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解迷钥匙(1 / 1)凤皇玄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国家考古研究所古墓葬考古学专业的会议室里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

会议由古墓葬考古专业教授级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文海亲自主持。

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文超教授,以及截止目前还有半年即将毕业的古墓考古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考古研究所非常重视,副所长赵文超同志亲自参加会议。下面请赵文超同志讲话。大家欢迎!”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李文海首先搬出来赵文超副所长,并带头鼓掌。

在大家的掌声中,作为资深的墓葬考古专家,赵文超发表了他的演讲: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参加这次别开生面的会议,我感觉很有意义。这是我们考古研究所建所以来第一次这样性质的会议。

大家知道,我们考古学的研究人员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有文物可以供我们发掘研究,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基础。但是这样的机遇,亲身参加考古挖掘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现在就有一个天大的机遇摆在我们面前。

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在朝阳发现了中国古代大型墓葬群。从现有挖掘情况来看,可能是一个帝王规制的大型墓葬。具体的情况还有很多迷没有解开,还需要我们考古工作者去研究去挖掘。

这个光荣的任务,现在属于你们这几名研究生了。”

听到这个消息,慕之丘感到既震惊,又兴奋。

因为,他正想着今天向自己的导师提出自己参加辽宁朝阳大型古代墓葬考古发掘的事情呢。忽然接到通知,到会议室参加会议。

“经考古研究所研究决定:国家考古研究所成立辽宁大型墓葬群考古特别小组。成员由我们五个人担任。我就不用介绍了,你们的副所长。你们的博士生导师,李文海教授级高级研究员。还有就是宋旖旎、慕之丘和孙思琦三个研究生了。”

会议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回去一下,认真准备一下。明天就出发!”李文海以他那熟悉的语气,提出要求之后,三言两语结束了会议。

白狼水,古称渝水、大凌河龙川、汉唐时称白狼水,辽称灵河、金改凌河,发源于辽宁省建昌县大黑山要路沟,初为潜流,由西南流向东北,陆续见有明水,从山间小溪,汇合了几处溪水后,水面渐宽,奔流在辽西丘陵地带,从建昌县城,再西北流,自东向西倒流了三十里之后,经南公营子镇至白塔子乡大西山村,纳入白塔子河。再西北流至桃花池,左纳渗津河。而后转向正北,流经平房子、三台至三家乡,左纳四官营子河。再转向东北流,至南哨镇的山嘴与西、北二源(大凌河西支)汇合,流长99.5公里。

三源汇合后,呈西南-东北流向,至水泉东纳入牤牛河。而后,进入朝阳县境,仍取东北向流,经乌兰河硕、木头城子镇,纳入胜利河。又经台子、大平房乡,纳入老虎山河。经馒头营子乡,于下三家乡嘎岔纳入大三家河,于十二台乡纳入八道河水。再经朝阳市城区(包括双塔、龙城二区境),于城北纳入十家子河后,再经他拉皋、长宝营子乡,于金沟车站东流入北票市境。此段流长80公里。而后,经义县、锦县流入渤海。

古代的白狼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被列为朝阳八景之一。白狼水流域更是林木茂盛,水草葱茏,除汉民族外,曾有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被视为“福德之地”,使朝阳成为曾称霸北方的“三燕”故都。清朝以后,白狼水流域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草木稀少,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导致流域内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径流系数低。又因河源地区植被残缺、水土侵蚀极重,加之区内风沙大,每遇大雨,大量表土被冲刷入河,使河水含沙量猛增,造成河流下游的严重淤积。

其沿流经过,山川壮丽,物产丰饶,舟楫之利,滋养之功,载在史籍。是东北最为古老和最负盛誉的水系之一,10万年前已有“鸽子洞人”在此休养生息,与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共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红山文化、三燕文化和辽文化,清代朝阳诗人沈芝先生曾把它比作东北的“黄河”。

与此同时,白狼水又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恒、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白狼水河谷为行军主道。

这次发现的朝阳古墓葬群,就位于白狼水北岸龙城区古塔街道的一座山丘上。

登上这座山丘,南面是波涛汹涌的白狼水,北面是林木葱盛的凤凰山。左面是一座小山,唤作狮山,右面是一座小山,唤作虎山。

而山丘总的呈椭圆形,是方圆几公顷的农田,原来种着玉米、谷子等东北常见的庄稼。

在国家考古研究所考古小组赶到的时候,古墓发掘工作还在紧张的进行着。山丘被划分成了若干个格子,考古队员在不同的格子里,正用毛刷、铁铲等工具,小心翼翼地一层层地发掘着。

而发掘出的物品,主要是陶甬、野兽骨等居多。

突破性的挖掘是在山丘的东侧,里面竟然发掘出了一个女贵妇墓。

墓室相当的大,堪比王侯。

但是,目前为止,只是发现了这一女主人墓室。

一登上山丘,赵文超副所长的眼睛就亮了。

“这种地形,是古代风水上难得的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护卫的山水宝地。符合帝王陵寝的选址标准。这里面,一定存在着某位帝王的大型陵寝。如果发掘出来,价值非常的大!”他激动地说道。

“这里是怎么发现的?”赵文超顾不上客套,双手握住了赶来迎接他们的省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江之川的手,直接了当地问道。

这也是萦绕在所有国家考古研究所特派小组心头的疑问。

“哦,是这样的。”看到大家这样感兴趣,江之川也不客套,将发现的过程向在场的考古特派小组成员娓娓道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