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春正犹豫的时候,朱元璋便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敕沈宝库……钞五十锭,彩帛二十匹。”
初听到敕字的时候,沐春心中一紧。
可是紧接着,他便明白了过来,合着是自己听岔了,原来是赐不是敕啊。
洪武大帝有些小气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才给这么点赏赐,有些说不过去啊。
五十锭钞,也不过就是两千五百贯的宝钞。
按照大明宝钞现在的价值,也就是一千多两银子。这点钱,沈家看不上啊。
别说沈家了,就算是沐春,也有点看不上。
不过话说回来,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就是啥都不赏赐,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啊。
不管怎么样,有赏赐就比没有赏赐强。凭着这个事情,回到云南之后,不怕布政使司的几个老头子不给他面子。
想到可以用这个来要挟布政使司的老官,沐春的心情又好了,脚步也不禁轻快了几分。
跟他一起出宫的魏国公徐辉祖,这时候认不出轻咳了一声,小声说道:“沐兄,此时尚未出宫,还需注意仪态。”
沐春赶紧收敛心神,感激的说道:“多谢魏国公提点。”
曹国公李景隆这时候也开口说道:“之前吾弟李芳英在云南时多亏沐兄照顾,吾在此替他谢过沐兄。”
“好说,好说。要说起来,国公弟弟李芳英,真的不错。聪明的很,我跟他讲述很多东西的时候,都是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实在是令人佩服。”
三人一路闲话,出了皇宫。
而洪武大帝朱元璋,依旧在武英殿中忙碌。
他不走,朱允炆也跑不了,只能乖乖的站在一旁,看着朱元璋批复奏章。
直到午时鼓声响起,朱元璋才放下了手中的朱笔,呷了一口茶,淡淡的说道:“允炆,朕观你今日一直有些心不在焉,何故?”
朱允炆一愣,有些尴尬的说道:“孙臣昨夜读书读得有些暗了。”
“哦?昨夜读了什么书?”
“孙臣昨夜在读方卿家所做的周礼考次。”
朱元璋点了点头,暂时没有考校皇孙学问的打算。只是继续说道:“沐春所言十五万石粮食可供三十万人入滇,你觉得如何?”
朱允炆不假思索,皱眉说道:“户部尚书赵勉言明,尚需三十万石粮食。孙臣也粗略的问过,一人每日食粮一至二斤,因而孙臣以为,户部核算的三十万石,应该是准确的。”
朱允炆只说户部的数量,对于沐春所言的十五万石,绝口不提。
可是他的意思,却是在明显不过了。那就是,沐春说的,不可信。
朱元璋摇了摇头,眼底闪过一丝失望,缓缓的说道:“赵勉所言每日食粮一至两斤,确实没有错误。可是流民,可以不吃那么多。
别说一斤粮食,逢灾年的时候,但凡是一两粮食,都能活人无数!”
洪武大帝终归是草莽出身,对于百姓的疾苦,他是再熟悉不过的。
可惜,哪怕他再节俭,对大臣们再心狠,也终究还是和许多人一样,有着一个观念:再苦不能苦孩子。
因而,皇孙朱允炆自幼在宫中的用度便丝毫不缺,以至于皇孙并不了解民间疾苦,虽然不至于达到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高度,可也足够让朱元璋忧心了。
虽然他以往有时间的时候也曾带着皇孙走出宫门,行走在京师的大街上,可是现在看来,远远不够!
想了想,洪武大帝便开口吩咐:“传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蒋瓛本就在宫中当值,接着传召之后便一路小跑,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跪在了武英殿中。
“蒋瓛,镇抚司中可有历年灾年时各地的详报?”
这种报告,锦衣卫里面有,而且有很多。每逢天灾,都是有可能出现人祸的时候。
作为一个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的天字一号衙门,就算没有天灾的时候,锦衣卫的探子都遍布大明,更何况是灾害发生时各地的报告。
毕竟,大明驿站数百,每一个驿站都是锦衣卫的眼线。
只是,洪武大帝这时候要灾害的详报,是为了什么?难道说哪里有出了事情?
蒋瓛有些担心,小心翼翼的说道:“回禀陛下,镇抚司关于历年的灾情都有一些记载,不知道陛下想知道哪里的,臣也好回去找一找。”
哪里的都无妨,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内容越惨越好。
当然,这话朱元璋可不能说出来。
只是沉吟了片刻,便说道:“京畿、辽东、河南的都取些过来吧。”
京师所在,乃天下繁华中心。
可是老天,并不会因为京师是大明朝的国都便另眼相看,该受的天灾,一样要受。
只不过应天每逢京畿遭遇灾害的时候,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赈济灾民。
一来,避免灾民祸乱,二来,也是因为这里是京师,是天子脚下。
若是天子脚下都遍地灾民,天朝上国的说法,未免有些自欺欺人了。
蒋瓛回到镇抚司之后,只是略一琢磨,便决定按照洪武大帝的要求,老老实实的把京畿附近和辽东、河南历年来所有的密报都找了出来。
镇抚司中一阵鸡飞狗跳,小半个时辰的时间,一个小箱子便准备停当。
蒋瓛不敢耽搁,一个人抱着箱子,急匆匆的就进宫复命去了。
一路上,他心里有些忐忑。
自己可千万别猜错了圣心了啊!
锦衣卫的诏狱已经被朱元璋废了,若是在情报上,再惹得洪武大帝不满……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想想,蒋瓛便觉得自己的后颈有些发凉。
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
忐忑的蒋瓛,抱着小箱子,进了武英殿,规规矩矩的下拜、叩首。
朱元璋从箱子里随手取了几份出来,其中是一份关于河南淮阳县的报告。
洪武二十年,淮阳县水灾,大饥,人相食!
寥寥数字,代表了那一年淮阳县发生的惨剧。
似这种文字,古往今来并不少,文武百官听说过的也同样不少。
可是听说,并不代表他们记得,并不能代表他们能体会那种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