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0章 东临碣石(1 / 1)凤皇玄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慕容霸听了慕石雨的建议,觉得有道理,但是,他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派人去将张飞虎也找了来。

问过赵氏同样的问题,慕容霸叫慕石雨向张飞虎又问了一遍。

关于晋国使团如何走的问题,张飞虎和赵氏在出发之前,武掌柜给他们四个人都做了培训,

怎么来回答,他们都已经有了预案。

所以,被选中的两个人的回答都是差不多,都是倾向于先向海边,然后沿辽西走廊到燕国都城的路线。

当然,慕容霸也倾向于这条路线。

从现代的沈阳进京无非就是这两条路线了。

北路就是从北京到河北承德,再到辽宁的朝阳、阜新,到达沈阳。

南路就是从北京到天津,再到河北的秦皇岛,然后经过辽宁的锦西、锦州,再到沈阳。

当然,这两条路线都要经过东三省的中心,辽宁省的中心城市沈阳。

当然,沈阳是东北的中心,这可都是清朝以后的事了。

在这之前,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是两个,一个是狼水北岸的朝阳,另一个是辽水北岸的辽阳,而沈水北岸的沈阳,此时大概还只是一个乡村。

这两条路线慕容霸在现代都曾经走过。

北路相对路途比较近,但是,要穿越崇山峻岭,特别是辽西丘陵地带,坐火车要走很多隧道,走高速也有很多隧道。

在现代有火车和高铁,还有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但是要是走北路的话,那可困难是相当多了。

而走南路,从北京出发,经天津,到达河北的山海关,之前都是一片大平原,走起路来很是顺利,特别是他们的马车和骑马倒是适合走的。

而山海关呢,扼守着燕山山脉和渤海的交界,从山海关到渤海,再到锦州之间,辽西丘陵和渤海之间就是狭窄的通道,就是辽西走廊,现代的公路和铁路都是走的这条路线,公路和铁路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二十米到一百米之间。

所以,南路无疑是最适合晋国使团走的了。

但是,慕容霸为什么还要和这两个向导商量呢?

第一个,他要了解的是,此时的古代的道路,和现代的道路究竟有多少区别,有没有什么地震等原因造成了地质条件的变化,使古代与现代的道路山川有所不同。

第二个,他也要考验一下这两个向导,在走北路还是走南路的方向性问题上,他们有没有故意把使团往歧路上引。

当然,从中也就能看出他们的向导是不是合格的问题。

从目前他们两个人的表现来看,还是正常的思维,没有表现出来他们的与众不同。

商量好了行进路线之后,慕容霸当天晚上召集袁凯、慕石雨等上层和中层的管理人员,将第二天的工作安排了一下,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

第二天早晨,使团吃完早饭,收拾完毕之后,就沿着大道浩浩荡荡的向南出发了。

当然,路线就是按昨天晚上商量好的路线,离开了范阳城向东南出发,直接奔海边而去。

由于使团人多,是再加上一些辎重的拖累,所以使团一天也就走了100来里地,而且还是晓行夜宿的赶路。

这样走了三四天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渤海的岸边。

现在来看,张飞虎,赵氏他们两个向导还是合格的,他们指明的路线,既是相对比较近,免去了一些绕弯,而且还是符合实情,适合于晋国使团这种带着车辆行进的大队的商队所行进的路线。

于是,一道靓丽的景象出现了,一个四五十人的队伍,有骑马的,有驾车的,有坐车的,一律带着斗笠,蒙着面纱,在范阳与辽西群之间的大路上行进着。

前面开路是四匹马,后面压阵是四匹马,中间还间杂着八匹马,当然,马身上还都有骑手。

最中间是四辆带篷的马车,里面分别坐着慕容霸、袁凯和强若水,而其中一匹马车,却是空的,里面没有坐任何人。

慕容爸让人在里面装上了100斤粮食,也就是两袋米。

所以,这样几辆车的配载都是一样的,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什么,而驾车的驭手们也感觉不出来什么。

可是,三个人坐四辆车,按什么次序坐呢。

一直到出发之前,慕容霸才会临时指定,每个人坐哪辆车。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具体为了防范什么,他也说不清楚,但是,莫名的防范意识,还是在关键的时刻救了他们。

因为慕石雨提醒他那几句话,他是一直记着的。

在轿子的后面,就是几辆拉满了辎重的马车。

车上拉的当然是他们准备送给燕国的礼物,和携带的必要的生活物资。

从凉国收到的礼物、从赵国收到的礼物,都已经让回去的王乾、陈诺他们回晋国的时候带回去了。

这些就是使团的全部阵容。

一般的情况下,慕容霸坐第一辆马车,袁凯坐第二辆马车,强若水坐第三辆马车,而第四辆马车是空着的,今天早晨他们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么坐的。

可是,快到辽西郡,也就是现在的山海关附近的时候,慕容霸的心却有些不安,说不出来是哪种感觉。

难道今天会有什么变故吗?可是已经快到海边了。

此时的山海关,还没有坚固的城墙,但是却有秦时的破旧的长城,以及姜女庙。

眼看着要到了燕国的地界,慕容霸的心悬了起来,于是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他借口下车休息,在上车的时候,他调整了一下车辆行进的顺序,将最后一辆车调整了到了最前面,替代了自己的位置,然后他在第二辆车,袁凯第三辆车,强若水则在第四辆车。

此时已到了草长莺飞的四月天,远处的山上和路边的山丘上桃花开满树,正是美丽的春天,桃红柳绿的季节,使团的人员的眼神都被路边的美景吸引了,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张飞虎和赵氏,一个被安排在最前面的马上,另一个则被安排在最后压阵的马上,因为他们两个是向导,那么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都是为了让车队不至于走失。

走着走着,前面视野里,出现了一座石山,大约有四五百米高,从地理位置上判断,大概就是碣石山了。

四外都是平原,南面是海,山与海之间有一条狭窄的通道。

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使团的人员被美景和大海所吸引。

很多的人并没有见过大海,听着哗哗的海浪,不禁心中赞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