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议题算是结束了,库塞-侯赛因示意乌尔德-库欣开口,于是开始了第二个议题。
先说说某些事情,去年(1986年)伊拉克的西南经济特区成立没多久,欧德-阿卜杜勒还担任共和国卫队法奥师后勤补给和装备调配处长的时候,在一次送物资到军法处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名因为偷盗正在接受审判的士兵,一问得知这几名士兵的家中生活困难同时又急需要用钱,于是潜出军营去偷盗财物,结果被宪兵抓住送到军法处。
欧德-阿卜杜勒没有干扰军法处对这几名士兵的审判和惩处,而是等这几名士兵被剥夺军籍赶出军营后找到他们,说出了他的计划,并问他们愿不愿意做这种事情。这几人考虑了一会,答应成为欧德-阿卜杜勒的秘密手下。
欧德-阿卜杜勒让这几个人去做的是到苏联境内秘密采购(就是走si)武器装备和弹药,并将这些物资运回伊拉克。为此,欧德-阿卜杜勒找机会与谢凯讨论了这个事情,两人就各自的目标和运输路线问题做好了规划。
当然,这事欧德-阿卜杜勒没打算瞒着库塞-侯赛因,在第一时间就向后者汇报了。听完之后,库塞-侯赛因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吩咐当时忙于组建“金古”情报机构的乌尔德-库欣配合欧德-阿卜杜勒的行动。
欧德-阿卜杜勒的这几个秘密手下当中,一个名叫阿尔-穆罕默德的男子主要负责与苏联境内的各个地方和军方的官员打好关系,并努力让这群人成为这个秘密采购组织的保护伞,一个名叫乌迪卡拉尔主要负责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采购”各种伊拉克国内需要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而另外一个名叫海尔路-塔比的男子主要负责安排人手和运输工具将“采购”到的“货物”秘密且安全的运出来,剩下的人则当这三人的助手,或负责招募和甄别新人。
最初,由于资金的问题,这帮人更多的是开展紧俏物资的“秘密交易”。后来资金充裕后,他们的胆量才变大了,开始进行武器装备和弹药的“秘密交易”。在最近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帮人将数量不少的武器装备和弹药,从苏军的武器仓库里“转移”到了伊拉克国内,其中有苏联军队自用的T-72B坦克。
T-72坦克是苏军主力装备之一,1971年投产,1973年大量装备部队。该坦克外型紧凑低矮,坦克炮塔系铸造结构,呈半球形,在车体前上部分采用了复合装甲。前上装甲厚200毫米,由3层组成,外层和内层为均质钢板,中间层是100毫米厚的非金属材料。
T-72坦克战斗全重41吨,发动机功率780马力,最大时速60公里,最大爬坡度30度。它的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战斗舱中装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主要武器是125毫米2A46式48倍口径滑膛炮,配备多种炮弹,辅助武器包括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以及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苏联官方为T-72坦克(不包含武器弹药在内)定的出口价格是最低350万美元一辆,而乌迪卡拉尔经过谈判,让主管这间仓库一个名叫安德烈-波涅鲁科夫的官员以相当于每辆33万美元多一点的价格(每辆40万美元,但买五赠一)出售了。
虽然这些坦克不配零部件,但这难不倒伊拉克方面,伊拉克的军队本身就装备了200多辆T-72M(T-72的出口减配版)坦克,还有和苏联方面签订的的部件供货合同,因此这些坦克不用担心缺乏维修服务和零件供应。
为了将这些T-72坦克能够以合适的理由从官方文件上抹掉,安德烈-波涅鲁科夫想办法打通关系,将坦克划为废钢铁和零件,然后为这些“废钢铁”的出口打通道路,同时找到一帮心腹技术人员,将坦克上完好的设备拆下,换上各种废旧设备,甚至铲掉坦克上的油漆,涂上灰尘,让它显一幅衰败生锈的样子。
就这样,等当地的军区派人来检查这批坦克时,看到的是一堆近乎于废铁一样,面目颓废破烂的装备。看着趴在烂泥中好象一堆失去了生机的癞蛤蟆一样的破坦克,当地的军区当然不想接受。他们更想把这批破烂推出去,然后打报告要来全新的武器。所以,双方一拍既合,这些坦克在报告上就成了完全没有利用价值、失去作战能力的废品了。
(以上几段文字改自小说《伊拉克风云》)
由于伊拉克与苏联并不接壤,在谋划如何运输,海尔路-塔比费了一番工夫,在美酒和金钱的开路下,最终打通了一条路线。尽管路途遥远,需要几经周转,从而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但是,将这批T-72B坦克的采购和运输成本进行平均计算,所需要的资金依然比通过官方途径买到的T-72M坦克要低至少五十万美元,更何况这两款坦克的性能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些T-72B坦克经过了翻新、检修之后,很快加入了伊拉克军队的装备行列,让伊拉克的坦克部队在战斗力方面提高了一个档次。为此,萨达姆-侯赛因总统秘密嘉奖了相关的人员。
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种秘密采购行为终于遇到了麻烦,一个刚从东德调回苏联、自称名叫科什别里维奇(全名暂时不打出来)的克格勃军官发现了此事。科什别里维奇一开始没有打草惊蛇,因为那个以低价将T-72B坦克出售的安德烈-波涅鲁科夫是他的表哥。只是在出售T-72B坦克的事情告一段落后,科什别里维奇才带着他的心腹手下将负责“采购货物”的乌迪卡拉尔等人秘密扣押了,他释放了乌迪卡拉尔的一个手下,并让此人带话给乌迪卡拉尔等人的幕后老板,约定找地方碰个面。
虽然这个自称名叫科什别里维奇的克格勃军官说话的语气比较客气,被扣押的乌迪卡拉尔等人也没遭到刑讯和虐待,但库塞-侯赛因知道如果己方没有做出让对方满意的回答,对方的这种客气很快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冷酷和无情的报复。
库塞-侯赛因之所以选择让其他两位得力手下知道这事,主要是想借助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的老到经验,和哈纳迪-阿齐兹的缜密思维,来一块商讨这件事的解决办法。如果这件事真的被捅了出去,库塞-侯赛因也会受到牵连。
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在伊拉克复兴党内是德高望重,自然有属于他的消息渠道,因此他并不感到惊讶。
哈纳迪-阿齐兹则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在听乌尔德-库欣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她不止一次看向欧德-阿卜杜勒,这个和她生活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男人。
尽管哈纳迪-阿齐兹知道,为了筹集特区发展经济的资金,欧德-阿卜杜勒用了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办法,可她还是没想到这个男人竟然玩的这么大,甚至她想这个男人哪天会不会变成一个为了钱不折手段的人。
欧德-阿卜杜勒不知道自己的形象在哈纳迪-阿齐兹心里是一落千丈,就算知道他也没办法挽回,他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至少那些被扣押的秘密手下,他必须得管,否则会导致以后没有人愿意当他的手下为他做事情。
---
1987年8月,巴基斯坦西南重镇图尔博得,这座城市距离跟伊朗的边境只有一百多公里。郊外一座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屋里,有两拨人正面对面坐着。一边是欧德-阿卜杜勒、谢凯以及这两人的助理和保镖,另一边则是苏联情报部门克格勃的军官科什别里维奇和他的手下。
当第一眼见到这位自称名叫科什别里维奇的男子时,欧德-阿卜杜勒和谢凯都吃了一惊,因为眼前这个自称名叫科什别里维奇的男子,竟然是原来时空中后来的俄罗斯的硬汉总统普金(第二个字是“京”,为防河蟹,故意打错)。
普金的全名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金(重申一遍,最后那个字是“京”,为防河蟹,故意打错,后面都是用这个名字),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苏联解体后又改为圣彼得堡),在原来时空中担任了俄罗斯第2任、第4任总统。1976年,普金完成了克格勃的训练,两年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情报机关机要部门。他在此部门工作到1983年,随后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学习一年。1985年至1990年,克格勃将普金派遣到东德,普金在当地得到一个次要工作。不过资料显示,所谓的次要工作其实是间谍任务,普金于东德收集当时西德的经济谍报。两德统一后,普金才被召回苏联。
谢凯之所以跟着一起来,是因为他的那条线可以说与欧德-阿卜杜勒的这条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区别是欧德-阿卜杜勒的线主要是秘密采购苏联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而他的线主要是秘密采购苏联的技术资料和挖技术人员,如果欧德-阿卜杜勒的线给掐了,那他的线也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因此,谢凯才决定以翻译的身份参与到这次见面当中来,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面对的是这么一位大神。
“你好,科什别里维奇先生,我叫易卜拉欣,来自伊拉克共和国,是一名小小的翻译官,这位就是我方负责谈判的主要人员欧德先生。”因为对方报了一个假名,谢凯干脆也报一个假的身份。
“作为‘苏联人民的好朋友’,欧德先生,你对你的手下大肆在苏联境内用极低的价格采购我们的武器装备和弹药,你是不是应该解释一下?”普金是用阿拉伯语说的,他的阿拉伯语虽然说的不是非常流畅,至少比谢凯强,有些时候谢凯说的阿拉伯语欧德-阿卜杜勒都不一定能听的懂。
“科什别里维奇先生,咱们还是直接说吧。我承认,他们在苏联境内的所作所为,触犯了苏联的法律,但对于苏联的利益,他们不但没有损害,反而起到了维护的作用。”欧德-阿卜杜勒觉得没必要在秘密采购上面进行辩解,毕竟这种行为放在哪个国家都是违法的,他打算从利益的角度上来说服对方。
“他们没有损害苏联的利益?你看看这个,希望你的解释能让我满意。”普金拿出一个笔记本,扔给了欧德-阿卜杜勒,后者翻开来,并小声的念给谢凯听。因为这个笔记本上的文字都是阿拉伯文,谢凯只会说阿拉伯语,看不懂阿拉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