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右军画作(1 / 1)凤皇玄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慕之丘按照赵文超研究员所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操作。

很快,它就将天干地支的次序用数字标注了出来。

可是,用几个数字来标注一组巴思巴蒙古字呢?

大家经讨论决定,分别用三、四、五来进行分组,然后到佛经上,去寻找对应的字母。

慕之丘用的分组数字是三。

赵文超用的分组数字是四,

考察组另一名叫刘斌的小同事用的分组数字是五。

由于,天干地支的组合不是很多,只有几百个。很快大家就分组完毕。

接下来,就是一组一组的测试。

首先,用的就是慕之丘的三的排列分组。

慕之丘,按照写好的数列组合,到佛经上去查找,然后将每一个数字所对应的蒙古文字母抄写下来。

但是,这些蒙古文字母连接起来,并不是通畅的,很混乱。丝毫没有丝毫逻辑性,无法表达任何明确的意思。

第二轮,是用四为分组的依据。

然后,去对照查找佛经上的文字,再连接起来,但是,还是不能查找出其中的逻辑性规律,拼不出有实际意义的文字。

会议室里,大家都有些泄气。

将希望寄托在五个一组的排列上。

刘斌也按照慕之丘所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数字后,到佛经上去查找对应的字母,然后抄写下来,交给慕之丘进行翻译。

不过,还是没有进展,不能翻译出任何有实际的意义的文字组成。

是方法出了问题,还是思路出了问题呢?大家都是一筹莫展。

还是赵文超研究员富有经验。

他说:“猜测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许,我们漏掉了其中某一个关节点。

这样,我们扩大范围?

除了刚才的三、四、五分组之外,再扩大到从一到十的组合。

这样,大家再辛苦一下。

于是,会议室里又接着忙开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赵文超带领的田野调查组正在忙着试错的时候,李文海研究员带着宋旖旎等组成的文物整理组,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文物整理组认定,所有出土的文物,都是魏晋十六国之前的文物。

从文物的数量上看,出土的1900多件文物中,东晋时代的文物,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墓室中竟然出土了十来幅卷轴画。

其中最精美的一幅画,画的是东晋权臣谢安举办家宴招待客人的情景。

画面上,王侯贵族,马夫侍女,车马往来,喧嚣热闹,一片繁荣景象。

人物造型逼真,景物刻画形象。线条柔美,笔力强劲,一笔带到底。既有工笔画的考究。又有水墨画的豪放。

作品的跋更有讲究,赫然竟是王右军的作品,并且盖着印章。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传世的书法作品中最令藏家们疯狂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而对于他的画作,人们却是一无所知。

李文海研究员知道,绘画发展到了西晋,己到了初步的成熟阶段。

正因为如此,东晋以后就应运而出现了顾恺之、戴违、陆探微、张僧繇等,北方还有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大家,都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

绘画形式在保留汉朝的壁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同时,出现了纸绢卷轴画。

这一形式多出自士大夫画家之手,极利于收藏和流传,也成为后世伪作的最主要形式。可以说,对古画的鉴定,就是对卷轴形式的纸绢画的鉴定。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和走兽画都达到了成熟的阶段,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已很发达。

重要画家莫不以擅长肖像画而名噪当时。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意向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

肖像画中注重描写人物的品格风度,无疑是与当时盛行的品藻人物的风气相一致的。

此外,作为上流社会奢华侈靡的生活在绘画上的反映,也出现了丽服靓妆,随时变改,直眉曲鬓,“赋彩鲜丽,观者悦情“一类的新题材和新风格。

东晋顾恺之在《论画》中谈及“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可见依题材而区分画科,在东晋时实已初具雏形。

此后,有以善画鬼神著称者,有以善画马著称者,有以善画蝉雀著称者,绘画题材划分愈益趋向细致和画家技能的愈益变得各有专长。

而出土的这幅夜宴图,兼具人物画与风景画的特点,将两者完美结合了起来,独树一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李文海非常清楚,书法与绘画是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艺术部门,由于绘画和书法“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同样,善书者多工画。

如果这个这个作品是真迹的话,那么,这绝对是一个重大发现,在考古学界或者是古代艺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重大贡献。

而登记的文物中,金器银器。做工考究,式样奇特,具有王侯的尊贵、大气、庄严,非常像极了晋代门阀大家的奢靡风气。

而且,出土的遗物中,有大量的陶质明器和青瓷器,特别是有一个精美香薰炉,出土时里面还残存着香灰。

其他出土文物还有铜镜、铜钱、滑石猪、金饰品、银钗、胭脂等。

另外,还出土了一枚非常罕见的“六面铜印”。

“六面铜印”从考古出土材料来看,只见于东晋时期。

该印造型呈现“凸”字形,尺寸大小都差不多,六个面都有印文。

此外,还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的金饰,基本都位于头部。

这些金饰小件原应是成组的,使用了掐丝、焊珠、镶嵌等制作工艺,其中有成对的鸟、方胜、鱼、瓶、提篮、花等纹样,不仅造型可爱精美,也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