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5章 朝堂辩论(1 / 1)凤皇玄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慕容霸离开了驿馆,准备回到皇宫,去劝谏自己的母后和父王,认慕石雨为干女儿,给袁凯和慕石雨赐婚。

慕容霸知道这件事情必须在今天晚上就完成,那么,明天在朝堂之上,燕王接见晋国使团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宣布了。

这个时机和环节的把握是很有讲究的。

宣布早了,不合适宣布晚了,也不合适。

所以,想来想去,慕容霸认为父王在明天接见晋国使团的时候宣布,是最合适的。

于是,慕容霸连夜进宫去请命了。

第二天早晨,袁凯和慕容霸两个人,带着几个随从,早早的就起了床,吃过早饭,带上礼物清单,准备好之后,来到了大棘城的王宫,在门外守候着,等待着燕王的宣召。

而燕国的朝臣们,却早早的就已经上了朝。

燕王慕容皝来到了金殿上之后,文武百官纷纷朝贺,慕容皝摆摆手,让大家平身。

然后,中官,也就是所谓的太监,开始他例行的宣诏:“各位臣公,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这时,燕国的典客皇甫贞出班奏道:“臣皇甫贞有本奏!”

“呈上来!”慕容皝说道。

中官走下去,到皇甫贞面前取了奏折,用托盘托着到了慕容皝的面前。

看到慕容皝打开了奏折,皇甫贞上奏道:”臣皇甫贞有本奏:晋国使团迢迢万里从南方来到我燕境,他们是和平的使者,来转达晋国皇帝的意愿,希望与我燕国签订和平条约,两国永续友好!

现晋国使团与我燕国典客府,对相互交换的拟签合约的文本,已经达成了初步一致的意见,今日请求陛下接见晋国使团,将签订合约之事定下来。

“好!准奏!宣晋国使者上殿!!”慕容皝说道。

中官尖利的声音再次在朝堂上行响起:“宣晋国使臣晋见呢!”

声音从大殿里面一直传到了朝堂门口。

在朝堂外面等候的袁凯和慕石雨两个人得到了征召,在中官的引领下走进了朝堂。

此时,慕容霸已经转换了身份,他早晨随着燕国的大臣们,一起到了金殿之上,在朝堂之上

等待着晋国使团的晋见。

袁凯和慕石雨到了大殿上之后,向着慕容皝长施一礼,道:“晋国使臣袁凯、慕石雨拜见燕王!”

“免礼,平身,赐座!”,慕容皝大声说道,“贵国使团,不远迢迢万里来到我北燕荒凉之地,不知有何大事?”

袁凯朗声答道:“晋国使臣袁凯奉晋王司马睿之命,受正使慕之丘委托,前来出使燕国。

晋王素闻燕王慕容皝,有经天纬地之才,在北方休养生息,开疆拓土,守护四方,为黎民百姓造福,是我晋国之福,是燕国百姓之福!

此次奉晋王天子之命,愿与燕国交好,签订和平条约,护佑众黎民百姓,对赵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希望能够达成所愿!”

袁凯在朝堂里,将自己此行的来意和燕王慕容皝,以及在坐的朝臣说了一遍。

慕容皝听了袁凯的上奏,满面微笑,微微颔首。

但是他却没有立即拍板决定,而是,询问朝臣的意见:“各位爱卿以为如何?”110文学110x

此时,丞相封奕出班奏道:“此次与晋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对我燕国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封奕说完此言,朝臣没有反对的声音。

各位朝臣你看我,我看你,其实,他们心中都明白,签订合约是慕容皝已经决定好的交易,这是任何人都阻拦不了的事情了。

因为,晋国使团的正使是慕容霸,燕国的五王子。

燕王对慕容霸又是封侯,又是赐婚,又是赐府的宠爱有加,群臣们都已经看到了,那么对于慕容霸要达成的事情,大家怎么能够反对呢?

何况,这件事情真的对燕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呀。

所以群臣纷纷跪地山呼:“圣上英明,我等同意!”

“好!”慕容皝看见朝臣没有反对的声音,也很高兴,于是,他就直接下旨意道,“典客皇甫贞听令,晋燕两国签订合约的具体事宜,由你和晋国使臣袁凯商议决定,时间由你们决定,具体事宜由你们安排,尽快完成签约!”

“是,陛下!臣自当殚精竭虑,诚惶诚恐!”皇甫贞领了慕容皝的旨意,跪地表态说道。

“还有什么事情?”慕容皝问道。

这时,大司马韩寿出班说道:“燕王陛下,臣有本奏!”

“呈上来!”慕容皝说道。

于是,内官又将大司马韩寿的奏折呈到了慕容皝的跟前。

“臣大司马韩寿有本奏!

我燕国本为晋国在东北的属地,接受晋国在东北的封号,您的父亲慕容廆被封为平州刺史、朝鲜公。

现在,您继承大统,光绪国祚,自称燕王。

此时顺应了百姓的需求,顺应民意,也有利于晋国在我北方的发展。

不如趁此次的时机,燕晋两国签订了合约,那么,即可派出使节出使晋国,上表表明我燕国愿作为晋国的属国,接受晋国皇帝的册封。

请晋国皇帝正式册封您为燕王,上顺天意,中顺臣意,下顺民心。

此乃良机,臣特作此建议,请大王定夺!”大司马韩寿伏首奏道。

慕容皝心中也有此意,慕容霸也多次,向他提到了这个事情。

只不过,他觉得首先要和晋国签订合约,然后,下一步再提出这件事情。

可是,没想到大司马韩寿也不知道是得到了什么消息,还是自己揣测到了慕容皝的想法,或者是实势逼他这样做,转而主动的在这个阶段就提出了这个建议。

慕容皝听了大司马韩寿的这个建议,未置可否,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看向群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时,太仆王寓出班,说道:“圣上,此议,臣觉得不妥!”

“哦?”,慕容皝没想到还有反对的声音,于是就问道,“说说你的想法!”

太仆王寓解释道:“先王虽然接受晋国的封号,那是,当时的时局使然,晋国当时在中原称雄,我们不得不低头,屈服于司马氏的身世和威望,以及实力的差距。

但是,现在不同了,自从晋国势微南下江南,苟安半壁江山之后,北方群雄并起,淮河以北,中原雄踞赵国,西北有凉国,东北有我燕国,再往北方,还有高句丽和扶余诸国。

况且,晋国和赵国不一定谁为正统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