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招供(1 / 1)映今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牧的那一手字,随着他的不断书写,越来越得心应手,行云流水之间自成体系。

魏国公徐俌每当得了李牧新写的剧本,首先要做的,不是给那些戏子拿去学唱,而是让人先誊录下来,然后才将抄本给他们。他现在认定李牧将来必定有所成就,这些剧目将来说不定也可以当做传家的东西。

钱不能随着时间而升值,但是这些人为创造的东西却可以。君不见英宗年间的于谦,这才故去多少年,手稿的售价就涨了几倍。

两天后,李牧正在专心致志写剧本,就被吕安找上门来。

“李公子,喜事,喜事呀!那柴昇果然没抗住,全都招了。而且连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没落下。其余人等也正照此审问呢。”

李牧放下手中的毛笔,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哎呀,累死我了。吕公公,咱们去听听戏吧,一起乐呵乐呵。”

“好呀,杂家就陪你去听听戏。”既然主犯都招了,吕安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说不定还能因此得些奖赏,所以他现在心情非常之好。

为了宣传自己所搬运来的京剧,李牧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在南京排的上号的人物。只要吕安也入了迷,那么京剧必定会更加迅速的普及开来。他李牧的名声也就会愈发响亮。

李牧带着吕安来到了国公府里面的那处戏台,只见满院子的人都在专心听戏,不时传来叫好声。伴着韵律十足的锣鼓点,台上唱着的,正是李牧所借用来的《武家坡》。

京剧的魅力没有让李牧失望,吕安此后干脆借着与魏国公一同稳定南京的由头,在这里住了下来。每天就搬着个小板凳侯在那里听戏。

李牧一开始还是尽力照搬后世的剧本,但是后来实在想不起来更多,于是开始自己创作。以他的才智,这点丝毫不在话下。而且他善于把握这个时代的思想潮流,所写的大都是那些大忠大勇的人物。

譬如说那粉骨碎身浑不怕的于谦,就被李牧写了一出《德胜门》,记载了他在鞑靼围城的时候,力排众议守北京城的故事。

还有文天祥,李牧为他写了一出《文相传》。

当然也有一些反派被他拿来开涮,像贾似道,李牧脑补了一大出当年会稽县尉郑虎臣怒斩贾老贼的戏份。

民有气节,则族有脊梁,大抵如是。

接下来的几天,不断有新的供状送来。

吕安看完刚送来的一份供状后,笑呵呵的吩咐随从收好,然后继续去看戏。怪不得皇上跟这李小公子关系好,人家那是真有本事。

徐鹏举找到李牧,打断了他的写作。

“李兄弟,你能不能编点什么情啊爱的,我夫人想看。”

李牧现在是不知该笑还是该哭,这算是自己找的麻烦吧,含着泪也要应下来。“好,等我写完手头这几本,立马就给你写。”

他觉得自己再写下去,这段时间一准能练成麒麟臂。当初自己怎么就猪油蒙了心,不去找吕安而是来这国公府,还写剧本讨国公爷欢心。现在好了吧,骑虎难下。

长时间写字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越写越快,一手小楷渐渐衍生成了行楷,有了开创流派的趋势。

华盖殿大学士梁储虽然现年六十四,却依然精力充沛,一路风餐露宿只为了不辜负自己的使命。想着早点赶到南京彻查贪腐一案。

他将那柄尚方宝剑跟圣旨一起用布条缠绑在身上,生怕半路遗失,就连夜里睡觉也紧紧搂着。

当梁储带着大队人马赶到南京的时候,离案发已经是半个月,他终于见到了吕安和徐俌。

“梁大人,怎么是您亲自来了?”吕安很是诧异,因为他知道,梁储本来按照资历和能力都是可以当首辅的,只是太后为了平衡各方,所以才提了杨一清上去。

梁储冲着北边拱了拱手,说道:“南京出了这样的事情,皇上和太后不放心,所以让我亲自前来。并御赐尚方宝剑,有临机专断之权。”说完就取出了圣旨和尚方宝剑。

前来迎接他的人全都跪了下来,在这皇命代天的时代,见了这两样东西不跪下就是大逆不道。

吕安宣读了圣旨。这下子人们全都知道内阁大学士梁储作为钦差来查案,随同他一起的,不仅有锦衣卫,还有从督察院、刑部、大理寺等抽调出来的官员。看样子是要动真格。

梁储直接占用了南京应天府的大堂。但是当他提审那些贪官的时候傻眼了,这些人怎么那么软骨头,竟然全都招认了。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先前预想的种种困难全都没有碰到。

尤其是那柴昇,哪儿还有一点当朝大员的范儿,见了梁储磕头如捣蒜般,只求放妻儿老小一条生路。

耿直的梁储抱着那柄尚方宝剑开始怀疑人生。

这剧情似乎不对呀,这么简单还怎么发挥自己的本事。

李牧在听说梁储来了之后,忽然想起来,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写剧本,自己都忘了去勒索那个秦家。

他懊恼的拍了下自己的大腿,然后将手中的戏本扔了出去,“都赖这玩意儿,忘了找秦家去追银子了!”

赵得助笑嘻嘻的将那戏本捡起来,原样摆在李牧面前,“少爷,咱还是先把这个写完吧。不然那老国公不会放咱们出去的。嘿嘿,您多受累。”

“我造的什么孽呀!”

尽管李牧没工夫去找秦家的麻烦,现在秦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秦老爷又不是官,所以刚被抓进去就受尽了酷刑。招出了过往依托柴昇等官员贩运私盐祸害地方的事情,就等着最后论罪判刑呢。

在朝廷里没有了靠山,又占着盐路这块大蛋糕,秦家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极速败落。

徐鹏举拿着李牧新写完的剧本,送到了爷爷那里。

“爷爷,又有新的了,这次是关于岳武穆的。”他的名字里的鹏举两字,就是因为岳飞而来,所以对岳飞那是无限推崇。

老国公徐俌说道:“放下吧。应天府那边怎么样了?”

徐鹏举回到:“梁大学士正带着三法司的人在那里会审呢。听说这边只审问罪行,过段时间全押送到北京去,由那边的人定刑。”

徐俌随意翻了翻李牧新写的剧本,发现他的字又有了精进,“这个李牧不简单,以他的这份才华,再加上那缜密的心思,将来封侯拜相都有可能。你要多跟他学着点。”

徐鹏举不以为然,“不就是会写点剧本吗,也没什么啊。”

徐俌叹了口气,同样是孙子,自己的这个怎么就跟李东阳的差那么远呢?不过他也并不强求徐鹏举能有多大的作为,只要不犯下糊涂事,保住国公府这份家业还是很轻松的。不像那些文官,只要下面几代内出不了当官的,基本就注定要衰败下去。

李牧最终还是经不住内心恶魔的诱惑,他打算去敲诈那秦家。折腾那么大动静,最后自己没落好,这怎么能成?他打着前去拜会梁大学士的名头,终于出了国公府。

但是徐俌是什么人,叱咤风云半世纪,怎能看不穿李牧这点小九九,他是绝不会轻易放跑李牧的。徐俌让徐鹏举寸步不离李牧,美其名曰“保护”。

李牧手中拿着一把自己题字的扇子,不时的扇几下,体会体会那深秋的凉风。文人嘛,就要有文人的样子,哪怕扇的是冷风,也要扇。搁后世那叫装十三,搁现在就叫风雅。这点冷都经不住,以后还当什么才子。

他带着后边一大堆跟班,来到了应天府,见到了正在提审那些贪官的梁储。

“咦,怎么是你小子?你跑这南京来玩了?”梁储以前找李东阳喝茶聊天的时候,见过李牧。

“唉,别提了,我这回家探亲,刚路过南京,就碰到了戒严,于是就暂住下来。听说您来了,这不前来拜会一下嘛。”

梁储说道:“原来是这样,那你等些天跟我一起回北京吧。到时候有兵守着,路上不会出意外。”

李牧终于见到了救星,此时他看这梁大学士格外可爱,“多谢梁大人美意,小子恭敬不如从命,到时候就跟着您一起回北京。”

“举手之劳,你若是没有什么别的事就先退下吧,老夫还要审问这些犯人呢。”

李牧有些无语了,这梁储就会一根筋的办事,也不知道是怎么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上混到现在的。“梁大人,那我跟小公爷一起去看看那些贪官可以吗?”

“去吧去吧。”梁储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李牧带着徐鹏举刚出了大堂,就开始编排起他来,“你说说这个梁老头,真是臭脾气,才说了两句话就把我们赶出来了。对了,咱们去大牢里转转吧,我还从没进去过呢。”

徐鹏举笑着说:“要不我这就把你铐进去?很乐意效劳的,包你满意。”

“别介,我的意思是去里面看看啥样。你就不好奇现在那些贪官是什么模样吗?”

“还别说,真有点好奇。我也从来没去过那种地方,咱们一起去瞧瞧。”

他们随便找了个衙役带路,没多久就来到了应天府的大牢。

应天府的大牢可是有年头,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几番扩建加固,这里可以说是在大明能排进前三。至于为什么是前三,那是因为除了北京的大牢,中都凤阳还有一处牢狱,专门关皇亲国戚,比这里丝毫不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