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国公府写戏(1 / 1)映今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得不说,赵得助的办事效率很高,当天晚上就调查清楚了淮西秦家的状况。

客栈的客房里面,由于开着窗户,一盏烛光明灭不定。忽明忽暗的光芒映在李牧的脸上,一看就是在憋着主意。

“少爷,都打听清楚了,秦家家主名叫秦忠,他们是依附在南京工部尚书柴昇之下的盐帮。与他们交好的,仅南京就有大大小小官员数十位,这是名单,您看看。”

李牧接过赵得助调查出来的那张名单,“哼,敢骑在我头上撒野,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他。那秦老爷不是去南京工部尚书那里祝寿吗,咱也凑凑热闹。”

赵得助说道:“那南京工部尚书柴昇,他准备后日在那秦淮河东岸的栖云苑大办酒宴,过六十大寿。而且还听说此人正准备告老还乡呢,折子都递了好几次。”

“呵呵,看来是捞够了,准备回家享受去了。你再派人查查这个工部尚书,看他家里是否有其他的产业。”李牧的眼睛里闪着光芒,在这明暗不定的环境里分外骇人。

李牧所筹谋的,可不仅仅是那秦家。区区一个秦家,他若想报复,直接让赵得助带人去黑吃黑就行了。但李牧更想要的,是在这南京城里,让李家的产业扎下根。

现在要做的,就是扯虎皮拉大旗。李牧盯上了南京里最高的那杆旗。

南京城里除了皇宫,最气派的建筑就是魏国公府。世代守备南京的魏国公,传到现在已经是五代。现任魏国公是徐俌,他自从十五岁袭封,至今已经当了五十年的国公。

徐俌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听听那些草台班子唱的大戏,家里时常请那些人来唱上几场。他正在听着戏,就有小厮前来禀告,说是李东阳的孙子递了请帖,想要拜见。

“李东阳的孙子李牧,他怎么来了?让他进来吧。”徐俌对李牧在北京的事迹略有耳闻。

李牧进了魏国公府,赵得助提着一个装有礼品的小盒跟在后面。

“晚辈李牧,拜见魏国公。”

徐俌说道:“免礼,用不着这么客气。我与你爷爷同朝多年,也算是志同道合,你来我家不必拘谨。坐吧。”

李牧坐在了椅子上,但屁股只坐了一半。直挺着身子,显得对这老头很尊敬。

果然,这徐俌很吃这一套。他指着对面的戏台,笑着说:“正愁没人陪我听戏呢,你就来了。”

“能跟国公一起听戏,是晚辈的荣幸。”

徐俌一挥手,戏台上的那些人又唱起了戏。他知道这李牧来拜访肯定有事相求,但越是这样他就要越往别处扯。来个人送点礼说几句他魏国公就要办事,那传出去也太没面子了。

李牧听了听,这种从元杂剧演变来的戏曲,远没有后世那些剧种有表现力。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为何叹气?”

“回国公爷的话,晚辈觉得这戏要进行改善才行,就这样唱下去,太没有韵味。”

“哦?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对这戏曲还有研究。”徐俌觉得这可能是年轻人太狂妄了,什么都敢批判,但他碍于李东阳的面子,并没有说出来。

李牧感觉到了徐俌对他的质疑,于是说道:“晚辈可以现在编写一段,然后再教他们唱一下。”

“哈哈,既然如此,那我倒挺期待你能写出什么来。”

随后就有小厮端来了笔墨纸砚。

李牧想了想,自己前世接触到的剧目很少,只有小时候被家长逼着学的一段《武家坡》。他努力回想了一下里面的唱词,然后写了下来。

徐俌原以为李牧只是一个仰仗家世的权贵子孙,但当他看到李牧那一手小楷的时候,对李牧的印象彻底改观。能写出这样的字来,才能肯定不差。

“王宝钏,薛仁贵,这是唐朝的事。我先回去休息,等你教完了他们再来听听。”徐俌看了看词就离开了,他现在很期待李牧能带给他惊喜。

李牧只写了《武家坡》里面最精华的那一段,因为他只记得那些。

能来国公府唱戏的,无一不是功底深厚的。

李牧将他们召集在了一起,来到国公府最偏远的一个院子,他们将要在这里排练。“只要你们今日能学会这出戏,那我就赏你们每人十两银子。”

一听到有银子可拿,这些人全都来了精神。铆足了劲头想要学会这位李公子的新剧目。

李牧教了那些伴奏的几遍,他们就能熟练地使出京剧里面的西皮流水、摇板、快板等板眼。

中午,国公府招待了李牧一顿丰盛的午饭。李牧只匆匆填饱了肚子,就继续教那些人唱戏。

“这句,衙里衙外我打点,管叫大嫂断与咱。你唱的太软糯无力。你仔细听我唱一遍。”

“嗯,不错,有进步。记住这个腔调。”

李牧倾尽全力去指点他们。

而这些戏子也知道这是他们表现的大好机会,因此格外努力。

期间徐俌隔上半个时辰就派人来看看,虽然他心里很痒,但一直忍着,想要最后直接听一个让他耳目一新的惊喜剧目。

徐俌的长子早逝,留下一个嫡孙名叫徐鹏举,此时正在他身边。

“爷爷,那李牧真的会写戏?别不会是蒙骗我们吧。”

“他应该是有几分本事的,不然不会顶着李东阳的名头来咱家。且等等看吧。”

徐鹏举说道:“要不我去看看?”那边隐隐约约传来的乐器声,像是在挠着他们的心窝。

徐俌拦下了他,“不着急。就好比厨子正在做菜,你去盯着怎么做,那样太煞风景。”

“好吧。”徐鹏举打消了这个念头,“他送的那些礼物可不便宜,少说也有几千两。他一文官之后,哪儿来那么多银子?”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李牧在北京可是赚了不少银子。京西铁厂就有他的一份分红。”礼多人不怪,徐俌在查看了李牧送的礼之后,对他更加喜爱了。

徐俌又说道:“在北京的定国公那边来信,说是成国公投银子参与了北方商会,他们也跟着投了一点银子入股。在那背后运作的,就是这李牧。以后他若是赚了银子,你也可以跟着入股。”魏国公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见不到好处就不入股。

徐鹏举听到爷爷这样说,顿时起了心思。谁都爱银子,而能赚银子的人,那是人见人爱。

国公府里面所有人都知道了李阁老的小孙子正在教那些戏子唱戏。那些爱热闹的夫人和妾室全都来这里等着,也赖这年头消遣的东西太少,有点稀罕的就一窝蜂去凑热闹。

日头偏西的时候,李牧终于教会了他们如何去唱这出戏。最后排练了一遍之后,就带着他们来到了那个戏台。

他们刚一回来,那边就去请国公爷了。

让李牧惊讶的是,徐俌来也就算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家眷仆人全都来了,院子里满满当当坐的全都是。

“仓促之下,只写了一折戏。还请大家不要见怪。开始吧。”

伴随着一阵锣鼓声,扮演薛仁贵的那个老生上场了。

所有人都被这全新的剧目吸引住了。

“军爷说话理不端,欺人犹如欺了天……”

“好一个,贞洁王宝钏,百般调戏也枉然……”

……

最后演员下台的时候,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徐俌被深深震撼到了,他听了那么多年的戏,还从未听过这种的。“没想到,没想到啊。一把年纪了还能听到新的剧种。李东阳养了个好孙儿。”

“国公爷过奖了。”李牧对他依旧是毕恭毕敬,这可是南京的顶尖势力,讨好了他,什么事都好办。

徐俌说道:“你写的这个,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你起个名字吧。”

李牧再怎么厚脸皮,也觉得自己不应该窃取这种果实,“我看这是在南京写的,而我又住在北京,怎么也离不开一个‘京’字,就叫它京剧吧。”

“京剧?”徐俌想了想,“嗯,你这剧目,当得起这个名字。只是还需要多多完善。不如这样,你若不嫌弃的话,就在我府上住上一段时日,趁此机会写几出戏,定当留名千古。”

“能在国公府小住,是晚辈的荣幸。”

这出戏又唱了几遍,直到天黑,那些戏子嗓子沙哑了才作罢。

魏国公府的客房里面,灯火通明。李牧正在绞尽脑汁的创作曲目。他还写了一份京剧的大致框架,划分了生旦净末丑等行当。

赵得助从外面回来说道:“少爷,那南京工部尚书家里除了一点田产,并没有其余的产业。”

“这我就放心了,合该他落到我的手里。”

次日上午,李牧拿着厚厚一本剧目递给了徐鹏举。

“李兄弟真是好精力,仅一晚上就创作出了这么多。跟你比起来,那些什么才子,太逊色了。”

“唉,过奖了。这写了一晚上,真是太累了,不如我们出去散散心吧。”

徐鹏举没多想就直接答应了,他只当是李牧想要放松一下,“好呀,咱们去外面逛一逛。”

他们二人带着随从出了国公府,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秦淮河东岸的云栖苑。

“前面真热闹,小公爷,咱们前去瞧瞧?”

“走。”徐鹏举说完就大踏步走了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