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蜀回京,快则数十天,慢则数月才能赶到。
郑太安排好望江原里所有的事宜后,快马加鞭赶往京城。他虽在西蜀耽搁了一段时间,但也不影响什么。
他回到京城时,已经是正午十分。他梳洗了一番,换上朝服,进宫面圣。
文敬皇已经知道了他回来的消息,所以下完朝后,便把折子拿到了明清宫,进行批注。
“皇上,端妃娘娘在外等候,她说亲手给皇上做了些糕点,想让……”
文敬皇抬手挡住了启公公接下来要说的话。
“让她回去。”
“是。”
启公公低垂下头,慢慢退出明清殿。
过了好一会,他才又慢吞吞进来问道:“皇上,是否要传御膳?”
文敬皇合上手中的折子,启公公连忙走过来,替他把纸,笔,砚都收拾好。
他静静地坐着,又朝外头看了一眼:“传吧。”
说着,他又补充了一句,“朕本想跟国师一起吃的,谁知已经快过响午,他还没过来。”
“皇上这是在抱怨臣做事慢?”郑太朝殿内走来。
人还未到,声已传来。
“哪里,朕只是想和国师共同用膳罢了。”文敬皇连忙否定。
他可不想在和这促狭的小子相怼了,上次他刚过了把口瘾,众朝臣的折子就压了上来。
郑太叩拜完后,找了坐下的第一把凳子坐了下来。
“皇上,西蜀望江原,虽已有马匹和驯马人,但未能有训练骑兵之将才。”
文敬皇面露沉思:“那……国师认为何人合适?”
“虽有将才,但须皇上不介怀,不疑心。”郑太抬头看向文敬皇,见他手上顿了下,便知他心中还是有疙瘩未除。
他继续道:“此人便是被皇上招降的马光起,他有将帅才能,有练兵摆阵之谋,实为不二人选。
若皇上心有疑虑,杨家老将有一子,名为杨善明。杨家将尚来忠君爱国,可让他儿做马光起的副将。”
文敬皇稍稍移开眼睛,问道:“那国师认为谁做军师为宜?”
“白田翁早年间有一师弟,名为余浩,他们共同拜了张大师为师。可余浩此人心性不定,定不下心来学习,后来被张大师带到了墨家。”
“墨家?”
文敬皇眼神亮了亮。
若是早知道墨家有一弟子,就在他眼皮子底下,他肯定不会让徐云平跋山涉水去瑶寨讨要那水车的图纸。
还欠下了他们一人情。
不过,马光起……他心中始终有些不放心啊!
“让朕思虑一二。”他开口道。
“此事皇上须早日做决断。”早一天,便可多练一天的兵,多练一天的阵法。
他已经把前路摆在了皇上眼前,至于他走不走,就不是他能操心的事了。
御膳在他们谈话期间,已经摆在了屏风后头的长桌上。
菜肴不多六道,但两人食用已经足够,多了浪费。
郑太看着这菜肴啧了啧嘴巴,文敬皇看着他的样子,打趣道:“国师难不成不喜这些菜?”
“皇上,哪能啊!”郑太连忙反驳,“只是臣为了购进马匹把银子都用光了,一路上食不果腹,看见这些菜肴难免饥饿难耐。”
文敬皇大笑道:“那国师与朕共同用膳?”
“谢皇上!”郑太喜不自禁,夸张地做了个叩首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