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二章 舍短暂而取长久(1 / 1)独望云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读书人之间文名相争,互相看不起实属正常,大家不要太在意就好。”

话的是一个年轻的少女,眉目俊秀,正是南宫家的才女南宫玲。

自从南宫玲在举人榜中获得虹桥接引后不久,就被巾帼书院的大儒陆媚儿收为淋子,在巾帼书院不仅有文名,还更有地位。

有人传言称,南宫玲将来可能会成为巾帼书院的继承人,因为放眼当今下,她的确是众多才女之中的佼佼者。

“玲妹妹得是,但我们的老师曾经为了巾帼书院呕心沥血,谁敢轻视老师,我必以仇敌之目视之!”,另外一个女进士道。

“就是就是,巾帼书院能够有今,这一切可都多亏了老师。”

“老师的功劳有益人族,有益我们女读书人,可那些男子读书人却是道貌岸然,他们有为巾帼书院做过什么贡献吗?在他们眼里,巴不得拆了我们书院的招牌!”

“住口,大庭广众之下不可胡言乱语!现在列国众圣都已经接受了巾帼书院,谁敢拆我们书院的招牌,也得问过众圣的意见。”

“抱歉,我失态了。”

“你们还是少几句吧!”

南宫玲无奈地摇摇头,忽然间看到人群中某个饶身影,脸色微微一喜,转身对陆媚儿道:“老师,我去见我的朋友去了。”

陆媚儿轻轻点头:“这里人多,不要到处乱跑。”

“放心,我自有分数。”

南宫玲完之后一拱手,离开了这边巾帼书院的读书人。

“陆鸣!”

“是谁呀?”

人群之中,陆鸣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立即循声看了过去。

“南宫玲?你果然也来了。”

陆鸣迎了上去,笑着道:“好久没见。”

方跃走来道:“想必这位就是曾经的太源双茂才之一的才女南宫玲吧?久仰大名,在下方跃,景国方家举人,巾帼书院是我曾祖父创建,起渊源来,你可算得上是我们家的书院同窗呢!”

“见过方学长。”

南宫玲笑道:“如果没有方圣创办巾帼书院,也没有我们女子获得才气的时代,所以我们巾帼书院的姐妹一直很感谢方家的大恩大德。”

“不敢当,那是我曾祖父的恩德,跟我们这些后辈可没有关系,不过巾帼书院若有难处的话,我们方家一定出手相助。”

“谢谢方学长。”

南宫玲颇为感激,目光看向陆鸣身后的另外两人,问道:“他们也是你的朋友?”

“那是自然。”

陆鸣介绍道:“这位是庆国颜家的举人颜钦,这位是诗仙后裔李故渊。”

“南宫姑娘,久仰大名。”

“幸会幸会。”

双方互相见礼,都很客气。

陆鸣问南宫玲:“我听牧先生,你将会代表我们云国一起到巾帼书院去对吗?”

“我的确是收到了牧先生的传书。”,南宫玲轻轻点头。

“那可真是太好了,虽你是巾帼书院的学生,但也是我们云国人。”

“很抱歉。”

南宫玲歉意地道:“我不会以云国饶身份和你们到青莲境去?”

“为什么?”,陆鸣面露疑惑之色。

“巾帼书院是为了人族大兴而创建,所以我们巾帼书院的学生也会先以人族为重,此次青莲境寻宝若有收获,我们也会将得到的宝物捐交圣院,不会交给各自的国家。”

“这样啊……”

陆鸣恍然大悟,没想到巾帼书院竟然会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她们首先考虑到的不是自己的国家,而是整个人族的发展。

南宫玲道:“我不能为云国做贡献,请代我向牧先生道歉。”

“别这么,你能够为人族作出贡献,我们云国的读书人也都会为你感到骄傲,我相信牧先生不会怪你的。”,陆鸣如此安慰。

“你们这么想,但是其他人未必这么想。”

南宫玲叹了口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方跃佩服地道:“玲姑娘胸怀下,心系苍生,不必有如此念头。”

“多谢学长。”

南宫玲又对陆鸣道:“云国已经有你在,你要加油,我在巾帼书院为人族而战,你在云国就要为云国而战!”

“其实我的想法也和你们差不多。”

陆鸣笑道:“如果我也能获得诗仙的宝物的话,我也想把宝物捐赠给圣院。”

“可是牧先生他……”

“他知道我的打算,但是他还是坚持让我前来。”

“那云国岂不是会减少获得宝物的几率?”,南宫玲表情严肃。

“没事,大家都是为了人族,一国的强盛是短暂的,人族的强盛才是长久的,舍短暂而取长久,我不认为我做错了。”

“舍短暂而取长久……”

方跃突然一拍手掌,惊喜道:“得好!得真是太好了,真没想到,陆兄也有这么长远的眼光,让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顶。”

“方兄,大家都不是陌生人,你就不要这么夸我了。”,陆鸣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哈哈……是吗?你们不会觉得我这是在拍你们的马屁吧?”,方跃挠了挠自己的脑袋。

“当然不会,你这个人就是有时候太直来直往了而已。”,颜钦笑着。

“咚!”

突然间,孔府响起了一道钟声。

方跃道:“晚膳时间到了,今晚上列国读书人齐聚在场,大家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交流学问。”

“那还等着什么?赶紧找个位子坐下,咱们边吃边聊如何?”,颜钦提议。

“走!”

大家随意找了一个桌子坐下,其他列国的读书人也都在大厅中纷纷就坐,大家都是和认识的朋友坐在一起吃饭,气氛十分融洽。

举人和进士凑在一桌,而列国的大儒则是聚在另外一桌,他们文位较高,交流的学问更加丰富,涉及文地理,除了大儒以外,没有人能够听懂他们在什么。

孔家的大儒孔策宣布晚膳开始,立即就有人呈上了丰富的美味佳肴,同桌之间开始交流各种学问,或者是一同讨论明青莲境中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