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着为子孙后代打下好基础的心思,从皇帝开始,再到满朝文武,都有着一股子想干点事情的野心。于是乎,一场扩张、移民与改革的大时代,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宣传方面启动了脚步,武定国说过,干什么,都要先统一好思想。所以,各地兴办起来的小报,消息栏,说书的,印刷馆之类的,开始大肆宣传“世界这么大,土地这么多,财富到处捡”的概念。
短短的一年里面,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就是国外的那些事情,年轻人们,更是畅想着,能够域外扬威,开疆裂土。农民们倒是比较实在,听闻国外的土地富得流油,在看看自己的几亩瘦田,心里有了决定。
世家大族们更加不用说了,前几年的合作开发南洋地区,已经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这些内陆地区的家族们,没赶上时候,后悔的捶胸顿足,这下好了,国家又开始对外开发了,得赶上这股大潮。
商人们更加不用说,只要有钱赚,不怕搞事情。
最近武定国的家门都被武将勋贵们踏破了,原因无他,对外扩张是要用兵的,谁都想捞着这次机会,憋了十多年没打仗可打,这些武将早就忍不住了。
“我说言星!你过来凑什么热闹啊!你在西南边干得好好的,已经打下了那么大一片地方了,怎么的?又想跑到西北边吃肉啦!给我滚回你的西南去,这次轮不上你们!”
武定国气得破口大骂,自己的大舅子言星,西南地区振武军统领,居然跑回了京城,想要带兵去西北开疆拓土。先不说调动这只大军要耗费多少钱粮,如果振武军离开驻地,西南那些小国搞不好就有二心了。
“阿屎!你的水师过来凑什么热闹!难不成你还能把船开到陆地上去啊!蒋昕,杨升也是!你们俩打完了倭寇,就去雨林里面抓野人啊!跑到西北边干嘛去!海上那些岛上的野人还没抓完,你回来干嘛!”
“燕宁军……回去!东北边还得防范后金,你们不能动……”
“我的老爹啊!您就别来凑热闹啦!您率领的凯旋军可是大康国内唯一的一支机动兵力,您要是带兵去打仗了,国内的稳定谁来管啊?回去回去!”
“武胜军,常捷军,我知道……你们快生锈了,北面已经被打服气了,可是鞑靼人狼子野心,万一你俩调走一支,他们趁势入侵怎么办呢?什么?连鞑靼人一起打!不行不行,大康财政撑不起两条战线。”
最后,打仗这件事,自然是落在了西北驻扎的崇捷军身上了,秦国公麾下的崇捷军,前几年打仗就没怎么捞着大仗可打,主要是防御。早就有点憋屈坏了,这下好了,终于是轮到他们了。秦国公何老爷子走了,但是老太君还在,这下子好了,快九十岁的老太君直接杵着拐棍带着一帮子何家人,堵在了武定国家门口了。弄得武定国哭笑不得。
好说歹说才把老人家劝回去,还严格禁止老人家亲自挂帅的念头。都什么年代了,还学佘太君挂帅呢!你们老何家的大老爷们好几十号,情何以堪啊……
不过嘛,武将勋贵里面,都是武定国不好得罪的,这场大战,派谁去,都会导致得罪其他几人。这一度让武定国和皇帝大哥都感觉到十分的为难。
提出解决办法的,还是皇帝的三儿子,就是那个个人作风问题,导致皇帝第一个抱孙子的聪明孩子姬存绪。
“儿臣启奏,西北之战,不如择各路大军之精锐,新建一支精兵。此法既平息武将勋贵的各路恩怨,亦可集中各军精华,为我大康再建一支新军,守护西域新得之地。”
姬存绪的话倒是给武定国提了个醒,却是是可以雨露均沾的搞法,让每家都派兵力参加,这样一来,大家都没有怨气了。而且,抽调的部队,不会影响当下边防军队的结构,对于国家安全也是有利的。
“呵呵,这个臭小子,恐怕是动机不纯啊,这是想自己去西域当一个国王了?这点小心思,也毫不掩饰一下,真当朕是傻子不成。”
皇帝大哥却是看出了自己家老三的另外一层心思。从作风问题之后,三皇子的风评就直线下降,已经快退出了皇位的竞争序列。其实也没啥好竞争的,武定国和皇帝大哥都打算按照祖制,嫡长子继承皇位。
但是有一说一,三皇子的能力确实是没的说,是个当皇帝的好材料。只可惜出生晚了些,没有赶上。不然,武定国还是比较看好这个娃娃的。
“大哥,你有没有觉得,当下的武将勋贵们已经有点小团体的味道了。而且现在咱们疆域扩展了这么大,以前的驻军制度,已经有点不太适应了。”
武定国想的更加深远了一些。这话也给皇帝大哥提了个醒。
的确,当下的驻军制度已经有点不符合当下的要求了。
振武军,驻扎西南,本来是用来安定苗疆,震慑西南诸国。现在好了,苗疆成了大康的一部分,西南诸国更是臣服,就连安南王国的公主,都嫁给了武定国。振武军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控制了西南非常大的一片国土,可以说是大康的三分之一都不为过。
反观其他几路驻军,燕宁军还好一点,往北边出关,控制了关外的一片土地,顺带着监控朝鲜王国的一举一动。
凯旋军依旧驻扎鲁省,沿海地带清剿倭寇的驻军也归属于旗下。防守范围变得十分狭长,传令有些不畅。
武胜军、常捷军,两支大军挤在了北面,控制区域远远没有振武军和凯旋军大,但是兵力却不少,这给后勤造成了极大地负担。
崇捷军倒是最为稳定的一个,防备着突厥和吐蕃,但是这次如果打下西域,崇捷军可能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定国,你是想军制改革了吗?”
皇帝大哥眯着眼睛,猜到了武定国所想。武定国点了点头,这个时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利用对外用兵,抽调各地精锐,并且调整驻军序列,也能有利分散武将勋贵集团的势力,一举多得。
于是乎,军制改革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动武将勋贵们,这是国内和平之后,必然要做的一件事情,比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皇帝决定参考一下。当然,也不能把军队给废了,得想出一套接替的方案,毕竟军权这种东西,不能总把持在一个家族手里,容易造成藩镇割据的危险。
武定国提出了驻屯军和正规军的概念。
所谓驻屯军,就是用军屯的方式,在开拓的新地区,广泛建立军屯农场,这些驻扎的士兵,一边种地,一边担负地区的治安战备。属于民兵预备役的序列范围。
而正规军,就如同是当下的六支军队,全部脱产,作为职业化军队,人数不必太多,但是装备,训练都必须十分精锐,并且具有快速机动的能力。平日里的给养,可以通过驻屯军那边获得,免去了国内长途运输的损耗。同时,可以从驻屯军选拔新生力量,替换正规军的老弱。
另外一个方面,正规军和驻屯军的统领将军,就不会从武将勋贵家族中选取了,而是由中央朝廷任命。并且驻屯军受当地官府的统辖,军权分离。
武将勋贵们的子孙后代,必须经过考核,战功积累,才能担当正规军主帅。这样一来,就打破了武将勋贵对军权的世袭垄断。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武将家庭每一代人都是战神转世,万一出一两个酒囊饭袋,岂不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这样一来,军功制度也能顺利推行,大家都有了晋升的渠道,反而会促进军队战斗力的增加。
至于推行改革,以目前皇帝和武定国的声望,完成这件事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