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夜晚,微凉当中带着一些湿气。
若是趁着风挂来的时候,深深倒吸一口。
能够品到这股风当中带着的那种淡淡的忧郁。
于是做出了一番感叹,什么时候连风都有人情味了?
迟疑了很长一会,视线不自觉的从滚烫洒落星辉的银河上滑下,咚的一声,跌落在手头拿着的本子上面。
随后,就像是烧红了的铁块被瞬间仿佛冷水当中,发出了嘶嘶的声音。
这种风带来的忧郁,混杂着他的感伤,被星辉裹挟,在书本上凝聚,炙烤出一种独有的味道。
这种味道像是什么来着?
有点像夕阳下回家道路上被无限拉长自己孤身一人的影子。
又有点像回到家掩藏着疲惫撑着微笑的苦涩。
还像一个人漂泊外地,拿起电话说妈妈我很好,但是回到现实又要苟活着解决自己明日的温饱。
想到这里,他们都嘴角上扬,眼角的水渍无比的清楚。
天上闪烁着的星星看着他们。
他们在窃窃私语着。
“看呐,这帮人真奇怪,哭的时候都是笑着的。”
“是啊,真的奇怪,人类好奇怪啊。”
另外一只星星这样附和着……
有些时候,梦想之所以只属于个人,那是因为只有他会对自己的未来抱有那样的希望。
而梦想又之所以是梦想,是因为他是美好的。
任何现实的骨感在梦想当中被消除。
然而,当现实与梦想相互碰撞之后,梦想总是会被撞的支离破碎。
这个时候,你会尝试着弯下腰去捡拾并且拼凑着这个七零碎的琉璃盏。
这个过程,应该就是叫做孤独吧。
如果和医学一样,把十一种孤独分成等级的话,那么最高级的孤独就是接受了现实,但是心中依旧会给曾经的梦想留一块地。
人前去展示自己现实的一面。
人后则是去舔舐着自己净留存下的那一块梦想……
所有人都是跌跌撞撞、笨拙地努力着,在用力过猛的时候遭遇种种无视的难堪。
并终其一生,要对抗那种自己为之大量乃至倾其所有的付出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巨大孤独。
所以有些时候,孤独又等于梦想。
然而,在今天,就是这个夜里,叶怀瑾说了。
承认和坦白并不可耻……
所有人都紧紧的握住了这本书。
嗓子当中发出了一些哽咽的声音。
没事,没事,成年人了,怎么能哭呢?
可是,这样的一份感情就来的像是洪水猛兽一般,把成年人所谓的尊严全部都冲的一干二净。
人,为什么会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因为在志同道合的人这里,你能被认可。
所以,恭喜你们,恭喜你们这些成年人们。
在这本书当中,你被认可了,被认同了。
总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本书是不是成为了他们的象牙塔。
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夜晚,短暂的生活在当中。
等到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他们自然也会带上成年人的面孔,然后埋藏好自己的孤独,选一个合适的能够最大面积接触太阳的角度,走出大门,跟上人流……
最后哭没有哭成。
只是鼻子当中鼻涕终于得到了除开感冒之外为数不多肆意流淌的机会。
他们都会选择吸一吸鼻子,然后抱怨一句这天变得太无常,都有点感冒了。
选择一个看不见的地方迅速的擦干一些能够被看出流泪的痕迹。
他们在睡觉之前,都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把这本书放在了自己书桌上面最显眼的地方。
他们的潜意识告诉他们,这本书以后会经常的翻到。
而且,这以后就是他们的象牙塔。
那些出租车司机们都选择把书放在了车子当中。
休息的时候看两眼。
就这样,这本书似乎变成了生活必需品一样。
就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无法离开。
好似尼古丁一样,让成年人上瘾了。
有人在网络上面感慨道:
“对多说人来说,现实常常是灰暗的,所以才会有梦想之类的闪闪发光的东西。
所以往往励志书卖的比较好,也就叶怀瑾这样的人,要是换做别人估计没有人在意这种文风的书。
比起励志和光芒,他貌似更偏向于说出现实,就是那种我们都不愿意提起的灰暗的现实。
叶怀瑾在最后一篇《建筑工人里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我根本不敢肯定这间房子有没有窗户。
也许光线打算尽可能从手艺马虎的建筑工人留下的那些罅隙、裂缝中钻进来,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肯定没人会比我感觉更糟了。’
当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梦想是什么了。
就像是他说的那样。
现实就是一座没有窗户的房子,梦想就是那些从罅隙钻进来的光。”
之前也说过,这本书在人们心中引起的“骚动”远远大过数据。
终于,这种暴风雨一般的反馈,在第三天爆发了。
铺天盖地的的帖子从网络上面袭来。
以前读短篇小说时总会有齿轮咬不上口的感觉,怎么都不能尽然地体会,享受,始终感到自己够不上文字与故事的深意。
这一本是至今为止最喜欢的短篇小说集了。
孤独,每个人都孤独,平凡人的骄傲、执拗、失落、渴求、冷漠、怜悯、软弱,最终都构成孤独。
叶怀瑾写的多好,饱满又简洁,细腻又淡然。
不过分介入,也不过分漠然。
文字画面感极强,修饰性的词汇恰如其分,无需浓墨重彩,轻轻地冷冷地把鲜明的孤独、无奈、焦虑传递到读者心里。
每读完一篇,都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情绪旅行。然后闭上眼,深呼吸,继续下一篇。】
如果说人们的绝望和孤独是来自于希望的话,那么在叶怀瑾的潘多拉盒子里似乎是连希望都没有的,不粉饰,不嘲讽,没有浸泡在伤感眼泪里的故事,所有的平铺直叙,让你反复告诉自己那是远离自己生活的绝望,可是,它就在那里,甚至无处不在。
但是当你真正感受到绝望的时候,又在盒子当中找到了那个姗姗来迟的希望,藏得很深,来的又最迟。
如果忽略了,那么真的就什么都没有了……】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摆脱孤独。
然后才会遇到困难和宿命般的阻力。
很欣赏作者对于失败者的态度,不嘲讽不同情,只是截取一些片段,来展示那些没有好转的生命。
“苦涩是种时髦的情绪。”作者大概也是尝尽了。
之前确实对叶怀瑾没有什么感觉,不过现在,应该是真正的被他的文字给圈住了吧。】
描写孤独的书,等步入社会后再读便与少年时代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少年时不知愁滋味,只觉得文学里描写的孤独是“美”的,符合自己心里淡淡的愁绪,那时的孤独多是想象出来的。
但成年人的孤独却更加真切更加细微,隐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缝隙里,不经意间便能把一个看似正常的人彻底打垮。
书里被辞退的白领、壮志难酬的作家、名存实亡的情侣、古怪不被尊敬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常年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每个形象都是如此真实,真实地让人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