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的婚宴客人已经就座,如果是餐馆的话,二十桌、三十桌,只要地方足够大,可以同时入座;如果是在家里举办的,则要坐流水席,因为家里没那么大的地方,而且“一条龙”也是按一次开到十桌准备的桌椅。这个时候一要来得早,11点左右可能席位就坐满了,那就只有等第二发了,其次考验胆大心细、脸皮厚,经常第一发的人还在吃,后面就人订人站满了准备接位子的同志,怕丑就只有挨饿了。
席位坐满后,每个桌子会端上一盘瓜子再加一盒香烟,条件好的有用中华的,一般的35的硬黄鹤楼就可以了。没事儿闲聊的时候,新人的红蛋端上了桌,一人两个,外加一本记帐簿,吃红蛋是要给钱的,多少看着给,老亲四戚的多点,平常的白客给个十块的红包也行。
看看吉时已到,台上响起了“结婚进行曲”,婚礼双方父母和新郎新娘隆重登场。在主持人的提示下,双方父母各自派出代表,答谢亲戚朋友,祝愿一对新人和和美美、白头到老;羞涩的新郎新娘则在底下观众的起哄中讲述恋爱的经过,新郎通常会逼发下永不负心、甘当重任照顾妻小之类的誓言来,气氛到这时达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最后是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意味着一对新人正式结为夫妻。这个仪式因人而定,长的可以个把小时,短的十多分钟就结束了,因为席中的观众早就饥肠辘辘了。
主持人宣布“仪式到此结束,宴席开始,希望大家吃好、喝好、玩好,一会儿新郎新娘将来给大家敬酒。”上菜师傅迅速的把大盆小碗的菜端上了桌,这时也甭讲客气了,火锅、鱼糕、蒸肉可劲得吃。
新郎新娘在亲友团的陪同下挨桌敬酒,酒杯里的酒嘛当然是白开水啦,不过一般也没人点破,与人方便与已方便,都要有结婚这一回的,今天灌醉了别人,保不齐哪一天被别人灌醉。新娘在亲友的介绍下挨个敬酒,宜都的风俗,这时候要依着未来的孩子喊辈份,也就是平时喊哥的,今天要喊爹;平时喊姐的今天要喊姑。
直到酒敬完,忙了半天的新郎和新娘才总算能够喘一口气,各自回到陪郞和陪娘的桌上图囵吞枣的吃点东西。刚扒拉几口,司仪又喊送客,新郎新娘又得起身赶到门口,送别客人。如此几番席开下来,绝大多数客人走后,留下来的就是老亲戚和女方送亲的人,加上准备晚上闹洞房的队伍。
闹洞房的早就想好了点子,准备了道具,摩拳擦掌的等在一边。晚上开过席后,等人走得差不多,就要开始闹洞房了。宜都这边比较文明,还没听说过那种恶意闹洞房,最后涉及刑案的事。我参加过几次闹洞房,无非就是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安排点小小涉黄的游戏,一般不会闹得太过,新娘新娘也会配合演下去,毕竟你闹了别人,有一天别人同样也会闹你,你虽然结了婚,你子女还要结婚不是。
别以为洞房闹过后就可以休息了,还早着了。远道而来的亲戚、睡不着的朋友,总会组织几桌打花牌、麻将的场子,新娘可以不管,新郞可得陪着,烟、茶好生伺候着,缺人时,你还得顶上去。到了午夜,厨房准备好了夜宵,水饺、面条、火锅吃过后,暖暖身子,就又可以打牌去。直到这时,新郎新娘才能抒一口气,总算忙完了,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宜都风俗第二天新娘要“回门”,也就是出嫁后的女儿第一次回娘家省亲,准备好带给岳父岳母的礼物,夫妇二人双双对对,参拜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这时的新郎见到岳父岳母,就应改口为爸爸、妈妈,为整个婚礼正式收尾,即让新娘父母看到二人婚姻美满之意。岳父母家还要设宴款待新女婿,仪式也很隆重,席上的老亲戚陪女婿喝酒,有的女方亲戚还要闹女婿。
过去交通不便,夫妻两人在娘家会住上一晚,老习俗是夫妻必须分房睡。现在交通发达,当天即可来回,也没了这些顾忌。到此婚礼仪式才正式结束。
其实这些年的习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听我父亲说他小时候当伴郞的时候有一项“挤稻草”的仪式现在就没有了,我小时候参加的婚礼也没有吃红蛋这一说。
现在还有很多复古的仪式,比如迎亲队伍在迎新娘子来后,下车的时候,男方有准备轿子的,抬大轿由穿着古装的公婆和老亲戚来抬;或者是头顶高帽,身背吹火筒,画着丑脸的公婆来背新娘子的。
从谈恋爱开始,见父母、过门、领证、准备仪式到举办仪式、回门,一整套下来,两口了会幸福的脱层皮,那叫一个累,曾经父母鼓啷啷的荷包也会日渐萎缩。宜都现在的行情,结个婚没个几十万的话,想都不要想,房子六七十万,装修十多万,小车十多万,家电厨具几万,还有过礼钱、嫁妆,结一次婚,估计要拖累三辈人,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宜都不重男轻女,女方还好点儿,有钱多给点儿,没钱少给点儿,“养汉养汉,穿衣吃饭。”重担基本上压在男方一边,曾经引以为荣的生儿子的喜信早就被如今的婚恋市场冲击的荡然无存。
个人以为,现在提倡“和谐社会”,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阶段,中央也在狠煞人情风,一味的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良之风,也给当事的家庭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移风易俗,现在很多90后的年轻人提倡一切从简、旅行结婚,既给自已减轻了压力,又为社会带了个好头,衷心希望,以后这样的习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如实的记下当下的宜都风俗,希望千百年后读到《醉风楼笔记》的人,能够管中窥豹,了解到21世纪初的社会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