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玻璃在古代称作琉璃,而琉璃的发明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李君虽是个死文科生,但对于琉璃的历史发展还是知晓一些的。
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古人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质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质在排除铜矿渣中就会出现硅化合物拉成的丝或者结成的块状物。
由于一部分铜粒子侵入到玻璃质中,因此呈现出浅蓝或者浅绿色,古代工匠被这些半透明、鲜艳的物质引起注意,经过他们稍稍加工,便可制作出精美的琉璃装饰品。
琉璃的广泛应用虽说是在明清时期,但唐代开元年间已经有了记载,并且唐代博山地区就有专门制作琉璃的工坊,到元代时,琉璃工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明朝初期更是设立了专门制作琉璃的‘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
不过天朝制作的琉璃优缺点并存,其造型精美,绚丽多彩、晶莹璀璨,却极易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好像是其中的铅钡成分烧制时,温度较低引起的,这也导致琉璃在古代只能被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品等,相比技术成熟的陶瓷、青铜、玉器,琉璃的用途狭小,一直发展缓慢。
对于西方透明玻璃的制作,李君也是知晓那么一丢丢,就是没实际操作过,缺乏经验。
而唐末时期,平常百姓烹饪大多是铁釜或者陶瓷,青铜器多是用于宫廷官府的大型装饰物、宴席所用的酒杯亦或是随葬品,福建很少有制作青铜的工匠,张延鲁在泉州寻了数日,还派专人去福州打听,都没有找到一个通晓制作青铜的工匠。
李君本以为玻璃是西方所制,蒲诃栗应该知晓制作过程,不想蒲诃栗也是一知半解,比李君还要差劲。有那么一刻,李君都想仰天吼一声:空降个理科大爷,助朕一臂之力吧,若是来了大唐的镇东王就是你的,在线急等。
张延鲁有了航海罗盘已经感激涕零,至于再为其装裱一番,倒是没有太多希冀,李君也想暂时放弃,待日北定中原时,看看能不能找到个精通此术的工匠。
或许是天可怜见,李君去漳州看望何云义时,遇到了从北方南迁的百姓前来感谢李君带他们南下,在得知李君想要制作琉璃时,有个名唤詹仁郁的金匠,说他父辈曾在长安的善金局做过工匠,对于冶炼青铜倒是略知一二。
随即二人马不停蹄赶往漳州的瓷器坊,李君早已托张延鲁找来了不少乳白色的石英砂,瓷器坊的工匠也早已准备好李君所需的纯碱,在置办了一些石灰石后,基本原料已经准备妥当。
詹仁郁架起炉火,将粉碎好的原料放进刚打造好的新熔炉中,炉下炭火熊熊燃烧,众人翘首期盼。
一顿操作下来,詹仁郁心中满是疑惑,他捻起跌落的一些粉末,向正在沉思的李君问道:“适才为何要在这些东西中加上您所说的石灰石呢?”
“助熔!”李君脱口道。
石灰石作为助溶剂,其中主要成分就是低纯度的石灰石和一些杂质,将它添加到矿物渣中,混合可以改善其熔融特性,用来降低渣熔点,作为死文科生一时半会也对求知心切的詹仁郁解释不清楚,只能待他们多制作几次,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吧。
由于今日是借漳州瓷器坊的土窑烧制玻璃,众人看不见材料在锅炉中熔化成液态,待有个两盏茶的时间,李君觉得差不多了,将锅炉架出来,倾倒在早已准备好的铁板槽内,再用一根铁棒将其碾平,一块半透明的玻璃呈现众人眼前。
“这就是李司马所说的玻璃吗?”张延鲁看着还未退热的一块晶体惊愕道。
“好像不是很完美啊!”李君叹息道,玻璃在冷却后,并不像后世制作出来的玻璃那般纯透明,其中还有许多色彩夹杂其中,应该是没有去除杂质。
张延鲁还在惊叹竟有如此神奇之事,李君又架起了锅炉,这次他将材料先烤制干燥,剔除了其中杂质,这才放进锅炉烤制。
片刻之后,又一块玻璃成型,这次确实比先前好多了,只有边缘呈现淡淡的浅蓝色,李君似乎还是不满意,又捣鼓了几次,终于那一抹浅蓝色也消失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玻璃静静地躺在案上。
詹仁郁粗糙的手指划过玻璃的那一刻,像是跌进了梦境一般,脸上的汗毛也竖立了起来:“竟然与陶瓷一般润滑,且如此通透,实在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
抚摸着通透的玻璃,张延鲁又生起疑问:“如此大块,要如何切割成航海罗盘所需的那般大小呢?”
“金刚石!”李君脱口道,“不知张老可曾见过泉州谁有此物?”
旧唐书曾记载了一个关于金刚石颇为有趣的故事,贞观年间,有个太史令名唤傅奕,是古代著名的反佛斗士,曾有一个占婆的秃子持一枚金刚石冒充佛齿,说其坚不可摧,引得无数人前往膜拜,傅奕得知后,让儿子拿着一口羚羊角前去试探秃子手中的佛齿,当羚羊角划过佛齿时,佛齿随即碎裂,看热闹的人也就随即一哄而散。
至于金刚石如此坚硬,为何羚羊角就能破除,李君也是一知半解,似乎是羚羊角的韧性比金刚石好,而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原子是晶体结构,当羚羊角划过金刚石的时候,摩擦产生热量,晶体溶液受热液化的原因吧。
金刚石在唐朝并不多见,张延鲁有所耳闻,却未曾见过,李君让他去向蒲诃栗问问。
果然,蒲诃栗手中还真有不少,不过蒲诃栗狮子大开口,一块就要价三千贯,无奈之下,李君只能找来几个羚羊角去拜访拜访蒲诃栗。
嘿!还别说,当蒲诃栗看见心爱的金刚石碎裂时,像极了后世那些因为未婚夫不给买钻戒而失去爱情的女孩。
不过话说回来,为一块碳元素要死要活的人,确实不配拥有爱情。
捧起蒲诃栗拱手相送的垃圾,李君笑道:“碳元素恒久远,一颗败家永流传,此言不虚啊!”
原本只想弄个航海罗盘,让蒲诃栗从海外运来一些温度需求不高的植物,没想到扯出了个玻璃,也罢,玻璃挡风,让詹仁郁多弄些原料,在漳州建个玻璃厂,为大唐百姓改善改善门窗吧,或许这玩意进入寻常百姓家中,还能迸发出新的故事的呢。
当然,这可是李君的私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