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使者(1 / 1)陌路逢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阳升起,却是没有任何暖意,暖意尽被这秋风吹散了。临安都的宋宫大门此时大开,众多大臣在靠山王赵元简的带领下大跨步的踏进了皇宫,入朝面圣。

临安都的皇宫,全名叫做长乐天宫,若单论气势的规模,远不及永安的紫禁城与辉煌的未央宫,但是论精致二宫加起来也不及这长乐天宫。长乐天宫,处处极乐,其建造设计完全做到了“与自然规划为一”,乃是人间最不可思议的奇迹工程之一。

烛玉跟随着众位大臣走过以白色大理石与玉石为主的广场后,迅速进了议政殿,议政殿也是修的十分大气,当然,其最特色的还是独属于南宋的那种精致。

大殿的主格调以朱红色为主,辅色则是金紫二色。大殿处处刷着朱漆,十二根紫金柱子分成两列架起来撑住了整个大殿。每根柱子上都盘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金龙,金龙雕琢的细腻无比,身上鳞片寸寸可见,栩栩如生。

在大殿最中央挂着一个牌匾。有大儒题字:正大光明。整个牌匾上也雕琢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金龙,金龙口中衔着一枚赤红色的龙珠,象征着皇家的威仪。而在牌匾下则是一尊金色的龙椅,龙椅上九条各不相同的神龙相互盘绕翻飞,有云层灵芝在关键处做掩饰,看起来格外华贵。龙椅前则是一张紫色的木桌,这是皇帝用来放置物品奏折的。

“烛兄进殿后跟着我来就行了。”穿着一身无比繁琐的朝服的易天机对着烛玉说道。烛玉微微点头也不回话,此时的烛玉也是身着紫色朝服,繁琐的装饰和补子上的白头隼象征着这是正四品的官员。没错,现在烛玉是南宋的钦天监正(挂名),他们今天穿这么繁琐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是会见外使。平时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远比现在简便的多。

至于烛玉为什么成了挂名的四品官,那就不得不说扶桑国了。扶桑国在是在东海之上的一个岛国,历来崇拜中原文化,为此派遣了好几批留学生去北唐和南宋学习。南宋与北唐都是极具开放性的国家,欣然接受了这批留学生,在他们学有所成后,扶桑国的国主也是感慨中原文化之昌盛,进行改革。

也是时间长了,扶桑国认为自身已经融入了中原,便再次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前往中原,希望有修行者前往扶桑传道。而烛玉则是看重了这个机会,搭上官方的船,让扶桑国的来使将自己请过去。也不是自己不能去,但是人家请的和自己贴过去的,总是有区别的,烛玉自然是同优择优了。

此时登入大殿,文物大臣各自分裂两端。“陛下驾到。”突然一声尖锐的声音传来,只见一个胡子头发银白一片的老者缓步走了过来,老者头戴冠冕,身穿朝服,朝服上印有十二纹章,来人正是当今宋皇赵德爽。他的身后则是跟着两个老太监,一人拖着红色的方盘,上面是枚大印,而另一个太监则是捧着一根毛笔。

随着宋皇落座,群臣尽皆欠身行礼。

“众位爱卿,今日有何事要奏?”苍老的声音在宋皇口中传出,而烛玉现在才有机会仔细打量宋皇。或许别人感觉不出来,但是专修阴阳之道的烛玉却是能够明确的感觉到宋皇身上散发着一股腐朽的气息,现在之所以还活着,完全就是靠着各种天材地宝硬吊着一口元气罢了。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一步踏出道:“启奏陛下,扶桑国使者求见?”“哦?扶桑国使者?宣进殿来。”听此宋皇身后太监赶忙高声道:“宣,扶桑使者觐见。”话音刚落,就见一对身穿黑色和服,头戴高帽的男子走了进来单膝跪地道:“我等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众位使者免礼。”宋皇中气十足的道,在外国使者面前,宋皇却是一扫疲惫之态。

“不知扶桑国使者为何而来?”领头使者用着一口流利的南宋官话道:“中原文化璀璨辉煌,我扶桑仰慕已久。且扶桑人民乃是中古时期外逃的中原人建立的国度,很早前就渴望回归中原。外臣此次前来,就是希望陛下能够派遣高人前往扶桑国,布道传法,让扶桑重新融入中原。”

宋皇手指敲击着龙案,不一会宋皇开口道:“朕,准了。不知众位爱卿,哪位愿意出使扶桑,传法布道?”这个时候烛玉走了出去,开口道:“启奏陛下,臣,愿前往扶桑,传法布道。”宋皇见烛玉走出,眼中猛然闪过一丝精光道:“好,既然烛爱卿主动请辞,那朕就准了。不知扶桑国使者意下如何?”

领头的使者当下满脸兴奋行礼道:“外臣谢陛下隆恩。烛玉大人学识渊博,名震天下,愿屈尊前往小国布道传法,外臣喜都来不及,又怎么会有意见?烛先生来小国,小国愿意以国师之位待之,万望烛大人不要嫌弃。”

扶桑国的使者名叫山本右次郎,山本右次郎自幼便在南宋学习游历,对于中原文化自然是羡慕渴望不已。同时也正是因为在中原的游离,让他对自己的祖国忧心不已。他知道中原强大的根本是什么,就是因为这朝廷民间源源不断的修士,而这些修士,就是扶桑国所欠缺的。

扶桑国连自己的修炼体系都没有,因此只能前往中原各国学习。然而中原自古就有着法不外传、法不轻传的传统,连中原的天才这些修炼者都不一定能看上,更何况是这海外蛮夷。自然而然的,多年下来扶桑国也只学的了一点皮毛。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扶桑国开始改变策略,那就是花大代价聘请中原的强者前去布道传法,可是以中原修士的眼界,又岂会屈尊去那种“不毛之地”教导一些“尚未开化的蛮夷之辈”呢?

是以无奈之下,扶桑国也只能求助于中原国家的官方力量了。只要能把人请过去,不论花费多大的代价他们都愿意。扶桑人相信,只要能够种子一颗种子,那么这种子迟早都会生长成参天巨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