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尘埃落定(1 / 1)凤皇玄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这天,慕之丘正在驿馆中休息,这时,门官来报,说赵国的中公前来,有要事传达宣布。

听说是赵国的中宫,慕之丘心中有了个大概的判断,也许是赵国同意签约的事情了。

于是,他整理了一下衣衫,亲自迎接了出来。

这位中宫,长的白胖白胖的。

慕之丘叫侍卫摆上香案,焚起香炉。

中宫站到香案前,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造福晋赵两国百姓,顺应民意,我赵国正在准备订立晋赵和平条约,双方休战,以现在双方控制范围划定两国边界,现请晋国使臣于明日前往大殿,双方共同商议此事!”

听完中宫的传旨,慕之丘双手接过了圣旨。

“老奴的任务已经完成,这就回去了!”,中宫转身离开,慕之丘亲自送了出去,一直送到驿馆门口。

然后,回转进入驿馆,叫贴身侍卫通知王乾、袁凯、陈诺三位副使来到大堂开会。

各位副使听到慕之丘要开会,心中也大概知道了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迅速地按照慕之丘的要求,到达了会议室。

“各位副使!”,慕之丘顿了顿,说道,“我是刚才接到了晋国的中宫带来的消息,赵国皇帝按照之前的商定,基本同意了与晋国签订和平条约,明天将进行开始具体的谈判!

请大家按照之前的分工,进一步准备好相关资料,在谈判中保持好自己的策略。

要坚持原则,要灵活运用,以保证将协议达成好,并且,不损害我们晋国的利益。

对于相关的细节,我在这里就不说了,请各位副使,回去之后做好相关的安排。”

得到慕之丘说的这个消息,各位副使心里也非常的高兴,因为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跋涉,以及在驿馆又等这么长的时间,他们的心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若不是对慕之丘抱着强烈的信任,他们早就打退堂鼓了。

现在听到了能够达成协议的消息,怎么能不高兴呢?

于是,各自按着慕之丘的吩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召集自己所负责的助手们开始开会。

不说各组按照要求回去开会,商量具体的细节,就说慕之丘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也在考虑着谈判的细节。

看来赵王是下了具体的决心,要达成和晋国的协议了。

那么,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不会再提出额外的要求,但是,作为谈判的这一方却不得不将情况,想得更复杂一点,将条件想的更多一些,这样才能在谈判中赢得更加有利的地位。

那么,慕之丘的底线,就是在谈判中所有的条件,不能超出司马睿在走之前给自己的授权,甚至只能比他的授权得到得更多,而不能比他的授权得到的利益更差!

那样的话,自己带队出来,准备达成的出使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这个和约最伟大的意义,在于双方承认对方的实力,划定现有的边界,保证有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

就就是这个谈判的基本框架,而且这个和平条约不能针对第三方。一旦未写明,将来有可能会被利用,作为要挟其他国家的一个证据。

当然,慕之丘知道,结盟不结盟,和约就是一张纸,它是很脆弱的,只要有一方又不遵守条约的意愿,那么条约就是一个废的。

所以,达成和平协议,这只是外交官所能做到的一个初步的条件,这个条约能否被遵守,能否真的贯彻执行下去,得看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及国家的执政者就是皇帝王公大臣,他们的想法有没有改变。

第二天,按照中宫宣布的时间,慕之丘带着三名副使到了赵国的朝门之外等候。

到了上朝时间之后,文武大臣纷纷鱼贯而入,进入了朝堂,开始议事。

赵王石虎,稳稳地的坐在龙椅之上,文武大臣都坐齐了之后,中宫又开始了,他每天例行的话语:“各位爱卿,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这时,常英站了出来说道:“嗯,我有本奏!”

“呈上来!”石虎说到。

中宫从常英的手里接过了奏折,用托盘端着送到了石虎的面前。

石虎伸手,接过拆开看了起来。

常英双膝跪地说道:“臣常英启奏,晋赵两国自年中相互作战以来,打了月余,耗费了大量的军力、人力、物力、财力。

现今,双方已经初步达成了签订和平条约,以现有控制地域作为边境的条件,并且为了签订条约,晋国已经派了强大的使团来我赵国进行谈判。

上次,由于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条件,所以和约未能如期签订。

老臣建议,赵国与晋国签订和平条约,不再增加其他的条件,这样好处有三:

第一个好处,就是使我们的士兵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不再连续作战,有利于我们军事力量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个好处,有利于我们国家进行休养生息,有利于经济发展,双方停止作战,可以将更多的钱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劝课农桑这些事情上。

第三个好处,和晋国签订了条约,避免我们两面作战。因为,我们已经答应了燕国,和他们共同出兵来对付鲜卑段氏。

一旦我们履行诺言,那么我们就要在北方作战。

而如果我们在北方作战的同时,与南方再不搞好关系,那么我们可能就面临着南线北线同时作战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我们的军事上取得胜利。

基于以上三条理由,我建议与晋国签订和平条约。

稳定了南方的战线,然后集中精力在北方取得突破,和燕国联合起来,将鲜卑段氏,彻底消灭掉,得到他们的土地和人口壮大,增强我们自己的实力,这是当务之急!”

石虎看了看手中的奏折,望了望殿下的群臣,问道:“各位爱卿有么看法?”

朝中的大臣,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实际上对赵国的统治都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当初,赵国之所以能够建立并且存活下来,靠的是少数民族的勇猛善战,也同时利用了汉人、南方各民族及中原各族之间的矛盾,石虎充当了一个调和者的角色,将各方势力团结了起来,所以才会出现了比较强大的赵国,统一了中原地区这个盛大的局面。

但是,统一了中原之后,再向南方和其他西方北方扩张过程中却遇到了层层的阻力。

司马睿政权渡过长江之后,调整了策略,得到了南方豪强大族的支持,而且,江南地区自古粮多人多,历来比较富庶,经济实力强大,再加上有长江天险,北方的军队对河网稻田地较陌生,水军相对比较弱一些。

所以才会造成的偏安一隅,双方谁也无法吃掉对方的局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