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渊说那番话也没有绝对的底气,只是他作为太原留守必须要安定军心。此刻他仍然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北面原野的星星点点的篝火沉思。
城内士兵不多,又没了王康达这等骁勇之辈,若与突厥数万骑兵相战,敌众我寡,没办法取胜,即便将驻扎在兴国寺的万余新招的士兵调遣过来,也赢不了突厥骑兵,拖延下去,只怕突厥会入侵晋阳城,劫掠外城的居民。
李世民也是纠结,来到李渊身旁,问道:“父亲大人,难道依靠天意退敌?就没有其它良策?”
李渊眼前这个年少英雄的儿子,忽然眼前一亮,笑道:“二郎,你可还记得当年雁门之围,你是如何帮助退敌的?”
听到此,李世民也是会心一笑,道:“孩儿知道了,疑兵之计!”
当下李渊命令李世民带着一小支军队趁夜出城,联络上兴国寺附近驻扎的士兵,和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一起,埋伏在城外险要地方。
等到早晨,几人率领新锐大军,分别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出现,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向晋阳城浩浩荡荡驰来,仿佛是周边郡县派出的援军赶到。
突厥一大早就被惊醒,不知所以,见这些从四面而来,浩浩荡荡,在山路中若隐若现,不知到底有多少数量。
这些士兵并不进城,远远看见突厥骑兵,便速度占据险要的位置,并不与突厥正面相碰,但他们那架势又仿佛随时准备对突厥发起进攻。
这不过是遵照李渊的叮嘱,如果突厥骑兵就此退去,万万不可追击,只需送他们离开太原就可以回来,总之就是要让突厥骑兵觉得高深莫测,摸不着北。
突厥骑兵摸不透援军有多少兵马,但是他们仗着在原野地带,骑兵有速度优势,不是很惧怕。贪婪的他们此次进逼太原,没有得到很多战利品,因此逡巡未退。
如此双方对峙了一整天,双方都是神经紧绷,担心战争突然爆发,对谁都不利。晋阳城内军民更是无时无刻关注着突厥骑兵的动态,一整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到了晚上,突厥的那些达官指可汗之下的首领觉得这样耗下去浪费时间、精力,但又不敢贸然攻击,最后相互安慰道:“唐公此人相貌异于常人,且举止不凡,智勇过人,是上天眷顾的非凡之人。此前他率兵到马邑,杀得我们丢盔弃甲,如今太原是他的地盘,我们更不可能抵挡得了。”
另有达官道:“说得不错,而且我们无故远来,他却不跟我们开战,反而大开城门等待我们,我们不敢进城,在外面久久不去,上天必然会憎恶我们。我认为唐公此人尽得天意,若是出兵对付我们,我们必死无疑,不如早点撤退,不要在此自取灭亡。”
众人回想进逼太原以来,李渊种种神秘莫测的做法和行为,超出他们的理解,只能归结为天意,于是纷纷赞同撤兵。
当晚,突厥数万骑兵悄悄遁去,第二天一早,原野见不到丝毫突厥骑兵的踪迹,只有篝火留下的无数灰烬。
一大早,城外侦察的斥候飞驰入城,想李渊报告这一喜讯,李渊只是淡淡道:“我知道了。”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突厥大军离去,晋阳城内丝毫未损,军民相互庆慰,纷纷夸赞李渊谋略了得,感念李渊的恩情。
城武官员也纷纷向李渊道贺,李渊道:“且莫祝贺,正好有事与诸位商量。”
众人齐声问:“不知唐公所虑何事?”
李渊道:“我等既要举义进据关中,若是我等路途遇阻,突厥大军截断我等后路,只怕我等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论军事实力,只怕突厥是当今天最强盛的一支力量,刘武周等靠近北部边境的反王基本向突厥投诚。
众人纷纷道:“唐公所虑极是,这可如何是好?”
只有刘文静不慌不忙站出来,道:“突厥不过蛮夷之辈,只重利,我们只需以财物重重贿赂他们,可解后顾之忧。”
“英雄所见略同,文静兄所说的正是我所想的。”
李渊当即亲自手书一封书信,信中说道:“尔等为什么而来,又为什么而去,自去自来,岂非是天意让你们如此为之?我知天意,所以不派兵追击;你等若知天意,也须同我这般。当今我大隋慌乱,苍生穷困,若不救济,终究难免被上天责罚。如今我决定大举义兵,平定天下,从江都迎回主上。到时我大隋还与突厥和亲,似开皇之时,岂不是好事?虽然现在陛下的行为不符合可汗的意思,但可汗难道忘了当年开皇的恩情了吗?若能依从我,随我们平定天下,只要不侵犯百姓,征伐所得的子女玉帛,皆可归可汗所有。若是可汗嫌路途遥远,不愿深入,那等天下安定后和亲,坐收财宝货物,不用劳动兵马,也是可行的。可汗觉得如何便宜便如何选择,任由你决定。”
这番话是刘树义从文言文中翻译给铁纲靖听的,脑回路清奇的他不禁自言自语道:“才污蔑了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现在自己与突厥通起书信来了。”
不过他很快扇了自己一耳光,唐公是为了解天下倒悬之急才出此权宜之计,怎么能把人往坏处想呢?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合纵连横,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势力后,再逐个蚕食,才能开创大唐基业。
李渊封好书信,立刻派遣使者飞驰送往突厥。
始毕可汗收到书信,见李渊将姿态放得如此低,大喜道:“上天将太原给唐公,必当能助其平定天下。”
其部落的一名达官附和道:“我就知道唐公非常人也,果然会做非常之事。此前隋主被我们围困雁门,兵马甚多,我们进攻,竟然无人敢出来应战,只知道死守。等到太原大军赶到,我等畏之若神,立即撤退奔还老巢。”
另一名达官也道:“不如我们依从唐公的建议,可获取大量宝物。”
始毕可汗道:“只是唐公想要迎回隋主,与我和亲,这一点不好,我不能依从。隋主的为人,我甚是了解,若是迎了回来,既猜忌唐公,给我等又有旧怨,到时必然会掀起战争,互相征伐。所以唐公以此来召唤我,我是坚决不能去的。除非唐公自己当天子,我们则可以派兵相助,寻求一个大勋赏。”
众首领纷纷点头,道:“可汗所虑极是。”
始毕可汗当天就将此意思写作书信,让使者带回去给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