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饿了(1 / 1)酒进沙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族临时会议”中那些所谓的争议和反对的声音,不过是容成和十三位国主共同排演好的一场戏。

演给赫胥和浑敦两位看。

也演给300万人族子民们看。

当然,更重要的是演给族长,华胥和小婷看。

这三位虽被困在洞中,无论谁对大会流程提出异议,都会让容成这个“代理族长”无疾而终。

人族大会,也称人类议事同盟大会。

无论何事只要在大会上得到多数赞成票,就可以得到十八国的共同支持。

这次临时会议极其特殊,但是只要程序合法,就无人能够推翻。

娲皇来了也不行。

“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条款是人类议事大同盟的第一核心原则。

哪怕作出的决议是错误的,也必须等到下次大会才能重议!

至此,本次“人族临时会议”作出决议。

第一,每百年一次的人族大会,改为每十年召开一次。

第二,每次人族大会,将重新选举族长。

第三,族长候选人,自此之后增为六名,由上届族长,大祭司,大长老各提名两人,可提名自己,也可提名十八位国主任意一人。

第四,选举时,必须获得十八国半数以上的赞成票方为获胜,成为新一任族长。

第五,特殊时期人族族长代理制。在十年任期之内,若遇族长重病,伤残,死亡等突发危机时,即可召开“人族临时会议”,在会议中选举“代理族长”。

第六,十八位诸侯国主以本决议为例,在各国内部推行此法。

这是人族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绝对算得上人类进程中的一次惊天动地的进步。

如果郑坤听到这个结果,估计会十分赞赏。

可郑坤这会儿很忙,跟本没功夫去打探什么“人族临时会议”的进程。

疫情在三日间传染数千人。

这是极其恐怖的状况。

篮田郡(今陕蒙川黔大部),全郡分布着100个人族部落。

相临的10个部落结成一个姻亲联邦。

十个姻亲联邦共同组成了大稀国。

全郡人口达到了25万之众,位居人族十八国之首。

篮田邑是整个篮田郡的首府。

娲皇当年就是在篮田邑将族长和一帮人族精英捏塑成形,这里自然就成为了人族祖地。

此处虽无城郭,但以族长洞府为中心,方圆三十里之内,为蓝田邑的核心区域。

常年驻扎着一万部队,居住着两万余普通子民。

此时,其它十七国的国主共聚篮田,带来的亲随护卫各有1000余人,合计两万余人。

也就是说,在这方圆三十里的篮田核心区域,一共只有五万余人。

想一想是不是很恐怖。

身处蓝田邑的人族总数才五万多,此时却已经有三千多人染病,并且只用了三天时间就集中爆发。

郑坤因为在帝都上大学,专门了解过2003年的那场世纪大病毒事件。

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严防死守之下,一座两千万人口的超极大都市,最高峰时每日确诊的传染病例高达200余人。

高吗?

当然高。

每一天,十万分之一的染病率,已然成为一个时代印在华夏民众的心中之痛。

而此刻的篮田,染病率已接近百分之六。

这是一个什么概率?

这个概率就是,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局面的话,灭国亡族仅在十天半月。

甚至人族都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在这场看不见的昆族偷袭之中,永远的消亡在五族争霸的尘埃之中。

小婷采回的一大堆植物,此刻分类摆放在洞内的大石桌上。小婷回来之前,郑坤对自己极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不会把这几种植物弄错。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郑坤都会跟外婆去野外采一些艾叶菖蒲回来,捆扎成束,挂在门前窗外。

一方面,这已经成为了民间驱邪避疾的一种传统习俗。

另一方面,这两种植物能够驱散蚊虫,让人免受叮咬之苦。

端午至,阳气盛。

蚊虫昆族近水而生。

郑坤从小就知道,打摆子是被蚊子叮咬之后才会生的病。

后来外婆去逝,端午前独自去采摘,就成了郑坤追忆外婆的惯例。

郑坤确信,艾叶和菖蒲自己是不会认错的。可见到小婷采回的植物,怎么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

是自己记忆出错,还是小婷采摘出错?

几次追问小婷,是不是还有近似的植物没有采回来?

小婷却肯定的说都在这里了!

这可怎么搞?

东西不对就没有效果呀?

正在愁眉不展之间,突然听见自己的腹中传出一阵咕咕噜噜的响声。

开始并不在意,下一刻才觉得饥肠辘辘。这才想起,三日来自己粒米未进。除了刚醒来时喝了些汤汤水水,居然没吃过任何主食。

抬头吩咐小婷,让她找点吃的来。

低头又开始辨别这一大堆植物。

一会功夫,小婷就在石桌上排开了一堆陶盆,陶碗,还有好几种郑坤后世在博物馆见过,却记不起叫啥的陶制容器。

甚至小婷还在洞内一直燃烧的那个火塘上架起了一口陶釜,翻煮着什么食物。

前几天郑坤是真不饿。

这不难理解。

但凡头痛脑热,感冒发烧的时候,都会食欲不振。

更何况这次郑坤魂穿近万年,要说一醒来就吃嘛嘛香,干嘛嘛爽,连郑坤自己都不信。

这会儿可是真的饿了。

郑坤非常好奇,此时的人族都吃些什么呢?

后世常言,洪荒之时,刀耕火种,饮毛茹血。

自己既然亲临这个时代,一定要好好的见识一番。

先看那个陶盆。

说它是盆,并不准确,样子就是个接近二十厘米的坦口大碗。

坦口大碗内装的食物,郑坤一眼认了出来。

这不就是水煮黄豆吗?

不过比后世自己经常食用的黄豆颗粒要小一些。

再看那个小一些的平口碗。

哟,好像认识,却又有些拿不准。

有点像四季豆,又有点像毛豆,似乎还有点像云豆,关键每一颗的形状都是扁扁的,但个头也比后世常见的要小得多。

再看后面几个。

居然那几个不知其名的容器中还有一种食物被郑坤认了出来。

小米粥。

虽然米粒极其细小,但小米煮粥后那种色黄浓稠的质感绝不会看错。

再往后看就真的不太能分辩了。

郑坤看了这些,心中突然冒出了些灵感。

呵呵!

众里寻它千百度,那货却在灯火阑珊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