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六七,田豫智斗公孙康(1 / 1)子龙·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幽州,田豫看着手中的战报,眉头紧锁。

战报上写着:鲜卑单于楼班,率军五万,驻军白狼山附近,公孙康同样率领五万人马,进驻柳城。

眼下,两军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为幽州而来,田豫知道,这其中的一切,全是公孙康在从中作梗。

幽州目前只有五万人马,除了分守各郡的兵马,田豫目前可调用的人马只有两万,面对敌方十万大军,田豫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幽州可用之将,只有颜良、严纲、王门、田疇等人,目前,严纲驻守辽西,王门守右北平,田疇在上谷,田豫身边可用之将只有颜良。

根据敌军的兵马分布驻地,田豫分析出了公孙康和楼班的进军路线,必定是从卢龙寨以东进入右北平,于是,田豫率领两万人马进入无终,准备迎敌。

公孙康既然驻军柳城,目的自然是与楼班合兵一处,共同进击右北平,得知田豫的主力在无终,欺他人少,于是,两路兵马便长驱直入,穿过卢龙寨直接进入右北平的徐无县,同时威胁右北平和辽西两郡。

公孙康和楼班入到徐无县,此城的青州军早已被田豫撤走,公孙康便将兵马驻于城中,与楼班商议进攻幽州的战略。

楼班见徐无城中人口众多,便对公孙康道:“公孙太守,我打算将此城人口迁往鲜卑,你意下如何?”

公孙康自然不愿意,道:“这些都是汉人,迁入北方过着游牧生活,恐怕不适应,还是让我迁到辽东好了。”

楼班一听,心有不甘,道:“辽东富饶之地,人口众多,公孙太守还要跟我争这点人吗?”

公孙康道:“大敌当前,还是先想着如何打败青州军再言其他吧!”

楼班只好道:“太守之言正是。”

此时,甄俨受黄胜指派,来到了幽州。

甄俨到达燕国,得知田豫已领兵前往无终,只好也来到无终。

田豫没见过甄俨,却也知道他的身份,在黄胜手下,甄俨虽然没有一官半职,然而,他的妹夫可是赵云,赵云又是黄胜最器重的将领之一,田豫自然不敢怠慢。

田豫问道:“甄先生何故到此?”

甄俨道:“在下此来,特为田将军带来主公手书。”说完,取出一封信柬交给田豫。

田豫接过打开一看,上面只有短短的个字:幽州诸事,全赖国让。

看完信,田豫心情有些沉重。

甄俨问道:“田将军可有难处?”

田豫将信交给甄俨。

甄俨看了,微笑道:“这说明主公对田将军无比信任,将军何虑之有?”

田豫道:“没错,田豫有幸,得主公信任,将幽州托负于我,只是,万一我决策失利,岂不是有愧主公重托。”

甄俨道:“将军不必多虑,主公既然信任将军,就算失利,亦不会怪罪将军,将军若瞻前顾后,怎能击败眼前之敌。”

田豫精神一振,道:“先生所言极是。”

田豫又道:“主公还有其他吩咐没有?”

甄俨道:“将军可听说过赵云将军经略西北之策?”

田豫道:“未知。”

甄俨道:“赵云将军受主公之命,对匈奴人实行斩草除根的战略,不过,赵云将军建议,只杀男丁,留女人送给百姓以充人口,主公同意了此战略。”

田豫道:“鲜卑人非比匈奴,鲜卑地形广阔,势力众多,眼下,楼班、柯比能、素利三方势力日益壮大,却互不相容,我军若将他们逼迫过急,反而让他们团结一致,到时,则不易徐之。”

甄俨道:“所以,主公并没有直接给将军下任何指令,而是让将军见机行事,将军难道还不明白主公之意?”

田豫点头道:“我自然明白。”

甄俨道:“主公还有一句话要我传达将军。”

田豫道:“什么话?”

甄俨道:“公孙康为人反复无常,主公再三叮嘱,休要放走了公孙康。”

田豫道:“请先生回复主公,未将必不负主公重托。”

甄俨道:“我相信主公的眼光,也相信田将军。”

三日后,田豫将兵马一分为三,各派三千人马分别前往俊靡和徐无山驻扎,互为犄角。

公孙康收到消息后,便对楼班道:“田豫只有两万人马,居然也敢分兵,真是不知死活。”

楼班道:“我听说,田豫足智多谋,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诡计?”

公孙康道:“田豫兵马不多,如今,兵分三路,其目的是想引诱我军攻击其中一路,然后他再对我军三面围攻,如此雕虫小技,瞒得过别人,岂能瞒得过我。”

楼班道:“如何应对?”

公孙康道:“你我兵分两路,你去攻徐无山,我攻俊靡城,到时,田豫必定率领主力攻击你我之后,他来攻我,单于就率军攻击其后方,若田豫去攻单于,那我就袭其之后,必定活捉田豫。”

楼班道:“好,就依公孙太守之计而行。”

于是,公孙康与楼班兵分两路,各自率领本部人马往俊靡和徐无山而去。

此时,鲜卑军中有传言,说公孙康联合田豫,将鲜卑军诱入幽州腹地,然后两军合击而歼之。

楼班听到传言,心中异常震惊,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想起踏顿之死,心中不禁起了疑心。

虽然,起兵之前公孙康已经说过,当初他受黄胜之命而杀害踏顿,是受了黄胜的胁迫,但这毕竟是公孙康的片面之词,如今传起这样的流言,楼班生怕重蹈踏顿的覆辙,顿时,对公孙康产生了防备之心。

正在这时候,楼班收到了公孙康队正被田豫攻击的消息,派人来向楼班求救,想起之前的流言,楼班一时拿不定主意。

楼班的手下苏仆延道:“单于,我以为,不管传言是真是假,都不必发兵去救公孙康。”

楼班道:“为何?”

苏仆延道:“公孙康与田豫,都是汉人,皆不可尽信,如今,让二人自相残杀,我们坐山观虎斗,岂不是更好么?”

楼班狞笑道:“好,汉人有句话,叫做鹤蚌相争,渔人得利,哈哈哈哈!”

话说,公孙康左等右等,见不到楼班的援军,心中焦急万分,但田豫可不会给公孙康太多的机会,青州军两面夹击之下,辽东军根本抵挡不了多久。

公孙康望眼欲穿等不来楼班的救兵,无奈之下只好率军向东撤退。

田豫率军穷追不舍,辽东军伤亡惨重,降者无数。

公孙康率领残兵向东一路逃窜,好不容易摆脱了田豫的追击。

到达平冈,前方大路上出现一队人马,当先一将,正是王门,原来,王门早受田豫之令,领兵埋伏在此。

两军相遇,公孙康无路可退,只得挥军冲阵,双方厮杀一阵,辽东军士气低落,根本敌不过青州军,公孙康亲自率领亲兵突围,损失了数千人马,总算杀出了一条血路,继续往东而走。

到了肥如县附近,前方出现三条路,一条向北通往卢龙寨,中间一条是白狼山方向,另一条通往柳城,公孙康对此处道路十分熟悉,略一思索,便决定走卢龙寨方向。

大将去卑不解地问:“主公,去卢龙寨路途遥远,最终还是要折回白狼山再过柳城,为何舍近而求远?”

公孙康道:“田豫既然设计伏击我军,怎么可能会轻易放我离去,柳城方向必定有埋伏。”

去卑道:“那为何不走白狼山方向,那条路也比卢龙寨近许多啊!”

公孙康道:“白狼山更加会有伏兵,因为,田豫同样不会放过鲜卑人。”

去卑点头道:“这倒也是。”

不久,公孙康率军到达卢龙寨附近的灵居谷,此处地形险峻,道路狭窄。

看着两边的峭壁,公孙康道:“若田豫选择在此设伏,则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去卑道:“不如先派人打探一下前方是否有伏兵?”

公孙康道:“若田豫将伏兵设在路上,我军可以往后撤退,若设在山上,却难以探到其行踪,田豫若料到我走这条路,那我将难以回到辽东,所以,没有派人去打探的必要。”

进入山谷,公孙康越发心惊,此处山道狭窄,仅能容四五人并排通过,地面上碎石散落,车马行走困难,公孙康不禁暗暗后悔选择了这条路。

用了将近半日时间,辽东军总算出了这条要命的狭谷,所幸的是,山谷中并没有伏兵出现。

出了山谷,公孙康感慨道:“田豫终究输我一智,他千算万算,还是没算到我会走这条路。”

去卑道:“田豫又不是神仙,他怎么会想到我们走这条远了几倍的路呢!而主公却能想到走这里,说明田豫之智不如主公。”去卑不失时机的拍了一下马屁。

公孙康道:“都怪那楼班,若他按我计划行事,我军怎能有今日之败,鲜卑人终究不可信。”

二人正说话间,前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人一骑。

公孙康吃了一惊,大声道:“前方来者何人?”

那人并不答话,只是骑马立于路中间。

去卑道:“待末将前去查看。”

公孙康道:“好。”

去卑策马上前,当看清了那人面容之后,大惊失色,因为他认得这个人,正是田豫派去镇守辽西的严纲。

见严纲在此出现,去卑再傻也知道,附近肯定有青州军,惊慌之下,去卑拔马而回,并大声喊道:“主公,是严纲。”

公孙康大惊:“什么?严纲…”

严纲的出现,令公孙康陷入绝望,今日,除了有兵败身死的危险,更令公孙康产生了浓浓的挫败感,因为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在田豫的算计之中,论智谋,自己终究还是不如田豫。

这时,严纲大声道:“田将军有令,只拿公孙康一人,其他人投降可免死。”

公孙康大怒,拔剑在手,大声喊道:“给我杀!”

辽东军数千人对青州军发起了冲锋,这时,对面密集的弩箭呼啸而来,辽东军死伤无数,严纲一声令下,全军出击,辽东军本身就疲惫不堪,哪里敌得过强悍的青州军,战斗进入一面倒的状态。

公孙康见大事不妙,早就抛下部队,向后进入山谷,往南而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