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武城中人口增多,对于货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太武市场上是以货易货,当然还有一些五株钱流通,还有石勒铸造的丰货,但是完全满足不了需求。羯赵各种旧币都流通,丰货铸造比较少,所以市场上也不多。造成这个原因是三国一统后,与士族九品中正制配合的大庄园经济兴起,所以货币流通不多,铸造的钱币也不多,于是五铢钱、王莽钱、半两钱、吴钱、蜀钱都有,甚至谷帛也充当钱币使用,百姓没钱甚至以物易物等。而在政府的赏赐和救济中,两汉时期主要使用黄金和铜钱。而到了东晋时期,一切赏赐皆以实物为主,政府救济则几乎完全使用米谷。东晋建立后则使用东吴旧币,大的叫比轮,小的叫四文,另外还有吴兴沈充掺铁铸的小钱,谓之“沈郎钱”。但是石闵一定会铸造钱币,钱荒困扰了中国很多朝代,石闵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
铸造钱币的大体过程石闵还是看过的,主要部分在铸模,这个用到的无非就是泥、铜、铁、陶、石范的范铸法、失蜡法、失蜡法和用木等的母钱翻沙法。石闵更倾向于第一种,因为失腊法铸造工艺复杂,适用于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数量少且器型较大的铸件,铸造成本高,适合国家、王室重器,铸造钱币可以说亏本。而唐朝出现的用四根木条做空框,中间填上型砂,用木或陶等物刻成的母钱在沙土上扣出型范,再把同样一框型砂合在上面,成为钱的背面,如此逐渐层叠累加达数十框之多,上面留出浇口,用绳捆紧加固,然后将融化的铜液浇注进去,待冷却后开框,则成树型的钱胚了经过浇铸后形成钱胚,需要逐一进行摘断磨锉加工。锉钱即是将铜钱边缘用矬具进行打磨平滑的过程,古钱币锉钱边缘都是经过顺圆周方向切削加工,使成品显得自然、得体。后来又出现《木刻范印法》铸币新工艺,该工艺是由民众私铸所发明创造,主要符合唐宋两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铸币量增加的需要。不过石闵还是倾向第一种。
范铸工艺贯穿青铜时代,范的材料是土、沙以及草木灰,经过适当的配比制成范料。范料在陶模上夯压出阴型即是范。比如铸造一面东汉铜镜,两片范外加一个钮芯便是一套镜范。经过烧制过的范对合后浇铸就是范铸。单合范是指两片对合的范,而其中的一片是纹饰的,也就是阴形花纹都在一片范上,另一片范是无纹的平板范。比如铸镜的范就是单合范。双合范是指两片对合的范,而两范都有纹饰的图案而对合的范,即称为双合范,比如青铜剑范、戈范、矛范属于双合范之列。模有阴阳之分,制范的模来自于阴模上制作,而阴模是从母模而来,母模是直接用练泥制作或用木材制作,制成后根据需要分解成数分之几一。
石闵派人搜寻的工匠当中找到一些参与铸造过铜钱的,石勒铸造铜钱的工匠隶属少府,之前的少府被石虎杀了,新上任的不了解情况,石闵直接派人将整个铸造工坊的人带走了。太武城中的铸币局便成立了。石闵特别去看了铸币流程,局长徐戎给石闵介绍着:“君侯,这首先就是炼铜,最早是用‘火法炼铜’,就是用孔雀石与点燃的木炭最后形成金属铜;后来我们采用了‘胆铜法’,把铁放到胆水里面,然后把铜收起来就可以熔炼和铸造了。不过在熔炼中加入锡、铅这些就就能可以好石器一般坚硬,加进的锡越多,熔的越快,就越硬,如果加多了,就会变脆,容易断裂。加点铅就不会那么脆。他们现在在雕刻那个范,用的是铜范要费一些时间,用泥范做铜范以外,铜范做出来就是的‘模’。模中的钱文是以阳文正书的,这样子做出来才会一样。还有还有铁范和铅范。将正反范相扣并填充外部缝隙后沿浇道和浇口灌进熔化的铜液,待冷却即成钱胚。浇铸铜钱时,将由模翻制而成的范叠放在一起,一次能浇铸数十枚钱币,这样就省工、省时、还省料,然后打磨就可以。”石闵,看了看制作出来的铜钱,对比的很仔细。
注:西晋没有铸钱,东晋虽然也有铸过,但是不多。钱荒因此开始出现,而有一些人就开始以次充好,拿铁钱或者重量较小的铜钱购买东西,流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