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老臣以为如今不应该急于赶回西安。而是应该等一等,相信西安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朱樉听到胡惟庸的说法,顿时皱眉。
通过李三的描述,赵敏显然超出了自己的心里底线。
明目张胆下令攻打匠户卫,并且关闭西安各大城门。毫无疑问,朱樉可以肯定。赵敏后续的大动作,将会让他都不敢想象。
因为朱樉清楚,赵敏的胆子同样大的没边。
赵敏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的目的是什么?朱樉在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
真要造自己的反?
朱樉摇头否认。赵敏可不是那么天真。毕竟他这个货真价实的秦王还没死,西北还是他在当家。
而且,朱樉认为,赵敏不至于会造自己的反!
因为朱樉自信,只要他站出来一亮身形。那么大多数人,以及被赵敏蒙蔽反水的士兵都会反正。
“老大人不懂,西安事急,已是刻不容缓。”
朱樉不听胡惟庸的建议,说完后又走回李三所在的位置。
朱樉的转身离去,让胡惟庸尴尬不已。
朱标问胡惟庸。
“胡大人,莫非不是蒙古扣边?”
胡惟庸点头,对朱标道。
“太子殿下,老臣猜测。应该是秦王妃重演当初的东进事件。”
朱标听到东进事件,立刻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他有些惊讶的说道:“赵敏又要造反?”
朱标想到赵敏要造反,并不紧张,仅仅只是惊讶而已。
因为朱标与朱樉的想法一致。赵敏造反,无疑于自取死路。
他这个二弟,唯一让他们父皇称赞的地方就是。朱樉紧紧抓住兵权不放手。
胡惟庸听到朱标口中说出造反一词,摇头否定。
赵敏,这个年纪轻轻就在西北拥有无尽人望的蒙古王妃。可不是凭借着秦王妃的身份,在西北大地上赢得百姓的尊重。
居胡惟庸的了解,赵敏在民间的威望不下于朱樉。是她靠着个人的智慧和实力成就的。
赵敏不是一个花瓶,不是靠着秦王朱樉的光坏,受到万人敬仰。
特别是西北能成为万国通商的口岸。从而增强西北的经济,改善百姓的衣食住行。赵敏一个人几乎就占据一半的功劳。
“胡大人以为不是?”
见胡惟庸摇头,朱标再次开口相问。
胡惟庸毕竟是担任过大明丞相。他的才能以及阅历和眼界,朱标是自愧不如的。
正是因为有着不耻下问的朱标,才会被文武大臣们认可为大明二世接班人。
所有大臣都明白,一个皇帝能尊重臣子的意见。不仅是社稷之福,同样也是他们的福气。
乾坤独断的皇帝,往往都有贴有一个残暴的标签。
“秦王妃不会造反。”
胡惟庸一口肯定。
“太子殿下,您应该知道。秦王殿下为陕西都指挥使。”
朱标当然知道朱樉这个身份。他们兄弟在潼关相见时,朱樉还是以这个身份向他行礼的。
见朱标点头,胡惟庸继续说道。
“秦王殿下一旦振臂一呼,秦王妃唯有束手就擒。”
朱标再次认可。这也是朱标为什么会认为,赵敏造反,自取死路。
作为西北最高军事主官,又紧抓兵权的朱樉。能在西安与南京的父皇唱对台戏,不就是依仗他手中的三十万大军吗?
朱标可是听到父皇朱元璋说过,如今陕西的三十万卫所驻军。到底是听命于朝廷还是朱樉,朱元璋已经不敢确定。
“连太子殿下和老臣都清楚,秦王妃想必更加清楚。太子殿下还认为,秦王妃会造反吗?”
朱标点头,确实。赵敏这个被父皇和母后都认为是精明的女子,不可能做出飞蛾扑火的举动。
“老大人认为秦王妃的目的是什么?”
朱标接着发问。
然而胡惟庸并不回答朱标。他心中十有九可以可能。赵敏的举动,必定是要割据无疑。
因为从西北整个大局上来看,西北要是能摆脱大明实现独立。秦王朱樉的一系列举措才能名正言顺,实现大义在手的一面。
毕竟西北的政策,与大明已经是南辕北辙。不在一条路上。
对赵敏的行为与做法。胡惟庸心里非常佩服。
毫无疑问,赵敏一介女流比他这个丞相的魄力强了不知多少倍。
赵敏要割据,不是为她自己。他胡惟庸要变法,同样不是为了自己。
建议朱樉不急着回西安,那是因为胡惟庸认为他与赵敏,是同一种人。他已经失败,但是他想助赵敏一臂之力。
毫无疑问,现在的赵敏,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拖着朱樉回西安的时间。
既然西安有将领突围来寻找朱樉。那么胡惟庸肯定,赵敏的计划要提前了。
依胡惟庸自己的估计,赵敏对外发布独立的宣言。应该就在这一两天之内了。
“太子殿下,我们一起过去看一看。听一听西安将领带来的消息如何?”
胡惟庸绕过这个问题,手指朱樉所在的位置。对朱标建议道。
朱标心中始终想不明白赵敏的目的。听到胡惟庸的话,自不反对。
或许,能从西安来的将领口中得知原委。
从西安突围出来的李三的旁边,这时已经有军医前来为李三诊治。
朱樉见到李三双目紧逼,再次皱眉问军医。
“他死了?”
军医回答道:“大王,这位将军无性命之忧。只是他太过疲惫,已经昏睡了过去。”
也是,虽然西安距离蓝田县不过五十里路程。可是,李三从西安出来后,是直奔潼关而去。
这样一来一回,又有追兵。足用了三天时间才找到朱樉所在。
而在这三天时间里,李三几乎就没有怎么合过眼。
朱樉听后,对军医命令道:“让他马上起来,现在没有时间给他睡大觉。”
军医遵命,随即从他自己的行囊中取出几枚银针。以中医独有的针灸之法,将银针刺入李三的几处面门穴位。
当三枚银针插在李三面容上后,效果是立竿见影。李三的双目微动,随后慢慢睁开。
“大王,西安,西安……”
一直牢记自己寻找朱樉报信的李三,见到朱樉后。再次重复着西安事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