如何说服太子,非常考验水平。
如果话讲的不到位,李铎就可能会在张波的全力鼓动下,批准刘一传的晋升,那么万事休矣;
如果话讲的太到位,一旦李铎被说动,就势必要否决吏部的奏章,从而引发皇帝动用“墨敕斜封”,同样是万事休矣。
要把“晋升刘一传”的这桩官司,说的也对也不对,可真真难死了吴大人。
思来想去,吴凌琢磨出一个花招:跟何光华唱双簧。
他让何光华假意赞同晋升刘一传,使其交出兵权;而自己则表示坚决反对,据理力争。两个人在太子面前大吵一番。何光华尽量把话说的模棱两可、破绽百出,从而干扰到张波的建言;吴凌则把话只说一半,显得言犹未尽、似是而非。
只要掌握好节奏,多半便会令李铎左右为难,不能立即做出决断。
然后这时候何光华再瞅准机会,顺势向太子建议:既然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不如先将此事暂且留中,待殿下斟酌妥当后方才定夺。
-
按照这个策略,当听到太子提起屯卫军刘一传的事,何吴二人马上开始了事先设计好的一套精彩表演。
在大殿之中,这两人上来便各执一词,你一言我一语,针对屯卫军统领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越说越激动,越吵越亢奋。
如此局面,不仅把李铎搞的糊涂起来,就连张波也是目瞪口呆。
何太傅今天怕不是吃错药了吧?
来紫微宫之前,张波早已经准备好一大堆说辞,打算为刘一传的事,跟何光华他们来个舌战群雄。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何光华居然也积极主张晋升的提议,还没等张波开口,他就已经与吴凌吵得不可开交,反而使张波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张波弄不清楚他们这是在玩什么把戏。但他可以断定,眼前的事情绝不简单。
无论怎么想,何光华都没有理由乖乖就范,放弃对十五万屯卫大军的控制,将自己的筹码拱手让出。
况且,即便是迫于形势,何光华在无可奈何之下,最终接受朝廷收回兵权的现实。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急赤白脸的跟自己幕僚在外人面前吵翻天。
他们这是在演戏!
张波心中暗道,以前李世卿常说:皮裤套棉裤,肯定有缘故。事有反常即为妖,现在何光华和吴凌既然在作妖演戏,不管是为了什么,准没好事。
与冷眼旁观的张波相比,李铎并没有把心思全放在揣摩何吴二人的意图之上。
何光华今日的表现,确实有点出乎李铎的预料,他没想到太傅所持的立场竟然与以往大不相同。
但是很快,太子李铎的注意力便从“对何光华的疑惑不解”,转移到“是否晋升刘一传”这件事本身上来。
当初吴凌第一次觐见时的那番说辞,确实对李铎造成比较深的影响。他同意吴凌说辞背后的逻辑:皇权的安稳,要靠军权的保障。
不过,李铎心中也清楚,屯卫军效忠的并不一定是自己。
何光华作为统兵大将,之所以有胆量对抗皇叔,是因为李铎和神圣盟约的存在。
在双方合作的天平上,他李铎一个人,与何光华的千军万马有着对等的分量。
就像何光华需要自己一样,李铎同样也需要何光华军队的支持,如此才能压制住某些觊觎储君之位的皇族。但是,这支与自己分量对等的军队未免有些太大了。
大到何光华可以随时对太子不敬。
所以,在何光华、吴凌以及张波的盘算之外,李铎也有他自己的盘算。
-
何光华与吴凌絮絮叨叨的争辩了近半个时辰,太子李铎突然淡淡问道:“刘一传赴京高升的话,何人接替他屯卫军大统领的职务?”
众人闻言略感错愕,张波赶忙应答:“启禀殿下,吏部和兵部拟定的人选,是禁军统领雷桓大将军,而禁军那边的新指挥则另有任命。”
“雷桓,雷桓,”太子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沉思片刻,悠悠言道:“刘一传功勋卓著、劳苦功高,也是该回到帝都享享清福啦。不过,接替他的人,本宫觉得雷桓不太合适……”
张波趁何光华还在发呆,询问李铎:“依殿下的意思,哪位将军可以呢?”
李铎露出狡黠的笑容:“本宫一时还没有想到……这样吧,何太傅乃我大唐名将,没人比他对军务更熟悉。既然太傅也觉得刘一传可以晋升转任,想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本宫也赞同此议。”
听太子这么说,何光华与吴凌的脸都绿了,正要开口辩解,却听李铎继续说道:“不过屯卫军负有戍卫西疆的重任,接替刘一传的大将不可草率指定。雷桓将军一向负责陛下的安全,并非最佳人选。张詹事,你替本宫拟诏,责令吏部和兵部重新制定名单,多列几个人,由本宫酌情挑选。什么时候定下人选,什么时候批复刘一传的任命。”
-
-
“公子,你兀自笑什么呢?”蕊姬一边给张波的碗里添饭,一边好奇的问。
张波笑意盈盈的接过饭碗,说道:“我现在终于想通,今天何老贼与吴老贼打的什么鬼算盘。他俩是想把事情搅黄,弄的不上不下,好蒙混过关。可没想到,我们的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完全掌握主动权,反而搞的何老贼哑巴吃暗亏,打落牙往肚里咽,哈哈哈。”
蕊姬给张波碗里夹着菜,莫名其妙的说:“公子你说什么呀,蕊姬一点也听不懂。”
张波遂把刚才廷议的经过给蕊姬讲述一遍,又加上自己的判断评论,把蕊姬逗得咯咯直笑:“公子,你们这些大人们可真是有趣,怎么也跟妾当初待得怡红院一样,姐妹们之间吵吵闹闹、花招百出。”
张波点点头道:“是啊,其实都差不多。不论皇家朝堂还是烟花之地,无非就是那些你争我夺、勾心斗角的事。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朝堂之争会要人性命吧。”
“不不不,”蕊姬叹道:“我们那里有时也会闹出人命的。”
张波听蕊姬如此说,好奇心大起,连忙追问是怎么回事。
蕊姬犹豫片刻,跟张波道出自己的一段往事。
-
八岁时,蕊姬和自己的亲妹妹因父亲获罪,被官妓坊收容,不久又卖到帝都有名的烟花青楼怡红院。
怡红院的老鸨见她俩年纪尚幼且资质绝佳,于是按照常例,将其指派给院中头牌之一的名妓花娘抚养调教。
花娘给这两个小女孩起名“蕊姬”“莲姬”,悉心照料,视如己出。而蕊姬姐妹也渐渐把花娘当作自己的妈妈,享受着世态炎凉中一丝难得的温暖。
烟花柳巷之地,争风吃醋的事情常有发生。尤其是几位头牌之间,免不了会为某些大金主大恩客的青睐而争宠。
花娘因为姿色出众、能歌善舞,最受王公贵族的欢迎,所以也渐渐引起其他姑娘的妒忌怀恨。
有一回,朝中一位重臣携朋唤友,来怡红院饮宴,几位怡红花魁尽皆相陪。酒酣耳热之间,一位头牌名妓趁宴会主人不备,偷偷摸走其腰间的一枚玉佩,暗藏起来。
饮宴后的第二天,那位重臣发现玉佩不见了,顿时大惊失色。
原来,这玉佩并非寻常之物,乃是皇帝钦赐,轻易丢失可算欺君之罪。重臣思来想去,应是落在怡红院了,于是马上带领家将到怡红院查找。
怡红院惹不起这种大人物,立时也紧张起来,挨个房间细翻,最终竟然在花娘的枕头下发现玉佩的踪影。
按照规矩,这种事情应该报官处置,将原委查个水落石出。可是那位重臣担心走漏消息,会受到陛下责罚,故而没敢惊动京兆尹府,而是责令妓院老鸨自行严惩花娘。
老鸨为了给那位重臣出气,也不理花娘苦苦哀求喊冤,便命令众院奴下重手,对花娘一顿杖责。
可是谁也没想到,几轮重棍下来,竟将娇弱的花娘打的香消玉殒、当场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