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节、可怜
“来,大侄子,坐这里吃。”钱总喊着。
大家都安静了几秒。或许是大家都在看着这个孩子。
这孩子也不客气,直接就过来了。
毕竟是他自己的家。
“日晷,我都没坐上席,你坐这里给我好好吃。”我以为钱总不知道座次的。。。原来知道啊。
“什么上席下席的,就坐这里吃。”其他几个人打圆场。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这句话一说出来,就体现出来大家在心里还是有上下席之分的。
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大家也很随意。
但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做出了这个行为。不得不深思啊。
“长者令,行勿迟;你就在这里吃吧。我小时候,家人就说,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大家又都安静了,似乎在找话在反驳我。
“在我小时候,家人就教育我,有些位置是不能坐的,要分尊卑,吃饭的时候,长者没有动筷子,我们是不能动的。”我抢先在大家开口之前继续说着。虽然感觉不合适,但是我还是说了。
但是我是对着孩子说的,因为在这里,我是最小的,除了这个孩子。
我不能对着其他人说这些。不然就显的,就你有家教,就你有文化,就你能。
那样反而显的我失礼了。
别人家的孩子,要我插什么嘴。
但是我在这里说教,也不是没有分寸的。话不多,词不锋,言不严,语不呛,点到为止。温和说道,只在引发思考,而不是引发反感。
别因为一句话,把周围人给得罪了。
“这不是因为爷爷吃过走了嘛,爷爷在的时候,我们也不是没有上桌吗,对吧大侄子。”
。。。
其他人为孩子打圆场,但是孩子却没有理别人。。。
说实在的,我不会记得那个孩子的样子,因为孩子的未来还有很多时间去学习去更改。
三岁顶八十,那是一句口头的俗语。一个人的变化,远远是没有办法预计的。
士别三日,定当刮目相看。这样的例子多了。
我记住的是这个家庭。
在中国,为什么能够传承几千年而不断层?
传统,礼仪,礼法的传承,这是不可缺少的。
不求成才,但求成人。多少人的心声。
这个在这里,我不作多说,因为这个在以后的篇幅里,还有“血淋淋”的故事。
“大侄子,上学了吗?”
“上了。”
“上下学都是谁接送啊。”
“我爷爷。”
“那你要感谢爷爷啊,爷爷这么辛苦,对吧。”
“他活该。”
一下冷场了。
安静了好长时间。。。
“哈哈,完了,怎么能是活该呢。你要懂得感恩啊,爷爷这么辛苦,为什么?”
。。。
孩子好像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一直很尴尬的低着头。
就是这个表现,我相信这个孩子以后肯定能改掉。
并且这个问题不会在犯。
因为他知道犯这个错误,会很尴尬,会抬不起头。
这个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有大家的包容,有大家的扶持。
只是孩子这样真的好吗?
但是似乎又没有其他的办法
孩子要上学,父母要赚钱。
父母出门在外,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
上学了,就万事大吉了?
孩子是什么心态?
懂事的孩子,会替家里节俭,会帮家里做家务活。
星河就是这样的,从小就觉得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学习靠自己,生活靠自己。
在邻居看来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谁又知道,
孩子会发自内心的自卑?
星河就是。
上学的时候,不断地鼓舞自己。
嗯,我的成绩好,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我的成绩好。
嗯,虽然我没有零食,但是我有书籍。
虽然我进不了电影院,但是我进的了书店。
但是总归到底,在自己的内心还是想着看看电影,吃吃美食。
但是就是但是,想象只能是想象。
都处在孩子的阶段,尽管在别人娱乐欢乐的时候,星河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但是我还是会在内心羡慕别人。
那种自卑是骨子里的,不是嘴上的。
在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总会在潜意识里,产生退缩。
因为承担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不足以让自己去做这个事情。
尽管这样的思维是错误的,但是没有办法改变。
因为没有人在这一块做出指导过,哪怕是一回!
传统的教学,教的都是书面知识。
记得初中有教政治的时候,说,如何面对困难。
困难是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若。
要把坎坷当成垫脚石。
说的都是很漂亮的语言。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怎么面对困难?怎么面对坎坷。
就像电影里的台词。
掉在水里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淹死。只有游,不停的游,那些从一开始选择放弃的人是不会失败的,因为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
说的都是好听的。
但是一个不会游泳人,第一次掉水了,淹死的人,连第二次机会都没有。这种在水中夭折的人太多。仔细看一下,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有多少人是在这个劫难中夭折的。
侥幸活下来的,又有几个没有对水产生恐惧。
恐惧是潜移默化,一直伴随的。
在以后遇到这种事情,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躲开。
这是本能,也是潜意识。
再说一个不会游泳人,掉在水里,谁会想着不停的游?
面对挫折,谁甘心放弃?
都是从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之前,就躲开了。
失败不可怕,但是有谁想着去接受失败?
作为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指引者。
我们不仅是要教会他游泳,还要教会他勇敢,毕竟遇到的困难不是每次都有他人在场的,这个时候,就要他自己拿起勇气亲自面对困难。
至于是什么样的勇气?
怎么拿起勇气,全看自己的认知。
或许是认命,或许是游戏人间,或许是退缩,或许是挑战刺激。
不管怎么样,都是孩子自己内心的抉择,或者说是孩子自己内心的感知。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内心已经失去了处理事情的能力。
因为很多孩子都会以为,我不行的。
我不行的,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直以来的习性。
未知。对于自己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
未知,对于遇到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办。
勇敢的孩子,生活会越来越顺,因为遇到的困难都能够找到办法解决。
懦弱的孩子,生活会越来越黑暗,因为他不敢面对困难,害怕出错,哪怕是别人的一句流言,都没有承受能力。
这个问题,不能埋怨任何人,不过是很多家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但是我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忘了。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个可怜,不是怜悯,可惜,值得怜悯
而是可爱,可喜,可羡,可敬的意思。
百善孝为先。大家是幸福的,星河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