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雄赳赳气昂昂地带兵出征,心想着这回不把刘武周打得满地找牙绝不回朝,到时可要好好嘚瑟一番,要让满朝文武佩服他的军事才能。
他引军至介休,宋金刚避其锋芒,据城而守,并与他对战。
裴寂一时奈何不了,只能在度索原扎营,水源靠的是山涧中的水。
而宋金刚早已对唐营探查清楚,命人在上游切断了水源。无水可饮的唐军挨了两天,又渴又乏。
裴寂见拖下去不是事,只能下令迁移营地,另找一个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
这一切都在宋金刚的意料之中,准备多时的他,在裴寂仓促移营之际,趁机挥兵进攻。毫无预防的唐军,完全没有料想到敌人会在这个时候突袭,结果是全营溃乱,在敌军的突袭下,几乎全军覆没。
无知的扎营选址,毫无防御的移营,连派斥候探知敌人动向,做到知己知彼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裴寂是连纸上谈兵的赵括都不如,一出兵就被敌人狠狠打脸,逃跑功夫倒是一流。
见势不妙,裴寂带着身边的亲兵,疾驰了一天一夜,逃回了晋州。
裴寂率领的唐军本是生力军,没想到如此轻易被击溃,唐军上下大震,晋州以北的城镇全部沦陷。
李元吉见到狼狈的裴寂,心下大惧,召入司马刘德威商议。刘德威也是无计可施,只能勉强说了一个“守”字。李元吉见此,料到晋州难守,动起了心思,嘱咐刘德威:“既然如此,你率领军中老幼守城,我则带领精兵强将出战,本王不信他宋金刚有三头六臂。”
刘德威只道是真,唯唯诺诺出去了。
不料李元吉托词出兵,夜间却带着妻妾和护卫,一溜烟地逃回长安,晋州是一刻也不敢待下去了。
看守城门的士兵见到,急忙命人向刘德威汇报,刘德威再向裴寂请示。
裴寂听到消息大惊,齐王作为城中主帅率先逃了,好在没有把精兵强将带走,心下才稍微镇定,道:“不妨事,我们可以婴城自守,再等援军。”
可是第二天听闻宋金刚正率大军向晋州袭来,裴寂稍稍纠结了一下,便扔下晋州,率军撤退,晋州也就此轻易落入宋金刚手中。
另一边刘武周率领的大军也攻陷了并州和太原,至此,整个太原郡基本落入了刘武周手中。
总管裴寂没有了出征时的雄心壮志,被宋金刚一吓,变得胆小如鼠,一味地逃命,日日退兵,不敢稍作抵抗。
刘武周大军是如入无人之境,兵锋直逼绛州,又攻陷龙门,没过几天,又拿下了浍州。浍州附近的虞、泰二州当然也吃紧。
裴寂不敢前去支援,只是不断派人去督促两州的州吏把生活在城外的百姓及村民收入城中,然后把他们的积粮等全部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裴寂心中想的是敌军深入,只怕把补给烧掉了,等敌军粮草耗尽,自然会选择退兵。
但是城外百姓被这么一番惊扰,粮食没了,去到城中也是饿肚子,对官军生出了许多怨恨。有一个叫吕崇茂的,乘势聚众,自称魏王,与刘武周相呼应,四处劫掠。
裴寂接到警报,只好派兵前去围剿吕崇茂。偏这些日子只知逃跑,部众早已没了心气,没心思应战,才刚与敌军对垒,便一个个心里想着撤退逃跑。
吕崇茂所率部众,都是光脚的不怕死之辈,在吕崇茂一声令下后,杀气腾腾直奔唐军。
无心抵抗的唐军见敌军如此凶悍,未等敌军近前,立即转身撤退,纷纷溃散,无论裴寂如何吆喝下死命令,全没人听。裴寂也不敢恋战,只能飞马逃回。
裴寂是空带了一支军队,却毫无战斗力,没奈何,只能上书谢罪,并向朝廷乞援。
李渊听到裴寂连续兵败的消息,大为震怒。原本指望老成持重的裴寂率领大军抗住刘武周的攻势,没想到裴寂这一去,不禁没有抵挡住刘武周,还把太原郡这个老巢给丢了,如今连带河东不少地方也落入了刘武周手中。
当即把裴寂征召入朝,李渊数落道:“想当年从太原起兵,你有辅佐的大功劳,朕赐予的官爵也是最高的。可是这次命你前去对阵刘武周,派给你的兵力足以破敌,为何却导致如此惨败,丢失了太原等领地,你不羞愧吗?”
裴寂无言以对,只能磕头请罪。李渊气不过,将其打入大牢。
待在大牢中的裴寂,非常懊悔出征,好好待在朝中当右仆射不好吗?非要去抢功,结果现在要吃牢饭,成了朝堂上下的笑话。
可是没过几天,正在裴寂懊恼之际,忽然李渊的大赦之书就到了,不仅让他出狱,官爵也丝毫没受影响,李渊还更宠信他了。
铁纲靖本来以为裴寂入狱,失宠了,就有机会为刘树义报仇,没料到才过了几天,李渊竟然放出了裴寂,还得到了更多的恩宠。他气得只能感叹一句:“好一对CP,果然是情比金坚、情深似海、情投意合……”
裴寂留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李渊只得命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前去围剿吕崇茂,帮裴寂擦屁股,对裴寂堪称仁至义尽、情深义重。
这边刘武周在攻城略地,蚕食大唐的领地。那边窦建德也没有闲着,先是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洺州。李神通所率大军原本作为正面防御的主力军,一听窦建德大军前来,缺乏神通的淮安王李神通不敢抵抗,率领诸军退保相州。
没有主力军守城,洺州总管袁子干无力抵抗,干脆投降了窦建德。
窦建德拿下洺州,即刻马不停蹄进攻相州。李神通吓得心颤胆裂,奉行逃跑主义,再次展现与裴寂相同的“神通”,退出相州,想起李世勣在黎阳,于是率领诸军奔向黎阳,与李世勣汇合。
没多久,窦建德攻陷了相州,守城的刺史吕珉被杀,大军是气势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