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阳关炽烈将光辉洒在大地之上。
拓跋推寅擦了把光脑壳上的汗水,打马到和连身旁,气喘吁吁的说道:“大王,咱们入境被汉军发现了,之前放出去的斥候回报,说是从上郡高奴城已经聚集了一万汉兵,准备前来阻击我们。”
和连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说道:“咱们三万大军,虽然能出其不意的进入北地郡,但这么多的军马兵卒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之前我让你们化整为零的分布在边界之外,汉人重心又在雁门,当然不会发现我们。现在合军一处,而且已经突入汉境两日,自然会被发现。”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是否以逸待劳,找个地方伏击汉军。”
和连不屑的撇了撇嘴,瞅了拓跋推寅一眼。“别说汉军只有一万人,等过了六盘山,就是再来一万汉军,又岂是我鲜卑骑卒的对手?”
拓跋推寅讪笑一声,对于和连的话只能应声附和。“既然如此,那我就赶紧急速行军通过六盘山,到时候一片平原之地,就是我们纵横之时了。”
看着拓跋推寅一脸急切的样子,和连说道:“之前两日都是你们索头部落的猛士在前急行赶路,现在汉军位置既然已经查明,就我领部下之人在前军先行,你们随后保存体力。”
听到和连的命令,拓跋推寅不敢反驳,恭敬的领命返回自己的军中。
看着拓跋推寅佝偻的背影,和连冷笑一声,自言自语道:一听有钱财可抢就往前面冲,还敢忤逆我的意思,不想返回东部。哼!西部这边再留下你们索头部发展几年,我这个大王你也要不放在眼里了。
随后和连一挥手,向部下吩咐道:“急速行军,务必今日越过六盘山。”
鲜卑大军犹如一条巨蟒,在山谷之中穿梭急行。先前的斥候向和连回报道:“前方谷口外发现有汉军,我们的斥候队被杀了不少。”
和连稍一惊,心里琢磨着怎么突然会冒出汉军,之前探察的信息,汉军还在高奴城啊,还不到一个时辰,怎么就到了谷口了。莫非是汉人的疑兵之计,亦或者迟滞我军,想给其他援军争取时间。
“有多少汉军?”
“只发现有千余人,在距离谷口前十里左右袭杀我们的斥候。”
听到只有千余人,和连稍稍松了口气,看来更多的可能是汉军的疑兵之计了,就是为了迟滞自己的行军速度。思虑片刻之后,下令继续急行。现如今兵势已成,而且距离谷口也不过一个多时辰的路程,若只因为千余伏兵便下令停止行军,很有可能正好中了对方之计。
山谷顶部,刘和低着头看向谷内,向身旁的传令兵询问道:“张白骑和左校他们是否已经进入山间了?”
“两炷香之前,躲过鲜卑人的斥候探察后,便领两百人下山去了,现在估计已经到半山腰了。”
刘和点了点头,非常庆幸自己当时同意夏育进入军中,并且此番还带其一起来伏击鲜卑人。前两日扎营时,夏育便告诉自己一定要扎营在谷外另一侧,即便路程远一些,也会避免被鲜卑人发现的可能。
此次能让鲜卑人毫无顾忌,直冲峡谷之内,正是因为鲜卑人的斥候一直未察觉到自己的大军所在之地。
和连也正是因此才率众在前,因为之前斥候的探察中他们要行进的山谷周边根本没有伏兵,自己率先在前,即便汉军设伏,那自己的前军也可以冲出谷内,被伏击的也是拓跋部落的索头部那些人。
而此时夏育正领着一万兵卒在谷口布置拒马阵,由几根粗壮的树干搭建而成,前端斜着突出一排树干,凸出的顶部被削成尖锐的锥型。下面支撑的木桩被深埋于地下,以抵挡奔驰快马的冲击之力。
大大小小的拒马有十多排,尤其最前面就摆了三排,后面是举着大盾的兵卒,保护着错落在拒马阵中的弓箭手,而且每个弓箭手旁边还有一名长枪兵和大刀兵。
和连的大军正在逐步接近谷口,突然之间和连身上打了个冷颤,心头顿时闪过一次阴霾。这时前方探察的斥候飞奔而回,面露急色对着和连呼喊道:“谷口万余汉军正在布阵,准备伏击我军。”
“万余汉军?不是在高奴城么?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谷口之外?”
气急败坏的询问了两句后,和连立即冷静了下来,一番思索之后意识到所谓高奴城的汉军可能才是疑兵之计,就是为了让自己放心的走入六盘山的山谷内。但汉军为什么不在山谷内伏击,而是选择难度更大的山谷口。
“汉军到底有多少人?”
“估计有一万人左右。”
和连扭头看了看身后,现在自己停下让拓跋部变为前军来冲破汉军的伏击已经不可能了,不仅仅是因为山谷之内调军不便,更是会影响自己身为鲜卑大王的威望。
自己的前军现在也是一万五千人,而且全是弹汗山王庭麾下最强悍的鲜卑铁骑。而且既然对方还在布阵,那便是仓促之下想要拦截。只是这汉军选择的位置实在不怎么样,若是狭长谷道之中,或许还有阻截伏击成功的可能。谷口的宽度远大于峡谷之间的过道,在那里布阵只会降低军阵的厚度,若是被冲溃一点,那他整个军阵就会被破掉。
“密集阵型,全力冲杀!”
和连一声令下,大军开始渐渐狂奔。鲜卑人从小与马为伴,每一个人的控马之术都极其高明,在略显狭窄的山谷之内,上万名骑卒有序的驾驭着马随军奔袭。
夏育站在拒马阵内,看着周边还略显青涩和稚嫩的几名小卒,内心稍有一丝激荡。自己原本以为仕途生涯已断,也不愿留在凉州当个罪人。没想到刚来并州,便被刘和委以重任,让自己领兵伏击鲜卑人。此时此刻,夏育想把自己之前的抑郁彻底爆发出去,麾下虽然是屯田兵,战力远不如自己当年率领的悍卒。但自己深知胡人骑军的弱点,此番伏击只要策略发挥得当,必能重创鲜卑大军。
鲜卑人轰鸣的马蹄声已经从谷内传出,夏育高举右臂,纵声呼喊道:“擂鼓!”
汉军的鼓声与鲜卑人的号角声交错而响,掺杂着巨大的骑兵奔驰之声,山谷之内仿佛山崩地裂一般,震耳欲聋的巨响不停回荡。
鲜卑骑兵距离汉军不足两百步,突然间前排冲刺的骑兵一排排的摔入巨大的深坑之中。指挥的鲜卑小帅狠狠的骂了两句,扭头看了眼身后的大军,若是现在减速停下,只会被后面的大军冲垮,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冲刺,同时传令先锋骑卒尽量避开。
中间的和连听到斥候回报,说已看到汉军,但是汉军不仅列出了拒马阵,还挖了好几排陷马坑,前军已经损失数百骑。
现在的和连有些后悔了,自己不该领军在前,可是现在已经晚了,汉军准备充分,又是拒马阵,又是陷马坑。
突然间,和连内心闪过一丝惶恐。自己临时变更南下的方向,就是预防魁头那些人暗中向汉人透露自己的行军路线。之前斥候说汉军在高奴城,自己还觉得汉军反应太慢。可现在汉军还是在第一时间知晓了自己南下之路,而且还设伏了。刚才斥候所报对方还在布阵看来是错误的信息,应该是汉人还在假装布阵,以诱惑自己急速冲过来。
和连刚想下令让大家减速缓行,重新布置战策,却听后军的斥候高声狂呼。“大王,有汉军的伏兵,山谷中间起了大火,我们当前退路已断。”
此时行军在后的拓跋推寅,看着面前的熊熊大火,举手下令道:“立即掉头撤军,山谷内有汉军伏兵。”
旁边另一名小部落的头人询问道:“可是大王刚率军在前,我们后撤的话……”
拓跋推寅冷冷的瞅了他一眼,语气平淡的说道:“大王率领的乃是弹汗山最精锐的猛士,而且现在必然已经行军到山谷口外,平原之地汉军岂是我鲜卑骑兵的对手。现在我们就是尽量减少伤亡,等大王的消息后,再领兵深入。”
那小部落的头人看拓跋推寅神态坚决,当即想到了一种可能,于是不敢再多言。
刚刚爬上山头的刘和看到大火后面的鲜卑人正在缓缓后撤,笑了笑对身旁的丁原说道:“现在和连的大军已陷入死地,等会儿就是丁都尉杀敌建功之时。”
丁原观察了一下山谷内的形势,有些急迫的说道:“那现在即可快速冲下去,打鲜卑人一个措手不及。”
刘和摇了摇头,从身旁属吏手中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后解释道:“我们爬了两个时辰的山,大家的体力已经有些乏累了。现在重要的是隐蔽起来缓步下山,到半山腰休息一个时辰,等鲜卑人打累了,我们再冲下去,到时候杀起鲜卑人来也轻松些。”
丁原看了看远处夏育所率领的万余大军,从高处看更清晰的能观察到拒马阵的全貌,错落有序的拒马摆放了十几排。俯瞰之下仿佛一个巨大的绞肉机,看来这来自西凉的夏育确实有些能耐。不愧是当年跟随段熲的悍将,于是点点头同意了刘和的说辞。
山谷内的和连面目狰狞的高声吼骂着,旁边的人有些焦急,现在进退两难。和连发泄了一番之后,自知形势不容犹豫,便要求众人全力向前冲击,只有冲出谷口,形势自然会发生变化。即便难以取胜,也可以逃得性命,等回了弹汗山再说。
鲜卑人彻底疯狂了,在和连歇斯底里的呼喊声中,一排又一排的鲜卑骑兵拼命的向谷口的汉军军阵冲杀过去。
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拒马阵内的汉军兵卒开始显示出他们面对胡人铁骑临战不足的弱点,在奔腾汹涌的马蹄声下,那些稚嫩而青涩的兵卒显得有些恍惚。
夏育发现了箭矢的发射出现了散乱和停顿,当即一个跨步向前,从令旗兵手中夺过战旗,一边挥舞一边呼喊:“有序射击,杀死鲜卑人。他们闯不过拒马阵,杀死他们。”
阵内的兵卒看到了夏育,靠近的那些人听到了夏育的呼喊声,激昂的鼓声再次有序而高亢的响起,大家努力平复着内心的不安,根据之前的演练一轮又一轮的射出密集的箭雨。
已经损失了超过一千骑卒,但还没有冲进汉军的军阵,和连的脸色由之前的愤怒渐渐变的阴沉,冷静下来的和连意识到了汉军完全是早有准备,这一仗自己肯定输了,从踏入大汉境内那一刻,自己就陷入了死地。
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性命,只要回到弹汗山,尽快重新召集旧部,还有可能保全自己大王之位。和连想到了魁头年轻的脸庞,这个年轻人比他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大哥厉害,硬是拼着中部的那些亲信部族损失惨重也要把自己埋葬在南侵汉朝的路上。
前方的交战越来越激烈,在损失了近两千骑卒之后,鲜卑人终于冲进的汉军的军阵之中。可是林立的拒马阵就是用来专门对付胡人的骑兵,深埋的木桩完全打乱了骑兵的冲阵,巨大的尖刺上沾满了无数鲜卑骑卒的鲜血。
夏育亲自下战场,挥舞着长刀,引领着近百个五人一组的军阵穿梭其中。
“砍马腿,把鲜卑人的马腿砍掉。”
一众兵卒在鲜卑人疯狂的冲阵之下,艰难的维持着前些日子演练的军阵。那时候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胡人骑兵的真正威力,此番要不是和连中计,鲜卑大军体力消耗过半,又加上汉军这边一直算计好的地利优势,此时可能早已被鲜卑人冲破军阵。
鲜卑人犹如爆发的山洪,拼命向谷口冲击,而夏育所率领的这万余兵卒所组成的拒马阵更像是一道堤坝,牢牢的抵挡着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看着前军疯狂不休的冲杀,和连抬头看向了半山腰,突然间神色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