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进入早春二月,这个时节春意也开始正式回归应天左近的大地。除了四处新抽出的嫩芽和含苞的花蕾之外,应天城中的年轻或者不年轻的士子,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管是内城还是外城,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青衫直裰的身影。毕竟二月底到三月即是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及殿试时间,各地乡试的举人自然是纷至沓来,争取这三年一度最为残酷,也最为公平的鱼跃龙门的机会。
这些人也确实都是天之骄子,如果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些人都至少是省级高考的前几十名,不论年龄大小,都是值得让人尊敬的殿堂级学霸。而这些人也不像后世的高考之前,全员沉迷于突击,反而大多数是在外各种浪,三人一小群,十人一大群,咏怀情、伤古今,拜前辈、见亲戚,时不时再组织个诗会之类的。
细细想来其实也不奇怪,所谓科举一途,尤其是在这最后的会试和殿试上,要说把握实在不好说,除极少数真正惊才绝艳之辈外,更多的人即使是学霸,也不得不考虑一条后路。若是能在这京师或是文人圈子里搏出一个名号,甚至被哪位前辈看重拜入门下,更甚至有未婚者或者已婚者,被某家达官显贵看上招为东床,虽不如及第荣耀,却也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再说了,即使考中,也并非是终点,反而只是一个起点,将来要在这官场上混,各种大大小小的关系,自然也要维护好。
而对于徐钦来说,不用参与这种生死搏杀简直再美妙不过了,如果真要他再去寒窗苦读个十年八载,学的还大多是除了吹逼之外么什么卵用的东西,非把他给逼疯不可。
只是身为帝国高级官员,这种政治上的大事,也并非与其完全无关。
“所以,朕打算让你领锦衣卫,率同应天府、五城兵马司,保障春闱会试及殿试期间应天城内外的安全和秩序。”在当日的早朝之后,朱元璋将徐钦叫到了御书房,进而吩咐道。
“臣领旨!”
“你要多多熟悉调度,留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陛下放心,臣明白!”
这下徐钦算是明白了,原来朱元璋一直迟迟压着不对蒋瓛动手,是在等着这样一个机会。
借着这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要他先尝试着大规模的对锦衣卫进行一番调动,一来是验证徐钦这段时间以来对锦衣卫的掌控具体达到了什么程度,二来也是能让他借机对锦衣卫的中下层建立真正的职权联系,并判断和掌握他们的状态。
这也算是一种非常稳妥的交班方式。毕竟空降一个领导去某个单位,光是挂着一个头衔,究竟对下面的人有几分控制力,可不好说。而最简单的办法则是先委派一件事下去,让这个空降的领导把单位里的人大范围地调动一番。一来可以直接看到控制效果,二来这样其实也是加强相互之间的关系,毕竟这样一番调动之后,上下级之间就已经建立了事实上的指挥和执行体系。
徐钦回到锦衣卫衙门,将圣旨精神传达通知之后,蒋瓛的脸色突然变得很差,而其他几位堂官则是露出一种很微妙的表情,看样子怕是都想到了这一点。随后,在锦衣卫衙门里有一种紧张气氛突然蔓延开来,与此同时,大家也打起精神,准备做好这关键的一岗。
陆同知和赵佥事跑得飞快,找来了卫里的经历文书,马上就开始全身心地帮徐钦准备相应计划,各个千户官也踊跃请缨,差点儿没直接因为这个原本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打起来。就连性子极为淡然,或者说有些阴郁孤僻的罗佥事,都积极地表达了自己随时准备听从指挥,为帝国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意愿。
完全保持淡定的,唯有蒋瓛,因为他很清楚,春闱之后就必然是皇帝对他动手之时,这也是无法改变、甚至无法抵抗的,只能在此静静等待,并默默祈祷徐钦能遵守诺言。
这头说到会试安保,其实锦衣卫已经参与了不止一次这种工作,也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并且这次会试人数和时间上都和以往变化不大。什么时候开始强化城内治安、准备检查会场、守卫会场、保卫考试、护送试卷等一系列安排迅速展开。需要调集多少人手,应天府和五城兵马司能提供多大的支持、如何联络等方面的章程也很快拿出。
至于最后,要调哪些部队,具体什么时候执行哪部分的勤务,则交由徐钦来拍板。
另一方面,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或者可能出现的意外,也都要做好防备预案,这些虽不用徐钦全部亲力亲为,但也绝非当个甩手掌柜即可的事。而且考虑到对于这件事之后的走向发展事关重大,徐钦也不由得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转向了这边。
平日里,莫说是徐钦,就算是一般的锦衣卫也不会参与巡城工作。但由于现在他也要兼管城防安全和治安情况,因此没事的时候徐钦也必须要亲自领兵巡城,至少是做出一个姿态。
所谓穷文富武,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也不尽然,至少说真正的寒门才子仍是相对少数。
毕竟在封建王朝时期,生产力极为落后,无论是书籍还是笔墨纸砚,没有哪个是便宜货,而且真正的穷人家,也很难接受让一个壮劳力完全脱产。哪怕政府对秀才级别的优秀读书人就有一定的补偿,可在生存和发展这两个选择面前,也是极为痛苦的。
所以到了参加会试这个级别的举子当中,富家子弟、官家子弟仍为多数,年少轻狂自是常理,再加上京中权贵高官,也会附庸风雅,或者说抱着暗中招揽一些可用之人的目的,因此各种经宴、诗会层出不穷。秦淮两岸、莫愁周遭,较平日热闹得多,而这一区域也是徐钦和锦衣卫的重点看护区域。
毕竟“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可不是白说的,尤其是几杯马尿下肚后,这狂士性子一起来,谁还管这里是天子脚下、权贵成堆?甚至就连大多权贵也都在这个档口绕着他们走,免得惹上一身骚,总归是不值当。
说是巡视,其实徐钦也不过是带着一群锦衣卫在这个区域随便晃一晃。以他的身份地位,总不至于真的去给这些举子们站岗,更多的是向皇帝陛下表明自己在认真办事的态度,而且也可以趁机宴请这些锦衣卫的属下,小小施以恩惠绝对是收服人心的最佳办法。反正母亲大人也暗中特意跟他交了底,这莫愁湖畔的太白楼随便吃,吃完签个白条就行,嗯,看样子这应该又是徐家的产业了。
由于这段时间徐钦经常带人过来,这掌柜也绝对够精明的,干脆就把楼里最好的位置一直给他留着,一旦徐钦带人过来,都不必吩咐,直接进最好的包厢,好酒好菜直接管够。
“来来来,小公爷,卑职敬您一杯。”
今日跟着徐大少巡城的,是以千户官李朻为首的分队,当中还有李朻的副千户陈襄,以及整整六个李朻手下的百户。这样的军官阵容,带着仅仅两百人的锦衣卫队伍,明显是严重超标的配置,不过想想有徐大少这个大佬在,下面中级军官配置超标,也就很正常了。再加上徐钦的马牟头子孙百户和韩栋等护卫家将,便组成了这支算不上短小,却也足够精悍的队伍核心。
“李千户不必客气,诸位兄弟跟着本官巡城都辛苦了,该是本官敬诸位。”
“不敢不敢,小公爷辛苦。我等肝脑涂地,必誓死以报。”
李千户的话,瞬间得到了在场十来个人的一致赞同和支持。
这誓死以报徐钦肯定是不信的,不过有这层酒肉朋友的关系,加上自己的身份,想来对这一群锦衣卫中级军官的掌控还是极有帮助的,这也就够了。
这太白楼虽是私家酒楼,规制远不如醉仙楼等帝国官营酒楼一般豪华,但作为徐家的产业,其标准并不低,地段也正处在莫愁湖和秦淮河相连的湖口水道旁,从意境格局上甚至更胜醉仙楼一筹。从徐钦他们所在的三楼临湖窗口放眼望去,大半个莫愁湖,以及周边数里的繁华秦淮、莫愁烟云尽收眼底。尤其是在入夜之后,万千灯火流光溢彩,其独特的韵味实不输后世的满城霓虹。
现在这个时间点,也正是宵禁前最为热闹的时段,秦淮河及莫愁湖上精美的画舫来往穿梭,尤其是湖上几艘最为庞大豪华的大型画舫,想必是某位大人物组织的流动诗会,高声唱和与隐隐约约的诗文朗诵声,又为其增添了一缕儒雅墨香气韵。
正当徐钦盯着那艘最大最豪华,也是欢声最多的那艘画舫的时候,船上突然好像起了什么争执,两位年轻士子起先好像是激烈地口角,然后突然扭打在了一起,最后竟有一人被打落水中。徐大少当即就站了起来,李千户等人见状,自然也二话不说跟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