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醉风楼笔记(145)—对孩子暗示的作用(1 / 1)醉风楼主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事的女儿比苗苗半岁,两个人年龄相近,加上父母都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因此两个女孩也成了好朋友。去年九月份同时入的学,只不过苗苗读的陆城一,而同事的女儿在红花当地上的学。

因为我家离公司比较远,领导也知道我的实际情况,因此特意通融周末加班的时候可以带着女儿来公司,我上班,她就去找同事的女儿玩去。昨周末,早早的爱人出门去办案,我只得让苗苗把寒假作业装上一起坐车到了公司。

在同事的女儿来之前,苗苗懂事的坐在我的办公桌前做着寒假作业,遇有不认识的字就声的问着我,数学做完后接着又做语文。有人可能很奇怪,不是现在减负,学不布置寒暑假作业了吗?这我得替学校辨明,老师确实没有布置,是女儿自己要求买的寒假作业本,知识掌握的不牢,想放假期间补一补。而且她还订了一个计划,语文数学每做两面,我数了数假期,这丫头,正好一个假期全部做完,真会算计。

同学带着女儿来到办公室,两个女孩互相交流着期末考试的成绩,但大人听见,居然起了悄悄话儿。

我问同事“你女儿这次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

“语文考得不错,打了99分,就是数学有点偏科,不太好意思。”

“99分不错啊,苗苗也只打了96分,不过她数学还可以,比语文强些,打了98分。”我着,苗苗这方面还好,没觉得有偏科的现象。

“我女儿平时也是语文强,数学差,没办法,可能是踏父母的代吧,我和她爸爸数学都不怎么样。”同事无奈的道。

我赶紧做个手势“嘘”,然后看了看两个女孩儿,她们正看动画片看得起劲,没有注意到我们在什么。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这样的话,孩子会有样学样,你你们大人数学不行,潜意识里她也会认为自己数学肯定学不好,因此数学就会真的学不好啦。”

“不会有这么严重吧,我经常在她面前啊。”同事很惊讶。

“真的不骗你,我见过活生生的例子呢。我妹夫考大学时别的成绩都很好,就是英语考得差,他自己也英语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也学不好。后来三年级外甥开了英语课,有次在妹妹家时,又听到妹夫当着外甥的面自己读书时的英语不大好,我还劝妹夫不要当着外甥,可外甥偏偏听进去了,果然后面他的英语越学越差,单元测试居然只有七八十分,把妹妹急得,这才学三年级的英语啊,考不到90分那简直无可救药了。为此妹妹把妹夫好一顿骂,她知道我从英语不错,把我请去对外甥讲学英语的窍门,又报了英语补习班,妹夫再也不敢多嘴,就这样外甥的英语成绩才越来越好,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是班上的尖子,被学校派去美国作了半个月的交流学生,回来后对英语的兴趣更浓了,高考的时候英语考了130多分,很棒的成绩。”

“啊,有这么严重啊?”同事吓着了。

“你可别看这种暗示的作用,孩子现在刚上学,本身没什么辨识能力,家长什么他可全听着了,你这学不好,他也会自认学不好,因此对这门课程就不会再重视,学习起来也没了兴趣,那当然考试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了。”我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原因。

“你的有道理哦,不是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要是连兴趣都没了,肯定是学不好的。”

“我再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儿,你知道我是宜都市诗词学会的会员,平时在家时喜爱写诗作词,有时看着电视,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一句妙句后,马上会找纸笔记下来。很多次,我在笔记本上揣摩着诗词,当苗苗做完作业后跑过来要我陪她玩会儿,我就告诉她:爸爸正在写诗哦,等爸爸写完后陪你玩好不好?一般我后,她就会自己去玩了。可是有一次,我正在写诗时,苗苗突然拿着一张画满字的纸跑来对我:爸爸,你看我写的诗。我听后就好笑,字都还不认识几个,写什么诗嘛。拿过来一看,鬼画糊涂的,根本不知道写的什么,不过为了不打消她的积极性,对她道“那你把你写的诗念爸爸听听啊”

“好,山前柳树正花开,路上一枝春风来。……”女儿对着纸上写的乱七八遭的字摇头晃脑的念着,样子十分可爱。

一边听,一边感觉非常的惊奇“苗苗,这诗是你写的?”

“是啊,爸爸是我写的诗啊,写的好不好?”女儿。

“写得很好,我问你,你怎么想着自己写诗啊?”

“我看见爸爸在写诗,我就也想写啦。”

“这些都是当时我们的对话,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惊讶吗?”我问同事。

“为什么原因,不明白。”同事平时不读诗,不明白倒也不奇怪。

“苗苗写的诗并不是诗,我知道她是瞎凑数的,惊讶的是她念了七八句当然后面的我没记住,居然每句字数是一样的,而且后面的韵脚也差不多是对的,这可就了不得了,刚认字的学一年级学生不可能有这样的水平,如果是我辅导过那当然没话,有可能是我教的,可问题是我从来就没教过她,哪怕是绝句和律诗有几个字,何为押韵我都没讲过,那怎么解释?只能是平时我在家写诗时她自己听到的和观察到的,因为经常我写完后她会让我念给她听,而且我告诉她爸爸很会写诗词,我写的诗词都收集好了,以后送给她学习,你看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她已经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也有这种写诗的能力了哦。”我把自己的看法详细的讲了出来,并分析了一番,同事听得不住的点头。

“听你这么一,确实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