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和约的第二天,慕之丘就带着晋国的使团离开了凉国的首都姑臧城,向心中的目的地燕国进发。
经过两次劫杀,使团人员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动杀,使150多人的使团只剩下了4个人,好在前几天,在等待和凉国签订合约的间隙,他们对使团的成员进行了补充,新招募了一些当地的人员,充作使团成员,干一些诸如搬运,后勤保障等等的活计。
可是,经过了第二次的劫杀,40多人的成员又被杀掉了10来人,现在能够和慕之丘他们一起出发的,也就30来人了。
慕之丘也总结出来了,兵贵精而不贵多。
所以,他也就放弃了从当地再行招募的想法,将死亡人员的抚恤的事情交给了凉国的典客,毕竟,这是在他们地面上发生的事情。
所以,现在晋国的使团只有30来辆马车。
比一个普通的商队规模,大不了多少。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他们带了晋国的礼物,带给凉国的礼物除了交给了凉国典客府收藏之外,还得到了凉国回赠的些礼物,并且,在当地还购置了一些准备送给燕国的礼物。
这些物品不得不用马车来运送,不然的话,把车都能省了。
此去燕国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第一条就是沿河西走廊重新回到陕西境内,经陕西、山西、河北,回到燕国,是一条近路。
另一条道路就是翻越黄土高原,经蒙古高原向北,从内蒙境内,从西到东,直达辽宁境内。
思虑再三,慕之丘还是选了来时的道路。
因为,毕竟这条道路他们已经熟悉了,而且来往的商旅比较多,相对比较的安全。
而走内蒙这条道路,因蒙古高原上面沟壑众多,交通不便,还要跨越茫茫的草原,后勤保障也是个问题。
在走之前的那天晚上,慕之丘又去了道观,在那里,除了那个道观的观主,竟然还见到了混元子。
当然,混元子大师是特意来见他的。
当他命令静玉带着道众一般人将慕之丘送回凉国的首都姑臧城之后,他时刻的关注着形势的变化。
因为,它是从灵丘子师兄那里知道了清风的态度的,尽管他是清风的长辈,但是通过这几天的接触,他对慕之丘也是从心里喜爱。
慕之丘这个孩子虽然年纪不大,却天资聪颖,而且富有谋略,办起事来很有章法,体恤百姓,还有悲天悯人之心,这样的人,作为教主是完全合格的,而作了政治家,对天下的黎民百姓来说,是一个福分。
所以,在得知慕之丘可能离开姑臧城之后,混元子就提前赶到了姑臧城,他要和慕之丘见上最后一面。
慕之丘,照例穿着夜行衣,夜半到了道观,来到观主屋门前,推开门,赫然见到混元子,坐在桌前,他连忙走上前去,作做了一个辑,说到:“多谢混元子大师对晋国使团的帮助,现在我们得以沉冤得雪,并且完成了晋凉两国和约的签订,明天我们就准备出发了。不知大师那里还有什么吩咐?”
混元子笑呵呵的说道:“看见你们晋国使团为死者报了仇,而且还签订了两国的和约,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特别是,你借这个机会,促成了在鸣石山修建洞窟的事,可是做的实在的好事!
尽管这个主要是佛家的事,但是对于我们道家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毕竟佛道释三家的原理都是相通的,所有教义都是让大家来做好事的。
那么,有了在鸣石山上的洞窟的这件事情,西北亲土蕃的一派必然对你们晋国心存感激,因为你们以德报怨,化解了亲土蕃派与亲晋派之间的矛盾,更大程度上避免了朝野之间的相互仇杀,也避免了底下的黎民百姓的相互仇杀。
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慕之丘又拱手作辑,说道:“这件事,还请道长在这里,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多多促成。
毕竟,各国之间现在还是各有需要,相互之间沟通有无,化解矛盾是最好的办法。
其中一些工作,就靠你们道教,帮着多尽一份力了!”
“这个事情就交给我了,你放心吧,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一定会吩咐道众们,对这件事情多支持,并且加以促进的。
我此番前来,除了要见你最后一面,还有一件事情要提醒一下。
因为,你们此行如若去东北的燕国,那么你也应该听说了,清风的师姐、师妹去了燕国,做了那里的主持,你到那里去出使,他们可能会继续给你制造一些障碍,所以,你们心里要有所提防,要吸取在西北受到重创的教训,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慕之丘说道:“多谢道长的提醒,这件事情,上次这个道观的观主已经和我说了。
对了,你们各个道观的观主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很有见地,而且做事、为人都是擅长,还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多提拔任用,我想对贵教的传播是很有用的。”
观主听了慕之丘的推荐,在旁边谦虚地说道:“我只是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小友你谬赞了!”
混元子听了慕之丘的话之后,说道:“对观主的能力,我是心里有数的,下一步他将被派往总坛,负责更重要的事情。”
实际上他这是变相的接受了慕之丘的建议,肯定了观主的成绩。
观主心里对慕之丘很是感激,他想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自己一定要有所建树,才能对得起慕之丘和混元子的器重的。
慕之丘想到自己还有慕容霸这个身份,回到了燕国之后,尽管会受到大哥的打压,但是二哥此次回去之后,一定会将他的想法转达给父皇慕容皝,他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有了父皇的庇护,那么自己暂时也就没有什么好烦心的。
当然他知道,一切还得靠自己,但是善于运用各种力量,让各种力量为自己所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成统一战线,在不同的阶段是必须的,必要的,是取得胜利的保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需要团结的对象,该打压的要打压,该拉拢的的要拉拢。
自己的翅膀硬了,有了自己的势力,那么大哥也不会轻易对他动手的,也会有所忌惮,一旦父亲慕容皝在百年之后,也就没有性命之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