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辉继续说:“从战后的影响来说,我们美国损失惨重,中国也是损失惨重,苏联得到了大便宜,战后,苏联将中国拉拢了过去。也可以这么说,为了获得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中国跟我们美国在朝鲜打了一仗,这是中国给苏联的投名状。既然杰里·巴斯给我普及了朝鲜战争的历史知识,那么我来帮助这位先生回忆一下美越战争的历史。”
越南战争(英文:Vietnam War亦称为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称之为越南抗美战争,又称: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间冷战中东南亚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亚洲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南战争是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由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一场战争。发生于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并统一了越南全国。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中则被日本占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越南共产党)向法国宣布独立,于1945年9月2日在河内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在此之后的1949年4月27日,流亡中的前越南皇帝保大在法国的支持下在西贡建立了越南临时政府(南越)并就任国家元首。
1954年5月7日,法国军队在奠边府被越南人民军包围,宣告投降。7月21日,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代表又在日内瓦签署了法越停战协定。1955年2月,美国从法国接收了训练南越军队的工作,并宣布支持吴庭艳政权。
1955年10月26日,吴庭艳组织了公民投票,结果有98%的人支持废除保大的王位,于是废除保大的王位,成立越南共和国。南越得到法国、美国、英国和台湾当局的支持,北越则得到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
按照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规定,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划界,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却没有举行。最后,美国和南北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南北分治并采取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成为事实。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中苏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的直接对抗和中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美国更加意识到这些所构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冷战局面形成后,美国在亚洲除了积极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国外,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岛。印度支那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
1948年12月30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一份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即48-2号报告。该报告使美国坚定地建立了“防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政策,这份文件建议“对法属印度支那应给予特别的注意”。
1950年和1952 年,从遏制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先后出台了《美国对于印支的立场》和《美国在东南亚的目标和行动方针》,认为印度支那冲突是东西方对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义。根据这两个文件的建议,美国有责任在东南亚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在印度支那的法国人,阻止共产党进一步扩张,以保护美国的安全利益。1954年4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使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个术语,以说明阻止印度支那沦陷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冷战的特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形式-“局部战争”。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4年决定向吴庭艳的南越政权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共产党政权的发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尔共任命了300多人为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顾问团成员,在以后几年中,美国驻越军事援助顾问团在训练、装备南越军队并向其提供建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尼迪主政时期,“多米诺骨牌效应”理论更是美国对越政策和全部冷战战略的指导思想。肯尼迪把越南看作“自由世界在东南亚的柱石、拱顶石和提防要塞。”声称如果“赤色浪潮”淹没了越南,东南亚国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
在约翰逊时期,美国政府主张应当不断加强对印度支那,特别是越南的干涉和渗透。1960年11月,约翰·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继承了哈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位总统在10年前制定的介入越南战争的政策。
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前后历时20年,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二、三、四阶段(1961—1973年)为美国助越战争时期。
第一阶段
1955—1960年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南越扶植吴廷艳担任总理,建立亲美民主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廷艳集团发动“控共”、“灭共”战役,屠杀北越共产党。
1959年,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推翻越南共和国,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越南共和国,组织武装颠覆越南伪政府。
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支持推翻越南共和国政府的各组织组成,实际上由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控制。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对越南共和国进攻。此时,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共和国的大部分农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腐败导致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廷艳的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扩大势力。
第二阶段
美国介入
主词条:北部湾事件
1961年4月底,肯尼迪在决定增加驻越军事顾问和派遣首批美国特种部队的同时,下令进行强化的秘密战。5月14日,美肯尼迪下令派遣400名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和100名军事顾问进入越南南方,标志着特种战争的开始。8月,美国军事顾问受命伴随南越营规模甚至连规模的分队遂行野战任务。不久以后,美军飞行员开始展开轰炸行动以支援南越军队的作战。
1962年2月,越共军队第一次击落了美军直升机,美陆军又派遣了更多的重装直升机作为反击。
从1963年11月到1965年1月,在西贡共发生了三起政变,并存在过五个新的政府。
1963年,南越政权内讧加深,美国策划军事政变推翻吴廷艳,随后杨文明、阮庆等军人相继上台执政。
1963年下半年起,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作战急剧加强,美国的“特种战争”濒临破产。军事形势的恶化促使肯尼迪政府考虑战争升级。12月中旬,麦克纳马拉从西贡带回计划草案,经五角大楼“反叛乱”专家维克托·克鲁拉克少将为首的一个部际委员会审议修改,成为“34A行动计划”。1964年1月16日,约翰逊予以批准。
“34A行动计划”自2月1日起实施。同时派美国驱逐舰在北部湾(东京湾)进行代号为“德索托”的海军巡航。
截至1964年,美国特种部队共建立了18个民间游击自卫队监视营地,到1965年的时候,共装备了近2万名民间游击自卫队武装人员。
1964年春天起,北越开始作人民军进入南方作战的准备,包括对拟派遣部队进行特别军政训练。
1964年12月,325师第95团到达南方,这是部署在南方的第一支人民军部队。自从倒吴政变以来的约半年里,南越41个高官换了35个,其中10个省在3个月内换了3至4次高官。同期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军事指挥岗位都换了2次人。普遍和频繁的官员更迭严重削弱了西贡政权的政治、军事能力。
1964年初,南越形势的恶化使美国制订轰炸北越的方案。这一方案包括军事和政治两方面。军事方面的计划工作由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部承担。到4月下旬,计划已拟订完毕,代号“37一64行动计划”,并已获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
1964年7月上旬,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公开提议重开日内瓦会议实现越南问题的政治解决,短时间内得到法国、柬埔寨、北越、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苏联和中国的支持。
7月30日夜间,执行“34A行动计划”的南越海军突袭队乘美国炮艇,袭击了东京湾内两个北越岛屿—义安省海岸外的纽岛和清化省海岸外的循岛。纽岛和媚岛被袭时,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正北上东京湾,执行“德索托”电子侦察任务,下午5时许,发现并追击马多克斯号的北越鱼雷快艇向该舰开火。马多克斯号随后回击,击沉其中1艘。与此同时,停在附近海面上的航空母舰“提康德罗加号”出动舰载飞机,炸伤另外2艘。
8月3日午夜,在马多克斯号和特纳·乔伊号进入东京湾后,执行“34A行动计划”的南越海军袭击了北越海岸的两处军事设施。8月4日下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立即对北越发动“报复性轰炸”,当晚,美国舰载战斗轰炸机经60余架次轰炸,击沉或重创25艘鱼雷快艇,摧毁荣市附近绝大部分储油罐。这是美国对北越第一次公开的武装进攻。
9月,约翰逊批准恢复在东京湾的“德索托”巡逻行动,并于10月命令支援南越对北越实施海上攻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