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元旦,龙华工业区进入了繁忙的阶段,工厂一天二十四小时开工,工人也加班加点,有的产线工人一天仅仅八个小时休息,剩下的时间全部在生产线上。新年快来了,他们加班又能多拿钱,辛苦但幸福着。
南天饭店有了前期的宣传和推广,又有打折优惠,客人尽管不是爆满,但进进出出,一天也有百十个客人。
王红雨、孙智浦和姜东元三人在厨房炒菜,萧文雨和萧文立张萍几人在餐厅招待客人,他们有点忙碌,但不至于忙的昏天昏地。萧文雨除了叫孙智浦喊他老婆和妹妹春节后过来帮忙,也叫刘建昌万铁良鲁忠义从老家找几个熟人,他们既需要服务员,也需要择菜和洗碗工人。
今年他们吸取了去年买火车票的教训,过了腊月十五,景军峰刘建昌不再在超市和饭店帮忙,兵分两路,一人去火车站,一人去建安区火车票代售点,购买今年回老家的火车票。
这天上午十点多,文红来了南天饭店,一进门,她问张萍萧文雨在哪儿。张萍告诉她,萧文雨和王红雨去菜市场了,然后问她什么事。文红说,今天晚上她家人过来吃饭,想订一个大包房。张萍答应给她留一个三楼的豪华包房。
下午四点多,文红和一对七十来岁的老夫妇、两对四十来岁的中年夫妇和五六个十来岁的少年来了南天饭店。
萧文雨已经在门口候着,亲自陪同他们进了三楼的一间豪华包房。他们坐下后,拿着菜单请他们点菜。
文红笑着和萧文雨说:“文雨,这是我爷爷和奶奶,这是我伯伯和伯母,这是我爸妈,这是我弟弟文青和妹妹文兰,这是我伯伯的儿子和女儿。”
萧文雨急忙和众人一一打招呼,然后请文老爷子点菜。
文老爷子拿着菜单,没有点菜,反而吃惊地看着萧文雨,“老板,你贵姓?你是哪儿人?”
萧文雨愣了愣,笑着说:“老爷子,我姓萧,古城人,你去过古城吗?”
文老爷子摇摇头,“没,不过,你长的很像一个人。”
萧文雨又愣了愣,“我像谁?”
文老爷子没有回答,开始点菜。
萧文雨也不追问,拿着本子和笔记菜。记好了菜,拿着菜单下了楼。
今天文家的人吃的非常高兴,文老爷子也多喝了几倍,出来的时候,已经脚步不稳了,文延展和他哥哥文延放急忙扶着他,留下文红和她妈妈付账。文红拿过她妈的钱包,叫她妈陪着她奶奶回南洋科技,她来付账。
文夫人是过来人,怎么看不破女儿的心思,她叮嘱文红早点回家,然后陪着文奶奶离了南天饭店。
萧文雨怎么能要文红的钱,文红拗不过他,只好不付钱了,留下陪他聊天。
夏天的时候,文延展回南洋接文夫人和文青文兰来南城,和文老爷子讲了中国。文老爷子忽然故土情怀爆发,他和文延展商量,今年春节回老家探亲。他49年底离开中国,已经43年没回老家了,他父母已经不在了,他的兄弟姐妹也老了,他已经不能落叶归根,但也想在死之前和兄弟姐们见见面。
萧文雨忽然问:“文红,你爷爷说我像一个人,我像谁呢?”
文红笑着说:“爷爷说,你很像老军长。老军长在大陆已经没有亲人了。”
萧文雨暗暗笑了,俗话说,外甥像舅,如果萧大钊长的像老舅爷,自己又像萧大钊,一切也合情合理了,他压住了内心想告诉她真相的冲动,笑着说:“全球华人有十多亿,有的人长的一模一样呢。”
两人又聊了一会,文红离了南天饭店,回南洋科技。萧文雨继续忙碌地招待客人。
晚上十一点多,最后几个客人结了账走了,萧文雨叫萧文立他们收拾桌椅碗筷,开始打烊。
吃了晚饭,萧文雨站在饭店门口,默默地看着天空,又是一年要结束了,前几天给萧文飞打电话,他已经买好了车票,这几天回家过春节,他问自己回不回家,自己告诉他饭店和超市的事情太多,不能回家过年了,叫他好好地陪陪爸妈。
这一年,他感悟颇多,南天超市的濒临关门、绝境求生和门庭若市,南天饭店的筹划、建造和开业,他不仅在南城立了足,也有了自己的生意,或许很多人已经满足,但他不能,他和萧文生有一个约定,十二年之后在南城相聚,然后联手打造一个商业帝国。不管萧文生能否在西北成就一番事业,但他是南洋集团继承人,他的基础已经高于任何人,自己要是不想被他拉开,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
萧文立来了他的背后,笑着问:“文雨,你在想什么?”
萧文雨微微地叹口气,“今天,文红的爷爷问我是哪里人,说我很像老舅爷。”
萧文立笑了,“听爷爷说,大钊叔不像大爷爷,像老舅爷,你又像大钊叔。”停了停“你不会告诉他们了吧?你年轻有为,又是南洋集团老夫人的孙子,他们要是知道了,估计要庆幸祖坟上冒青烟了。”
萧文雨苦笑着说:“你胡说什么?大哥像谁呢?”
萧文立想了想,“文飞哥像大爷爷。”
萧文雨又问:“二哥呢?”
萧文立挠了挠头,“这个不知道了,文生这么漂亮,像大钊婶子。”
萧文雨笑着摇摇头,“二哥最多两三分像我妈,但更多的,不知道他像谁。”
萧文立停了片刻,“昨天给我妈打电话,她问我回不回家过年,你呢?”
萧文雨笑着叹口气,“我和二哥说好了,十二年,谁也不回家,你出来一年多了,回家看看二爷、大伯和大娘吧。”
萧文立也叹口气,“咱们一块出来,你不回家,我也不回家,已经一年多了,再熬十年,咱们和文生一块回家。”
萧文雨非常感动,忽然说:“我想春节后出去找个工地干活。”
萧文立愣了愣,“你不会是玩真的吧?咱们饭店刚开业,即便想找活干,也要饭店稳定下来。”停了停,“咱们已经在这儿打出名气,以后谁家盖房子,咱们接过来,积少成多,慢慢地往外扩展。”
萧文雨笑了笑,“这次建饭店,我发现我们缺少太多工程经验,如果不是邱牧不停地指点,靠我们摸索,估计现在还在盖了扒扒了盖呢?”
萧文立也笑了,“术业有专攻,邱牧设计,我们建造,大家各尽其才,没必要做到无所不知吧。”
萧文雨又笑了,“今年建安区已经建了三栋十多层的高楼,以后三五十层的高楼比比皆是,咱们不仅要给普通老百姓盖房子,也要成立一家建筑公司,盖高楼大厦,这才是咱们来南城的目的。”
萧文立想了片刻,“咱们即便要出去,也要等饭店上了轨道吧。”
萧文雨笑着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南城是个处处机会的城市,这又是个处处机会的时代,咱们不能过于保守而错失良机。超市有连权和李成管理,生意只会一天比一天好,饭店刚刚开业,但咱们已经积累了人脉,孙智浦有经验,只要咱们多来监督和提点,不愁没生意。这是咱们坚实的后盾,也是咱们闯荡的资本,咱们又怎能守着一棵树而错失整个森林呢?”
萧文立佩服地说:“尽管我比你多读几年书,想法反而没你开阔,我是小富则安的小农思想。”
萧文雨想到了萧文生,他们兄弟俩从小学开始谈论梦想,经常争辩,但也拓展了思维,叹口气,“不知道二哥怎么样了?”
萧文立笑了笑,“文生的想法很多,但西北太落后了,又不是国家扶植对象,我想过不了几年,他就回南洋了。”
萧文雨摇摇头,“你不如连树了解二哥,他不但是个把握机会的人,也是个创造机会的人,或许,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
萧文立高兴地说:“咱们尽快和他取得联系,一南一北,相互呼应。”
萧文雨苦笑着说:“这一年多,二哥一直没和我爸妈大哥联系,听我妈说,连雯今年考上了人民大学,大哥也去找过她,但她不愿意泄露二哥的一点信息。”
萧文立愣了愣,苦笑着说:“文生也够狠的,不管大钊叔和婶子抛弃了他,欺骗了他,但他们终究是他的爸妈,也把他养大,他不回南洋也就算了,怎么一年多都不和他们联系呢?”
萧文雨也苦笑着说:“他想把自己逼上了一条绝路,一条不成功则成仁的绝路,这样,他才能心无旁骛地创业,以后他继承南洋集团的时候,也不会有人说他靠着奶奶成功。”
萧文立想了想,忽然问:“以后咱们有了事业,文生要求合并,你同意吗?”
萧文雨没有回答,反而说:“你是一个将才,我是一个帅才,二哥便是一个天生的统帅,这一年多,我读了很多书,论思维,我还是不如他。”停了停,“南城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咱们以勤补拙,不会输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