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1 / 1)司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翰终于在离家一个多月之后回来了。他是带着对新工作良好开局的愉悦心情回家的。他用第一个月的满额工资给父母、妻子和女儿买了他们最喜欢的礼物。当文翰以新闻记者的着装重新站在妻子的面前时,木梓时常“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时常“春灯含思静相伴”,时常“百无聊赖十倚栏”的别样情怀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

文翰不仅完整地归来,当他把买完礼物剩下的1500元工资全部交给木梓的时候,木梓感到了自文翰参加新工作之后从未有过的愉快心情。因为他的丈夫用这个古老而传统的举动向她证实,丈夫对自己的感情依然如初。那甜蜜的微笑,就像一股清泉在木梓的心中流过。重逢后的喜悦仿佛荡漾在春水里,又像放落一副千斤担子般的轻快。

耍正月,闹二月,沥沥拉拉到三月,春节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文翰上班前的晚上,木梓和他聊了很长的时间。文翰问起母亲的情况。木梓告诉他,自从他离家之后,母亲和她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可能是家里变化太大了,乡亲们看待文父文母的眼神和以前相比又多了一份尊敬和羡慕。文母的性情也变化不少,说起话来都是满满的自豪和幸福,走起路来也是昂首挺胸,扬眉吐气。这一段时间,文母都是在这种氛围中度过的,心情是超级的好,自然和儿媳妇的关系也是十分的融洽。

文翰对此感到非常欣慰,虽然木梓说的都是母亲的好,但他仍然能够感觉到木梓在这个家中所起到的那种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知道,没有木梓的隐忍和大局意识,这个家不可能这么风平浪静。因为,他太了解母亲的性情,也知道木梓的性格。即使木梓在母亲面前受了委屈,木梓也不会轻易向他诉说。除非文翰知道了去问她,她才会轻描淡写地回应几句。他对木梓说道:“老婆,我知道,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一定很辛苦。不仅要宽容老人,还要照顾女儿,可能有些事比我想象的更要复杂一点。换句话说,你这么做大部分都是为了我,想让我在外面安心地工作。这些在我心里都塞得满满的。”

文翰边说边用手拍着自己的胸口。木梓看着丈夫和以前一样真诚的目光,她的心里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美无比。“你能这样看我,我真的感到很欣慰。虽然有些地方我做得也不够好,但我还是尽我最大所能,尽量使他们满意,就像你对待我的父母一样。我并不比别人多么高尚,但毕竟当了十几年的教师,怎么为人师表?我还是能够做得到。”这就是“三观”趋同的最大优势。木梓明白事理,顾全大局,时时刻刻站在自己的身后,甘愿付出。文翰觉得,他娶木梓为妻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儿。

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甘愿为他付出的女人。现在文翰还没有成功,这个女人就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后无怨无悔地付出了。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不去拼搏?如果不能有所成就,文翰这一生最对不起的可能就是眼前这个看似十分柔弱内心却十分强大的女人。

生活总会关照给对它抱有信心的人。自己丰富了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了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文翰用近乎爆棚的信心必定会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翰和章一鸣如约返回望海市分站上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参加了《松江省食品行业企业名录》、《松江省医药企业风采纪实》等两部书的采编工作。由于这两部书的行业性质比较明显,有关企业参与宣传的意愿并不强烈。文翰和章一鸣使出了浑身解数,最后只完成了保证开基本工资的版面计划。为了减少成本,编辑部决定两部书合并一起出版。眼见编辑部出版计划日渐萎缩,出书的项目越来越少。就在文翰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危机向他逼近的时候,恩师宗华突然从省城编辑部返回并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文翰和章一鸣被调往编辑部北京分部工作;望海市分站预留部分人员做好两部书籍的采编收尾工作后分站撤销;其他人调回省城编辑部。

这个重大决定对文翰来说真是既震惊又激动。震惊的是,仅仅不到半年,这个令他充满无限期待又使他的采编工作有了梦幻般开局的编辑部就这样突然被裁撤了。激动的是,在他觉得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向他步步逼来的时候,恩师宗华再次为他照亮了人生前进的航程。此时此刻,文翰觉得宗华已经成为他今后人生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是他真正的良师和导师。在宗华宣布完决定的时候,文翰向恩师投来感佩的目光。

当听到自己和文翰一同被调往北京分部工作的决定后,章一鸣更是欣喜若狂。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令人惊喜的好事居然会来得这么快。虽然先前文翰和他透露了一点有关信息,但他绝对没有想到他会去北京工作。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人生充满着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越努力惊喜就越大。你只需坚定地走下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着你。

因为这次出差的时间可能很长,恩师宗华让文翰和一鸣先回去陪伴家人一段时间,半个月后他们在北京分部会面。

五月,正是春末夏初时节,扑面而来的暖意送来布谷鸟儿嘹亮浑厚的叫声;绿色已经覆盖每一片荒芜,大地披上了新装。文翰坐在开往首都北京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疾驰而过的绿色原野、喧嚣的都市、蜿蜒的河流、宁静的乡村和青翠的山林,宛若一幅幅流动的水墨丹青;铁路沿线的电线杆、信号灯、火车站以及相向而来的列车,处处闪烁着耀眼的美丽和动感。文翰突然想到小时候经常说起的一段童谣:“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那时候的自己做梦都想去北京,看□□,看故宫,看长城。今天,他不仅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还要到北京工作。文翰何曾想到,儿时的一句戏言竟然变成了现实而且就在眼前。他从内心不由得发出“生命是如此的灿烂,活着真好”的人生感叹。

宗华先于文翰他们到达编辑部北京分部。在两个月前,总编邵依晨和副总编宗华就已经和《中华经贸信息》杂志社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中国改革开放国情国策研究中心、《中华经贸信息》杂志社和松江省社会科技著作编辑部联合出版中国改革开放系列大型丛书《中国改革开放成就辉煌概览》。文翰所在的北京分部负责该丛书浙江卷的采编工作。

浙江卷采编组的部分先遣人员已经前往杭州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采编组包括文翰和章一鸣在内的12名采编人员将分期到达杭州工作站。因为文翰和章一鸣在望海市工作业绩比较突出,宗华力主他们参加浙江卷的采编工作。总编辑邵依晨批准后,宗华才回到望海市工作站宣布决定。宗华之所以让文翰他们来北京参加这部丛书的采编工作,一是出于对文翰的欣赏和提携;二是文翰确实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第三,就是考虑到望海市工作站可能要撤销的缘故。其实,望海市工作站的人员调回省编辑部以后都陆续地被裁掉了。所以,这里面也有宗华出于对文翰极力保护的因素。在春节前,宗华就向文翰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可能那个时候宗华就知道望海市工作站将要被撤掉的命运。从这方面来讲,文翰把宗华视为自己的人生导师、恩师一点都不为过。

具体的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因为有关部门关于浙江卷采编工作的批文还没有下来,文翰和一鸣前往杭州工作站的时间就推迟了。文翰和章一鸣都是第一次来北京,恩师宗华建议他们在等候批文的时间里到□□、故宫、天坛和八达岭长城等名胜古迹看一看,感受一下祖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瑰宝。宗华因为编辑部有事在文翰达到北京后便返回去了。对于第一次到北京的人,最先选择参观的地方可能就是□□以及在□□广场举行的升国旗仪式。文翰和章一鸣也不例外,他们参观游览的第一站就是□□广场。

当文翰来到□□广场时,他立即被眼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雄伟壮观的恢宏景象震撼了。当他看见□□前悬挂的伟大领袖□□的巨幅画像、两侧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巨幅标语以及金水桥两侧的高高耸立的汉白玉华表时,以前在他心目中若隐若现的时常飘忽不定的伟大祖国的光辉形象,此刻在他的眼前第一次表现得如此真实和厚重。在他登上□□城楼的那一刻,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紫禁城尽收眼底。北京故宫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一切都强烈地显示出中华帝国曾经的威严和壮美。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堂等这些见证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的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的伟大建筑,昭示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特征;要时刻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使命感;时刻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当黎明的曙光初现在□□广场时,36名国旗护卫队员英姿勃发地走出□□城楼。他们在军乐队的随同下,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伴着《歌唱祖国》雄壮激昂的节拍,向□□广场走来。赫赫国威和大国军威在此时得到强烈地宣示。仰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国歌声中,此时此刻,文翰和章一鸣真真切切地经受了一次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伟大祖国从此深深扎根于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国人的心田。

杭州工作站来电,浙江卷采编组稿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文翰和章一鸣马上准备好行囊南下了。他们在积水潭地铁站等车前往北京站的时候,一位大约有3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来到文翰面前。她很平静地问道:“请问,现在几点了?”文翰看了一下眼前这个女人。她穿着很普通,梳着马尾辫,脸色稍微涨红,眼神有些迷离,神情并没看出什么不同。文翰倒觉得这个女人有点奇怪,因为车站内是有时间提示的,她为什么还要向旅客询问呢?但文翰还是看了看表,耐心地告诉了她准确时间。这个女人非常客气地说了声“谢谢”,然后就在距离文翰大约5米左右的站台边等车。

“轰隆隆”的火车进站声和刺耳的鸣笛声由远而近,文翰已经看见火车机车向他们减速驶来。就在火车距离他们大约50米的时候,刚才向文翰打听时间的那位女子突然纵身跳下站台,将整个身体横卧在铁轨上,平静地望着向她呼啸而来的火车。火车司机根本没有意识到在火车进站的时刻且已经减速的情况下,竟然还有人卧轨。在他看见前面有人突然跳下去的那一刻,他急忙拉起紧急制动,但什么都来不及了。强大的惯性使火车瞬间碾过那个女子,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从这个女子纵身一跳到火车呼啸而过,文翰和章一鸣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在那个女子跳下去的一瞬间,文翰和站台上所有旅客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恐的尖叫声。文翰张着嘴巴,瞪着眼睛,就像钉在那里一样,他们被眼前这突如其来的生死决绝震惊到简直不知所措。前来送行的女同事被吓得瘫软在地上。

随着一声“有人卧轨了”,站内工作人员马上冲过来紧急查看现场。火车完全停了下来。文翰和章一鸣离出事地点最近,工作人员首先和他们了解情况。这时,文翰已经恢复了平静,他把刚才所有的目击情况全部告诉了工作人员。因为女同事已经出现了昏厥,文翰和章一鸣急忙把她搀扶到车站外。大约过了10分钟,女同事才恢复过来,有可能是第一次近距离目睹这样残酷的血腥场面,她下意识地扑到文翰的怀里痛哭起来。文翰急忙让一鸣把她搀扶起来并关切地问道:“怎么样,好点了吗?”

女同事哭了一会后,惊恐的情绪得到了及时释放,她慢慢地才恢复了平静。听到文翰的问话,她不好意思的说道:“真对不起,耽误你们出发了。我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我太害怕了,简直控制不住自己。”文翰急忙安慰道:“没关系,你只要没事就好。其实我们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情,当时我们也和你一样被惊吓得不知所错。”看着女同事完全恢复了常态。文翰才对她说:“这样吧,我们先把你送回办事处,然后我们再去车站。”女同事连连摆手:“我不能再耽搁你们了。本来是我送你们,没想到反而给你们添了这么大的麻烦。”看到女同事坚决的态度,文翰和一鸣也觉得没什么大碍就没有再坚持。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把女同事送上了出租车并委托司机把女同事安全送达目的地。

文翰和一鸣登上开往杭州的火车已经是傍晚时分。当列车驶出北京站经过一片空旷的原野时,突然,天边放射出一道绚烂无比的霞光。大半个天空立刻被染成了深红色,就像一片红色海洋,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黄昏渐渐收起储满忧伤的眼神,远望在灯火阑珊处依旧歌舞升平。表面看似平静的文翰,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波涛汹涌,不能自已。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来北京的列车上对小时候那个童谣的内心感叹:“生命是如此的灿烂,活着真好”,难道真是冥冥之中一种巧合吗吗?“卧轨”女子为什么要轻生,文翰无从知晓,但她为什么在她纵身一跳之前要和他说最后一句话。在火车碾过那个女子前的一瞬间,文翰清楚地看见她的眼神里突然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极度渴望和深深的依恋。不管她在卧轨之前经历了多么大的艰难和挫折,是为情所困,还是经商破产,甚至是迈不过去的烽火连天。然而,在她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一刻,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文翰从这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的眼神里看到了“活着真好”的最佳诠释和解读。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当你选择丢弃生命的时候,生命之神依然会在你最后的时刻照亮你内心的同时,她也会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文翰虽然目击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非常不愿意见到的生死决绝,却给他此生带来一次最震撼的醍醐灌顶的警醒。

当一束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时候,对生命的肃然起敬和宽容豁达,又让我们本能地发自内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原来是那样的美好;雨过天晴的阳光又是格外的清新和温暖!因为每一朵依然绽放的生命之花,在此时此刻都会格外增添一抹化茧成碟的成熟色彩。这道色彩和生命的原生色彩再度涅槃,使这个本已生机盎然的人世繁华又盛开了一朵令人珍惜、敬畏、感恩、怀念的重生之花。而这朵重生之花必将在滚滚奔流的历史长河中更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活着真好,也许这正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当文翰仔细回味起高中时写的一篇习作中这一段文字时:他突然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随着火车一声长鸣,列车风驰电掣一般地冲向远方。他的内心豁然开朗,他感到从未有过的透彻和清醒。他的思绪早已飞向了具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西子湖畔。

文翰和章一鸣是第一批来杭州站的采编人员。杭州站的李站长和办事员小江在西湖边上最好的酒店设宴,热烈欢迎文翰和章一鸣的到来。回到工作站后,李站长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这次编撰工作的重点和细则,并对他们寄予厚望。

文翰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能否给参与编撰的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给予一次免费宣传的机会。他认为此举可以极大促进企业参与编撰活动的意愿,十分有利于组稿工作。李站长认为文翰的建议很可行。他马上打电话向总编邵依晨进行了汇报请示。

经过研究,总部同意杭州工作站提出的意见,但最后只给了10个版面的免费宣传。实践证明,文翰提出的建议在后来的采编组稿工作中确实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有些不太愿意参加的大企业负责人,因为文翰承诺免费刊

发人物专访等文章,他们就欣然同意参与活动了。

由于采编人员当中只有文翰和一鸣这一组具备采写新闻稿件的能力,所以十个免费宣传的版面基本上都被文翰和章一鸣利用了。按照采编计划,组稿工作首先在杭州市内开展。在选择工作区域的时候,文翰他们由于是先来的一组,近水楼台他们选择了横跨拱墅区和西湖区的革命路所辐射到的企业进行采编和组稿。

正赶上周末。李站长告诉文翰和章一鸣晚上好好休息,明天带着他们一同去游览一下杭州的名胜古迹,让他们领略一下这个六朝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对于杭州西湖最感观的认知,文翰还是小时候从京剧电影《白蛇传》中首先了解到的。从那以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朦胧之感一直定格在文翰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