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王森也是一时失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也曾猜想过,这件事背后极有可能,是秦军在从中作梗。
但是他却不能确定,自己这个想法,到底是对还是错,所以才将这些大臣找来了。
不过现在看来,他感觉自己找这些人,是一个错的决定。
“陛下,臣以为会不会,是秦军将交易的消息,透露了给明军?”
听到这话,王森脑海中像是划过一道闪电,一下子像是明白了什么。
不过,随之而来的又是另一个问题,这样对秦军做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问题从王森嘴里一抛出,原本在下面对秦军,不但进行口头讨伐的吴国大臣们,突然失去了声音。
然后,吴国的这些大臣们,就开始探讨起了,秦军这样做的目的。
到后面,又有人提出来,可能不是秦军做的,然后这些大臣就分成了两队吵了起来。
最后,实在不耐烦的王森,找借口把这些大臣们,给赶出了皇宫。
听完大臣们的争吵,虽然找不到证据和理由。
但王森愈发的相信是秦军,在背后将这个消息,给散布了出去。
只是,秦军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是怎么让明军相信这个消息的等等。
这些问题,却困扰了王森好几个晚上。
几天后,一个锦衣卫在行动的时候,被吴国的衙役给抓获了。
之后从他嘴里得知,吴国同秦军的交易,是锦衣卫从吴国这次交易,选出来的领头人家中所得知的。
王森震怒之下,将交易领头的那人,给抓进了大狱之中。
这下好了,他请了好几次罪,王森都没有处罚他。就在他以为一切都过去之后,却被抓进了大牢。
“陛下,臣是冤枉的,臣没有投靠明国狗皇帝!”
当被带到王森的书房的时候,他直接跪在地上磕起了头,喊起了冤枉。
听到他的话王森不为所动,依旧头也不抬的,批改着手中的奏折。
看到这一幕,跪在地上的那人,心中也愈发的绝望了起来。
“陛下,还请看在师徒一场的份上,留弟子一个全尸,不要祸及弟子的家人!”
说完后,他又是重重的磕起了头,似乎是王森不答应,他就不停止一样。
“哎!”
王森叹了口气,揉了揉微酸的手腕,对着跪在下面的曾经的弟子说道。
“朕不会祸及你的家人,朕也相信你没有勾结明贼,但是此事影响颇大,必须要有人去承担责任,你知道吗?”
听到这话之后,他眼前一亮,连忙又磕了几个头,回答道。
“弟子懂了,谢陛下开恩!”
“带下去吧!”
说完这话,王森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坐在椅子上怔怔的,望着前方笔架发愣。
回到牢房后,他写了一封认罪书,将大部分罪过都揽在了身上。
他在写完之后,从狱卒手中,接过由王森赐下的一杯毒酒。
“呵!”
看着手中的毒酒,他自嘲的嗤笑了一声,然后一口将毒酒灌了喉咙。
可能是灌得有点急,他还咳嗽了几下,咳嗽完之后,将手中的酒杯一丢,他坐回了牢房里床上,倚在在墙壁上。
没过多久,一丝黑色的血液,从他的嘴角渗了出来。
“陛下,他已经死在牢中了!”
听到这话,王森手中的笔停顿了一下,然后又继续在奏折上批改了起来。
“安葬了吧!”
“是!”
进来传话的太监,在回了一声之后,默默的退了出去。
随着这人死在牢中,明军和吴国的交战,也突然的推迟了。
万历需要时间,来大规模的制造出,合格的能装备部队的新式火枪,只是枪管的问题,却迟迟解决不了。
王森见明军没有主动进攻,他也乐得如此。
之后,围绕着后续交易的武器,明军和吴军也是打的不可开交。
最终大部分的武器,还是落到了吴军的手中,但还是有不少被明军给劫走了。
这一次交易完成之后,手中的武器不够武装军队,王森又派人去汉中,向秦军采购了一次武器。
明军也想过各种方法,包括堵着秦军,让他们不能去交易,这种事他们也做过。
只不过,明军被打得很惨,而且武器还是送到了吴军手中。
这以后明军,就再也不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到后来明军发现,光在岸上围堵吴军也不可靠,于是加大了对长江水军的投入,打算在长江上封锁吴军的货船。
在几次交易,都被明军的长江水军,给拦截在了江上之后。
王森也是下令停止了,同秦军之间的火枪交易。
一方面是他拿不出钱来,发展出一支正式的水军,同明廷之间竞争。
再加上,王森也是招募了许多的工匠,慢慢的将燧发枪给仿制了出来,虽然依旧面临了和万历差不多的问题。
他们手里的燧发枪,加上慢慢制造的火枪,只要在不打大的战争的情况下,也是够用了。
对于这件事,李同也觉得有点可惜,毕竟难得的大肥羊就这样跑了。
就这样,整个神州大地,突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寂之中。
三方似乎都满足于,现在所拥有的控制范围,停止了进攻。
但天下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而已,这三方都在等待,秋收结束钱粮入库的那天。
明廷和吴国两方没过太久,他们就一前一后的,解决了枪管的生产问题。
不过,他们还是有点差距的,毕竟明廷的底蕴更加深厚一点。
明廷火器司率先研制出了新式火药,以及将火药纸制定装的防范,并开始进行了定装火药的批量化生产。
万历也按照手册上的东西,从京营里训练出了,第一批合格的火枪兵。
然后借由这些人,训练出来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做到的排队枪毙的军队。
甚至是火器司已经制造出了,最初始的那种机床,用来加工枪械和大炮。
相比起来,王森这边的进度就要差的多了。
不过,王森虽然终止了同大秦的一些交易,但是有些交易却没有停止。
而李同没有闲着,他虽然没有继续向中原进军,但是他却是在向西向北向南进军。
交趾辜负了万历对他的期望,在短短一个月多月,便被灭了国。
这两个月的时间,还是交趾恶劣的交通条件,以及炎热的气候,给第四军造成了些许的阻碍。
第四军横扫了整个东南半岛,将南方半岛基本纳入了掌握之中。
之后大秦就,不断的开始向这些新入手的土地,进行各种移民。
至于这些地方原来的土人嘛,被送入了文明学校进行学习。
男人学习如何快速的挖矿,怎么在铁路工地上,从基础工作做起,女人则是学习针线女红之类的。
而小一点的孩子则被送入了学校,学习儒学中的,一部分比较高(xi)大(nao)的东西,让他们以后做大秦的苟。
大秦官府许下了诸多的好处,才有百姓愿意移民到新领土,当这些百姓到新领土后。
就开始发挥了国人的天赋技能之一,开始了的种田之路。
不得不说,南方半岛的气候真的适合种田,气候湿热水稻成熟快。
六月底大半个交趾,便以及纳入了大秦的掌握之中,然后在清除了占领去的土人之后,第一批水稻就种了下去。
而到了现在这一批水稻,也是到了成熟的时候。
无数的水稻收割机,通过各种交通条件,运到了新领土,开始这次的收割。
站在田边的大秦百姓,看着飞快收割完一片水田的收割机,也是不禁感叹道。
“朝廷居然会将这些神器,借给我们这些小民来使用,而且大秦的官员,也是比前明那些人好多了!”
不得不说,好都是比出来的。
同明廷这些压迫底层百姓的官员们比起来,大秦的官府虽然管的多,但是在百姓心中,却好上了不知道多少倍。
“说了好多次了,这是什么来着...”
听到他的话,另一个百姓一脸鄙夷的看着他说道,只不过说道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忘记了接着该说啥。
回敬了一个鄙夷的眼神,最开始开口的百姓又说道。
“柯学嘛,我知道是科学。
但是,这些不就神器嘛,你以前见过这样,一次收割一大片稻子的东西吗?”
说到这里,他做出了一副牙疼的表情。
“不过这神器,就是太贵了,租一次也是贵得不得了,一天居然要一百元,这可是相当于之前的一两银子了啊。”
“你都说了这是神器了啊,租神器用肯定不便宜啊。”
“也是啊!”
两人就这样有说有笑的,时不时走到田边,去看一下到底有多时稻子了。
这样的谈话,发生在新领土,各个正在收割的场地之中。
汉中,在交趾新领土水稻收割前,李同的办公室中。
周行正在给他汇报,新领土第一批粮食的预估产量,
“预计能收获水稻,大概在两百万吨左右,接下来我们将不会再存在任何的粮食的缺口。
当然这只是主食,肉类蔬菜这些方面,依旧存在极大的缺口,但是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张,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李同听完之后,也是放心的点了点头。
一直卡在他脖子上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