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九章 爱有来生(1 / 1)陈奔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六岁的年纪,瘦削,清爽,声音柔婉,却莫名的有些强势。不是咄咄逼人,也不是声势虚张,而是自然就流露出的一种,很美很大气的东西。

她叫于飞鸿,因为曾经在北电当过老师,一般都叫她于老师。

她是王晓帅介绍过来的。小帅导演当年被招安回归体制,拍的第一部叫《梦幻田园》的电影,片中的女一号就是她。

贺新看过这部电影,在王晓帅众多作品中只能算水准一般,而且这位于老师的表演也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

其实他对于飞鸿的印象更多的来自上辈子网上看到的各种吹捧什么冻龄女神之类的照片。但说实话,后世网络上那些层层滤镜,各种修图的照片,真实性必须得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此时出现在他面前的于老师,还是让他小小惊艳了一把。

尽管近年来她在大银幕或者小荧屏上有些销声匿迹,但贺新还是听过她的不少传说。比如出身书香门第;出过国,闯荡过好莱坞;还有就是那个著名的京城有个老男人帮,明面上的团宠是徐婧蕾,但幕后隐藏的却是她这类的。

当初王晓帅在电话里说的比较简单,就是说于老师有一部想找他。

只是他没想到……

“你导演?”

他惊讶的看着眼前这个穿着略带紧身的白衬衣和牛仔七分裤的漂亮女人。

说实话这年头演员投资电影做制片人的不少,但是要说当导演的真的很少见。还是一个女演员要转型当女导演,除了徐婧蕾之外,他真是头一回听说。

难道京城老男人圈团宠的女人,不管明面上的还是幕后隐藏的都有一颗当“才女”的心,亦或她们相互别苗头呢?

导演这个行当是需要各种文学、美学、艺术、各种技术集大成者,是需要很高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

这年头,当导演的门槛依旧是很高的。后世那种阿猫阿狗都能当导演,或者手下配备十几名副导演的骚操作目前还没有开始流行。

贺新话一出口就知道有些唐突佳人,忙又抱歉道:“不好意思,于老师,我就是感觉有些意外。”

“没关系,这确实是我第一次做导演。”

于飞鸿却丝毫不介意,撩了一下柔顺的长发,随即便从包里拿出剧本和一大撂自己亲自完成的分镜头脚本,很诚恳地看着他道:“这部电影我准备了十年,我知道自己没有什么电影技术可以炫耀的,但是这个前世今生、爱恨纠缠的人鬼故事感动了我,我就想把它老老实实地拍出来。我相信只有感动创作者,才能感动别人。”

贺新没有去翻剧本,而是先拿起分镜头脚本翻开看了看,以他挑剔的眼光看来,画工一般,似乎还隐隐透着一股文艺青年矫情的味道。

从去年开始他就有意放慢了自己的工作节奏,一方面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片酬+股市+楼市的收益已经让他初步实现了财务自由,没有“穷怕了”那种压力。

另一方面他更想拍一些自己想拍的戏,比如现在他正伸长了脖子静待小说《风声》的问世。

如果不是因为王晓帅打招呼,他肯定一上来就会回绝这位于老师。什么《爱有来生》,上辈子他连听都没听说过。而且于老师从一个演员转型成为导演,还是处女作,听着就觉得不靠谱。

于飞鸿可能早有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初次执导不太让人信服,看他反应淡淡,便从故事入手,希望通过一个唯美、凄怨的爱情故事来打动对方。

在她看来演过很多文艺片的贺新就应该是个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嘛,通常都是很感性的!

于飞鸿在说,贺新在听。

说的人感情充沛,听的人很认真。

感情充沛是真的感情充沛,听的认真却是一种礼节上的认真。

这是一个清末的故事,有对兄弟是一伙马贼的首领,弟弟叫阿明,便是男主角。某天他偶遇一女子阿九,心中喜欢,就直接抢回了寨子。

阿九似乎非常恨他,一直寡言少语,即便俩人成亲也没有好转。阿明并不气馁,只想用真心化解对方的怨恨。

就这样过了一年,阿明忽然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改变不了现状。心灰意冷,他选择剃度出家。

阿九又莫名其妙的跟随,在庙外的破屋住下,每日为他烹茶做饭。又有一日。他哥哥忽被人伏击,逃到庙中,重伤身亡。紧跟着,另一伙马贼包围了寺庙,领头正是阿九的兄长。

这对兄妹的父母被阿明哥哥所杀,忍辱计划多年,就为了今日报仇。但阿九已经爱上了阿明,执意寻死,并约定:我们来生再见。

后到了民国时期,一对夫妻搬到了这里,那妻子正是阿九的模样。而在庙里的那颗银杏树下,变成鬼魂的阿明,已经等了五十年……

贺新大致听明白了,如果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就是:

他是一个鬼。

他是一个和尚。

他等一个女人等了五十年。

而这个故事大概就是一个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

于飞鸿一顿长篇大论后,大眼睛扑霎扑霎的看着他。

看的贺新都不好意思跟她对视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三十六岁的女人会有十六岁女孩那般清澈的眼睛。他甚至猜测对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优渥的环境中,然后一路被人呵护到现在,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然后才会有如此大的勇气。

“哦,您喝茶!”

“谢谢!”

于飞鸿确实也说的有些口干了,捧起杯子小口小口的喝。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这部戏她准备了将近十年。九十年代末她冒出想把自己最喜爱的小说《银杏银杏》改编成电影。

从一开始请人改编,到剧本不满意,然后自己学着写剧本,画分镜,再到导演技巧和镜头运用,就这么一点点琢磨,直到前年年末才完稿。

接着就是找投资,哪怕她是京圈的隐秘团宠,这真金白银可不是那么好找的,而且她有些傻白甜,不会夸夸其谈,只会跟人讲故事,兜售情怀。

懂行的人都知道,类似这种文艺片的票房都不会太好。除非是国师、陈大导这种大导演出手,象她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导演,让人实在没有信心。

可能她还不会“付出”,兜兜转转,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找到金主。但是人家又不肯多掏钱。

既然导演的分量不够,那么只能找大牌明星。

很简单,你想投拍一部戏,资方除了看剧本的可行性,最主要就是要看导演和演员的咖位,看看两者能不能扛起票房。

就好像冯晓刚第一次转型,从拍段子电影到拍第一部真正的剧情电影《天下无贼》时,为什么要用刘得华和奶茶?说穿了就是对自己还不够有信心,必须借助大牌明星。

《天下无贼》票房过亿,他证明了自己,还自诩跟国师、陈大导并称“中国内地三大导”,再拍投资巨大的《集结号》,他就有足够的底气捧捧鞍前马后跟随自己多年的小兄弟了。

因为他有足够自信,凭他裤子导演的名头,就能扛起票房。这跟国师每隔一段时间推出一个新人“谋女郎”是一个道理。

于飞鸿一开始其实蛮看中段忆虹的,她觉得老段身上有一种气质,可以带着她进入一个情景。可惜,老段不够红,也没有任何作品证明他能扛起一部电影的票房。

而展望国内的演员,要说身上有那种她认为的文艺范,合适角色,而且够红,甚至还有海外票房号召力的,足够被资方认可的,大概就只有一个贺新了。

可能是之前碰壁太多了,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听来的,说贺新这个人很难搞。她难得聪明了一回,没有直接贸然上门,而是通过之前合作过的王晓帅的介绍,今天才真正做到这位双金影帝的面前。

说实话,她此时的心情很忐忑,看着对方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半晌,才见贺新拍拍桌上的剧本,很诚恳道:“故事题材挺新颖的,应该是个好故事。容我看看剧本考虑一下,您看怎么样?”

“没问题!”于飞鸿撩了一下头发,笑道。

对于她来说,对方只要没有一口拒绝这已经是好消息了。

接着,她又试探地问了一声道:“那么下一次我们什么时候谈比较方便?”

贺新没想到她如此迫不及待,稍稍愣一下,便哑然失笑道:“下周,您看哪天方便?”

“我哪天都方便。”

“呃,那就周一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