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改)(1 / 1)流心剑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欧德-阿卜杜勒在华夏的东风城一直呆到1985年的10月底才离开。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欧德-阿卜杜勒认为自己有不少的收获。

经济方面,欧德-阿卜杜勒能正大光明的从数年后的日本金融市场、股市和房市捞钱,而且是和谢凯一块捞钱。虽然无法达到《伊拉克风云》和《巴比伦帝国》这两部小说里的主角那样赚取了数千亿美元的利润,但让这10亿美元最后翻个两三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军事技能方面,欧德-阿卜杜勒自己掏钱让守备团的负责人同意他参与到训练当中。在接受训练的时候,欧德-阿卜杜勒拿出了当初在伊拉克新兵训练营时,给自己制定的近乎自虐的计划来磨练自己。这种狠劲不仅让来这里接受训练的其他国家的军人侧目,就连负责训练他们的华夏军人也咂舌。为此,欧德-阿卜杜勒额外获得了跟守备团特战队一块训练的机会。一段时间下来,别的不说,仅仅是近身格斗,欧德-阿卜杜勒就感觉自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欧德-阿卜杜勒不再担任伊拉克方面驻华夏“红旗机械厂”的军代表,是有原因的。

1985年10月的第一天,以色列方面派出战机和特种部队,对位于突尼斯的“巴解”总部发动了袭击。根据阿拉伯方面的媒体对外公布的消息,这次袭击导致260多名巴勒斯坦人伤亡,另外有近百名无辜的突尼斯平民受伤,其中8人不治身亡。“巴解”武装在盟友的配合下,利用从华夏采购的“前卫”单兵防空导弹击落了两架以色列战机,从华夏采购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地面击退了潜入突尼斯境内的以色列特种部队。

然而,阿拉伯方面对外公布的数据是经过了加工的,为了不让以色列方面恼羞成怒之下在短时间内再次发动攻击,那些公开的战绩被压缩了很多,毕竟“巴解”组织这次的损失也不小,恢复实力需要不短的时间。

那些流传在阿拉伯国家高层之间的“小道”消息是:以色列派出作为空袭主力的八架F-16战斗机一架都没飞回去,倒是负责空中掩护的八架F-15鹰式战斗机全部返航降落在了以色列机场的跑道上。另外,两架K-135和两架K-130H空中加油机各有一架被潜入以色列境内的黎巴嫩游击队击落,只有那两架波音707E电子干扰机没有任何损伤。而地面的战果就更大了,潜伏在“巴解”总部附近负责为战机指示空袭目标的那几个以色列三人小组全部被包了饺子,一个都没逃脱。在外围负责接应的以色列特种小分队(成员来自以色列国防军第262部队)十五人当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逃脱,剩下的人不是被击毙就是被抓获。

参与到这次战斗当中的,除了“巴解”组织和以色列,还有突尼斯军方、利比亚军方和黎巴嫩反以游击队,甚至还有被以雇佣军的名义派遣到突尼斯境内的一支苏军防空部队。另外,埃及军方出动了部分战机监视以色列战机,并为突尼斯官方提供了以色列战机的位置信息。

突尼斯当地的帮派也做出了贡献,如果没有他们,那些潜伏进来、给战机指示轰炸目标的以色列特工也不会被全部歼灭。

取得了这些战果的同时,阿拉伯一方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惨重。仅“巴解”组织就付出了近三百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在防空战斗中,好几个防空小组在同以色列战机对射的过程中全员阵亡。在地面战斗中,参加围剿以色列特战小分队和跳伞飞行员的“法塔赫”部队所遭受的伤亡更加惨重,伤亡人数是以色列这边的三倍以上。当然,与以前的战绩相比,这是空前的大胜。

在以色列剩余战机返航过程中,利比亚出动十多架米格战机进行拦截,结果只有不到一半的战机飞了回来,而所取得的战绩仅仅是击伤一架F-15,这场空战中那两架以色列的波音707E电子干扰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利比亚派出去的米格战机所发射的空对空导弹一枚都没打中目标,唯一的战绩是一名勇敢的飞行员用机炮取得的。

潜入以色列境内的黎巴嫩反以游击队,在用萨姆7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数架以色列军机后,遭到了以色列地面部队的围剿,最终只有数人逃回到黎巴嫩境内的基地。

而突尼斯军队和那支秘密来到突尼斯的苏军防空部队,由于作战的主力是“巴解”组织的武装,加上入侵的以色列战机和特战人员急于逃走,他们伤亡不大。尤其是那支苏军防空部队,人员伤亡为零,损失的只有一门因操作失误而毁坏的高炮(还是从突尼斯的武器仓库里借来的),但这支训练有素的苏军防空部队取得的战果也很惊人,直接击落三架击伤一架以色列的F-16战机。(注:那架被击伤的以色列F-16战机在返航的途中坠毁)

这样的战果不仅让阿拉伯世界感到振奋,也给华夏的“红旗机械厂”(404基地)带来了大量的订单。

最先下单的是伊拉克,在对“巴解”组织援助的国家当中,最大方的不是海湾富国沙特或科威特,而是萨达姆-侯赛因当权的伊拉克(至少在海湾战争前是)。这倒不是沙特或科威特这些海湾富国对“巴解”组织不友好,而是这个国家的石油命脉受美国掌控很深,以至于连捐款资助巴勒斯坦难民都要小心翼翼。伊拉克并不与以色列接壤,加上美国需要伊拉克与伊朗对掐,所以不会对伊拉克援助“巴解”组织说三道四。于是,“巴解”组织在突尼斯之战中取得的实际战果首先让萨达姆-侯赛因总统知道了。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在震惊之余,下令还在404基地担任驻厂军代表的欧德-阿卜杜勒,尽快签订增购“前卫”导弹和特种作战武器装备的合同,并增派人员前来404基地接受特种作战训练。

紧跟其后的是还在与伊拉克对掐的伊朗,本着“伊拉克有了我们也要有的原则”,伊朗高层很快下令追加订单和增派受训人员。

而在新闻录像中为404基地研发的武器装备打了广告的正主——“巴解”组织,他们的代表团是1985年12月初到达404基地的,带队的人是“巴解”最高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助手阿布-伊亚德,这是自404基地成立之后,来这里参观的首个外国高级官员。打个比方说,目前亚西尔-阿拉法特的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首脑,而阿布-伊亚德则相当于这个国家的二把手,类似于美国的总统和国务卿。

双方之间的气氛很融洽,在会谈中,阿布-伊亚德表示这次之所以能取得大胜,“红旗机械厂”(404基地)提供的情报(谢凯向当时在404基地的哈曼-穆罕默德提供的)和武器装备功不可没,尤其是“前卫”导弹,使用模式非常简单,很多刚接触“前卫”导弹的战士就是通过一本用阿拉伯文写的小册子学会了使用,于是在10月的第一天的那场战斗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甚至那支苏军的防空部队击落的战果当中中,至少有两架是先被“前卫”导弹击伤无法拉高距离而被高炮打下了。

在突尼斯的这场大战后,那些阿拉伯国家又一次纷纷捐款给“巴解”组织,让“巴解”组织有了足够的资金来“红旗机械厂”订购武器装备。

这次“巴解”组织订购和代购的“前卫”导弹数量就有上千枚,那些特种作战武器装备也足够装备好几个营,让404基地高层的人开心的同时又痛苦。产能不足,接到的订单中相当一部分不得不交给其他工厂,利润自然也要分出去,让只想吃进不想吐出的郑宇成等人当然高兴不起来。

好在有以前打下的基础,“巴解”组织的代表团在价格上没有任何争议,甚至为了能提前拿到武器装备,还提出了每件加百分之三十的提前交付奖励金。最后404基地高层的人吧啦吧啦一算,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心情这才好了不少。

作为帮404基地拉来大笔订单的真正功臣,欧德-阿卜杜勒没有亲耳听到404基地的人对他的感谢,因为突尼斯之战结束后不久,他就被召回伊拉克,在伊拉克后勤装备部(从国防军工部里面分出来了)的担任了副部长一职。

如何对待欧德-阿卜杜勒,萨达姆-侯赛因的内心可是很复杂。

一方面,因为欧德-阿卜杜勒的原因,导致他最宠爱的大儿子乌代-侯赛因变成了植物人,在他看来,虽然他的大儿子乌代-侯赛因固然有错,但在他看来罪不至死(那些伊拉克国内的受害者可不这样认为),结果让欧德-阿卜杜勒这混蛋整的现在还昏迷不醒(当然,在公开的消息中,乌代-侯赛因还在“隐居疗养”)。作为乌代-侯赛因的父亲,萨达姆-侯赛因自然恨不得弄死欧德-阿卜杜勒。

另一方面,欧德-阿卜杜勒将帮助“巴解”组织取得突尼斯之战胜利的幕后功劳安在了萨达姆-侯赛因的头上,使得萨达姆-侯赛因在中东的声望空前高涨。作为伊拉克的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又不得不对这个有功之臣进行褒奖。

不过对于萨达姆-侯赛因总统来说,回到伊拉克的欧德-阿卜杜勒就像是案板上的一块羊肉,什么时候动手都可以。就算看在老战友沙巴吉-易卜拉欣的面子上不方便亲自下令,也可以借刀杀人,而且可以保证事后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欧德-阿卜杜勒接下来的日子会有多好过。

国防军工部的部长是萨达姆-侯赛因总统的大女婿侯赛因-卡迈勒(全名是“侯赛因-卡迈勒-马吉德”,妻子是萨达姆-侯赛因的大女儿哈黛),后勤装备部的另一位副部长则是即将成为萨达姆-侯赛因总统二女婿的萨达姆-卡迈勒(全名是“萨达姆-卡迈勒-马吉德”,侯赛因-卡迈勒的亲弟弟,未婚妻是萨达姆-侯赛因总统的第二个女儿拉娜)。作为萨达姆-侯赛因总统的亲信,这两兄弟自然对沙巴吉和欧德-阿卜杜勒起到了牵制以及监督的作用。

对于萨达姆-侯赛因总统这样的安排,欧德-阿卜杜勒并不在意,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为自己谋利,另外就是给自己找一条后路,方便在萨达姆-侯赛因总统打算对他下手的时候逃出生天。

回到伊拉克的第一天,在办理完就职手续后,欧德-阿卜杜勒就抽空上门拜访库塞-侯赛因,并表示愿意为后者做事。由于事先知道了库塞-侯赛因的喜好和脾气,欧德-阿卜杜勒在拜访的过程当中表现得很妥当,很快获得了库塞-侯赛因的欢心。

刚刚担任共和国卫队副总司令一职(总司令是萨达姆-侯赛因总统本人),库塞-侯赛因手下没几个用的顺手的人,再加上得到了老爹的默许,于是便将欧德-阿卜杜勒暂时收入了自己麾下。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两人在几年后被一些媒体称作是“黄金搭档”,甚至还有人说他俩是中东地区的“秦孝公和商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