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圣上?苏轼直接懵了。
姜潜也差不多。
韩维则是跳了起来,“张子颂,你找死!”
“找死?晚生怎么了?”张子颂却一脸谦和,揖手问道:“《宋律》可有规定,说咱老百姓不能起诉圣上?”
“放肆!这还需要写么?”
“子颂,你别乱来。”就连苏轼,也是一把拉住了张子颂,苦口婆心的劝道:“可不能做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啊!”
“先生,法无禁止皆可为!如果《宋律》没写,咱就可以起诉。”
“胡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大宋百年承平,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是以‘天地君亲师’为行事准则,岂能说出起诉圣上的话来?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切莫再讲!”
“哪里大逆不道了?”张子颂竟一脸调笑,“先生,咱就起诉一下圣上,才能引起他的注意嘛。否则就算砍掉几个虾米,圣上也是不痛不痒。看如今这情形,新法必定混乱,他日苍生受苦,这才是陷圣上于不义呢。”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事情不能这么干啊!”
“既然有道理,《宋律》也默许,咱为什么不能干啊?”张子颂便再次揖手,“先生,这事儿您就不用管了,学生去敲登闻鼓。”
“胡闹!”苏轼却突然拉下脸来,“圣上仁孝,咱也不能太过分。就算起诉,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你别管了,且容我与蜀公商量一下。”
“哦,那好吧。先生商量一下也好,毕竟范大人更了解官场。”
师徒两人,旁若无人。
韩维便是有些看不过眼了,“苏铁嘴,我看你不是收了一个学生,而是请了一个先生啊。自从张子颂这狂生入你门后,你苏子瞻不但嘴硬,连胆子也变大了,竟然跟他一起胡闹,企图起诉圣上?你也找死么!”
“子瞻觉得,子颂他说得对,法无禁止皆可为。”岂知,苏轼竟是淡然回道:“青苗法推出也有半年了,外有‘陕西转运使李参’、‘京东转运使王广渊’,内有你韩维、王安石与吕惠卿等,蒙蔽圣听、只言利好,却不知这青苗法也需因地制宜,岂能胡乱移植。我就问你,韩大人可曾将这新法逼人破产的事,讲给圣上听过?”
“这……”韩维顿时有些尴尬,“只是个例嘛……”
“个例?天子脚下都有,我大宋疆域百万,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苏铁嘴,你这也是胡乱猜测。”
“是不是胡乱猜测,陛下自有评判。”苏轼一甩袖子,出了公堂,“下官今夜就写札子,定要将这‘青苗法’的弊端说个清楚!”
“又写札子?喂……,苏铁嘴,你能不能消停一点……”
“消停?除非我死了。”
苏轼头也不回的迈出了开封府,韩维气得跳脚,却也是无可奈何。毕竟这一次,是神宗皇帝御赐苏轼负责此案。至于韩维事后会与韩绛、王安石等如何应对,苏轼已经不关心了。当务之急,他在考虑怎样‘起诉’皇帝。
只是,张子颂没想到的是,苏轼竟然直接去了他家。
“先生,学生可以做点什么?”张子颂有些担心苏轼。毕竟,‘起诉’皇帝这种事情,在大宋朝是‘忤逆’之事。而事情的起因,却又是因为自己,“先生,要不还是忍一忍吧?大不了等学生做了官,一个一个收拾他们!”
“子颂,你这口气不小啊!”苏轼摇了摇头,只当戏言。只是一推开门后,却又愣住了,“开封府推官苏轼,参见三公主殿下。”
苏轼跪了下去。
张子颂这才发现,三公主竟站在院内。
“先生,请起,快请起!”三公主没来得及理会张子颂,而是赶紧扶起了苏轼,“先生这般大礼,折煞小女子了。”
“嗯?小女子……”苏轼一脸疑惑,“三公主,您这是……”
“咳,咳咳……,这个么……”三公主顿时一脸羞红,“先生,您是子颂的老师,自然也是我的老师了,怎能让你行礼。该我行礼才对。”
三公主竟然弯腰,真的要行礼了。
苏轼吓得够呛,赶紧躲开,还瞟了一眼三公主与张子颂。
“下官岂敢。”苏轼拉起一脸尴尬的张子颂,当即躲去墙角,并且悄声说道:“子颂,我去书房。以防万一,你别让三公主进来。”
“她是公主啊,学生怎么挡得住?”
“你当老师傻么?”苏轼却甩了一个白眼,“就三公主这架势,还用得着你挡?拉着她去看看花、喝喝茶,她还有心思去书房?”
“呃……,先生教训得是。”张子颂再次一脸尴尬。
随后,苏轼快步去了书房。张子颂则一脸尴尬走向三公主。三公主却笑语嫣然,捏着头顶的腊梅花瓣,俏生生的问道:
“子颂,先生急匆匆的,这是为何呀。”
“先生么,呃……”张子颂看着腊梅花下的笑脸,竟然一时发痴,“他要起诉你哥哥,估计去写札子了吧……”
“啊?起诉我哥?哪个哥哥?”三公主一脸惊讶。
张子颂这才醒转过来,美色害死人呐。
无奈事已至此,只能回道:“你最大的哥哥,当今圣上。”
“起诉皇兄?”三公主何止惊讶,已经恐慌了,“大哥他可脾气不好,先生这般鲁莽,怕是要惹麻烦呢。你快劝劝先生!”
“劝不了。”张子颂却摇了摇头,“主意就是我出的。”
“子颂,你!”三公主一阵无语,心上人要针对自己哥哥这种事情,对于任何女孩子而言,恐怕都不太好处理。一阵沉默之后,三公主有些幽怨,“子颂,这事儿你别出面了,快去找些先生的诗词吧。”
“干什么?”苏轼一脸疑惑。
“皇兄喜欢。”三公主一脸无奈,“万一出了事,我给哥哥递上去。”
“有道理。多谢公主。”
“你若真心谢我,就别给哥哥捣乱。”
“我也不是故意的。”张子颂赶紧认怂,“都是为了百姓嘛。”
说完之后,张子颂继续犯愁。主要是先生的诗词虽多,张子颂能记住的也很多,但是写作时间不好把握。既然是保命用的,肯定是用神宗没看过最好。另外,先生还正占着书房,又该去哪里写呢。
一番琢磨之后,张子颂领着公主,去了王诜家。
此后整个下午,张子颂便闷在书房里,抓耳挠腮好不痛苦。三公主则陪着二姐,在院子里荡秋千: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
直到亥时将近,子夜来临。张子颂已在王诜家混了一顿晚饭,三公主也玩累了,要求回宫。张子颂将《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大约十来首词,一股脑的塞进了三公主的手里,这才稍许心安,回了宅子。
宫里有人好办事啊,也算是替先生买个保险吧。
只是刚一进门,身后却有一个人影跟了过来,六十出头、须发花白,脸上和蔼可亲却又透着一股正气。虽是便服,却也能看出来头不小。
“老先生,请问您找谁?”
“我是范镇,来找子瞻。”老者揖手。
“蜀,蜀公?”张子颂惊讶了,因为先生一生很少替人写墓志铭,且惜字如金,爱妻王佛去世也才写了四百多字而已,但为范镇却写了五千字,殊为不易。是以张子颂的影响深刻,尤其以下几句:
“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
…
-----------------
PS,范镇是在105年哲宗继位时,才被封赠为‘蜀郡公’的,本书为了方便,毛驴就不在意这些细节了,一直称其蜀公。
这老头儿很可爱,毛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